熊宗榮:高貴凌霄——湖北廣水三潭大貴寺登金頂記

初冬時節,兒子熊源從省城回鄉度假。妻說:"今天你們父子相聚,又值風和日麗,不如出去郊遊吧!"兒子欣然贊同。到哪裡去呢?我說:"要遊就遊遠點,我們去登大貴寺金頂吧!"他們母子倆齊聲應:"好!"

出了縣城北門,就是平伏公路。這條公路是縱貫鄂豫的省道,正在全線擴寬拉直,有的路段已鋪上了瀝青。六十餘華里的路程,不到半個小時就到了。

在平靖關古鎮橋頭,汽車調頭向東。到了楚北明珠三潭風景區口時,汽車拐彎駛上盤山公路,朝大貴寺金頂爬去。

大貴寺,本名大貴山,位於鄂豫交界的桐柏山脈東麓。大貴寺山巒起伏,群峰聳峙,溝壑縱橫,林木蔽日。主峰金頂獨聳群峰之巔,海拔九百餘米,是廣水市第一高峰。

據清同治《應山縣誌》載:大貴寺,原名"高貴山",屬應山八景之一,稱"高貴凌霄"。因山頂有石如龜,又名"大龜山",後因龜字不雅,遂易名"大貴山"。因山峰前坡有規模宏大的"乾明寺",香火興隆,盛名遠播,所以人們慣稱大貴山為"大貴寺"。

上山的路曲折盤旋,十分陡峭。這裡原本沒有路,因近些年旅遊興盛,上山遊覽的人多了,人們才從山下的三潭風景區到大貴寺金項的高山密林中新闢了一條路。公路新修不久,有些路段水泥還沒鋪完,汽車在陡峭的山路上左衝右突,一路吼叫,終於衝上一座山頭。再往前走,坡度就減緩了。

登上山頭,眼前是一片茂密的森林,林場工人的木頭小屋隱約林間。正值初冬時節,山上氣溫比山下要低許多。初冬的霜凍將漫山遍野的樹林塗抹成一幅巨大的油畫,綠色、黃色、紅色、褐色,雜然相陳,多彩多姿!

"小紅果!"

熊源正開著車,忽然興奮地喊起來。

停車後,我們走了下來,看見山坡上、路兩旁、樹林裡、草叢中,到處都是一片片、一簇簇的小紅果。小紅果只有手指頭般大,由小粟米似的圓顆組成。像春天的草莓,像天上的繁星,像晶瑩的珍珠,一顆顆,一串串,一砣砣,掛在滿是尖刺的枝條上,在枯枝敗葉的襯托下顯得格外耀眼,惹人喜愛!

熊宗榮:高貴凌霄——湖北廣水三潭大貴寺登金頂記

熊宗榮:高貴凌霄——湖北廣水三潭大貴寺登金頂記

我伸手摘下一串小紅果,說:"這叫冬秧泡,是大山裡的一種野生水果。它在春天發芽,夏天開花,秋季結果,單等寒冬臘月,冰雪來臨,萬木凋零時果實才成熟紅透,是一種十分珍奇的野果子呢!"

我將那串小紅果遞給兒子:"你嚐嚐,冬秧泡酸中帶甜,味道純正。它遠離汙染,是難得的綠色食品呢!"

熊源嚐了一顆,連連咋舌:"味道確實不錯,只是太酸了些,要是害喜的女人吃了,那才對味呢!"

我們將冬秧泡摘了許多,熊源用紙袋裝著,笑著對他母親說:"帶回武漢,讓你兒媳婦也嘗一嘗!"

汽車繼續爬山,遠遠望見前面山頭上古老的寨牆。這是龍爬寨,建於元末明初,至今已有六百多年曆史。寨牆依山而建,逶迤蜿蜓,連綿數里。寨牆均用片石幹壘,交錯嵌壓,層層相疊。山寨結構嚴謹,有東西兩門。寨牆上設有登道、雉堞、瞭望孔、藏兵洞。古寨牆因年代久遠,石縫裡已長成大樹,有的牆體已經坍塌。但從這些斷壁殘垣中,依稀可見滄桑歲月留下的印記,依稀可聞當年硝煙中的拼殺、吶喊和縈迴在寨牆上空的深深震撼。

入得寨牆,見一方寬闊而平坦的場地,荒茅遍地,雜樹叢生。場地中央一口方塘,清水鑑人。從方塘兩側上十幾步臺階,又是一塊平地,靠山腳的地方,巍然一座大雄寶殿。殿前一棵古銀杏遮天蔽日,四人難以合抱,樹齡足有千年。

這裡便是乾明寺。乾明寺建於何代,無從查證,但寺內有一方"重修金頂碑",記載有乾明寺"宋時金碧輝煌"的壯觀情景。乾明寺屢毀屢建,最後一次毀於1958年。當時推倒了寺廟,在原地上建大貴寺林場。現在看到的大雄寶殿,是最近由私人捐資所建。

大雄寶殿尚未開光,但妻執意要進去看看。推門進去,迎面是蓮花寶座上的釋伽牟尼,正襟危坐,身高丈餘。四周十八羅漢、佛門諸神或站或坐,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妻一見佛祖如來,立即恭敬肅立,雙手合攏,兩眼微閉,口中唸唸有詞,三叩九拜。和尚見狀,立即上前敲罄。

獻過功德,走出大殿,我悄聲問妻:"看你拜菩薩時,口中念念叨叨,我能猜得出你在祈禱什麼。"

妻問:"你猜得出什麼?"

"我猜,你一定在求菩薩保佑,早抱孫子。"

"難道你就不想?"

"想!想!"

妻用一根手指頭朝我額上一戳,說:"只怕是你比我想得還急呢!"

寺廟東側的山腳邊有一口古井,名"聖水井"。井裡盈盈一汪清水,四季清澈,永不幹涸。這口井同龍爬寨和乾明寺的歷史一樣悠久。

關於聖水井,民間還有一個傳說呢!相傳大貴寺山中住著一條聖龍,每逢大早,聖龍就從聖水井中搬出泉水,興雲佈雨,滋潤五穀。聖水井有一道泉眼直通大海,泉水搬得再多,聖水井總不枯竭。因此,應山縣無干旱之苦,莊稼年年豐收。老百姓感謝老龍,每年六月初六用整豬整羊給老龍上供,稱老龍為"富貴龍王"。

但是,富貴龍王后來生了九條孽龍,一個個恣意放浪,胡作非為,不是捲起狂風暴雨,就是潑下冰雹,吹倒房屋,毀壞莊稼,害得老百姓沒有一天安生日子。

後來,張天師奉上天玉旨來到大貴寺,揮劍連嶄八條孽龍。第九條龍被砍掉尾巴,成了"樁尾巴龍",逃到七崖峰去了。張天師怪罪富貴龍王教子無方,將其壓在聖水井裡。

逃到七崖峰的樁尾巴龍思母心切,每年四月都要回大貴寺探望壓在聖水井中的母親。小龍本性難移,來時呼風喚雨,雷電冰雹大作。來到聖水井,富貴龍王就教導兒子要多行善事,不要危害百姓。小龍接受了母親的教導,回七崖峰時,就一路謹慎,悄悄而去。因有這個緣故,所以《應山縣誌》載:"每歲麥熟時,萬里晴天,忽見紅雲一朵,瞬時狂風、驚雷、暴雨、冰雹相呼而出,橫數里一線而過。傾刻,雲散天晴,白日當空,蔚為奇象。"老百姓稱此為"過樁尾巴龍"。

大雄寶殿後面是一片碧綠的茶山,登金頂時,須從茶山小徑通過。從這裡到金頂,樹木植物呈三種景象:最下一段基本是松樹,碧綠蒼翠,鬱鬱蔥蔥;中間一段是櫟樹,歷經風霜,粗矮健壯;最上一段全是石頭,石縫中和懸崖上生長著一簇簇荊叢雜灌。這些矮小的植物,夏頂驕陽,冬鬥冰霜,瑟縮畏瑣,頑強生長,不求參天偉岸,但得翹首凌霄。

登金頂的路,是古人用石塊鋪成的臺階,層層疊疊,曲曲折折,共一千餘級。臺階路實在是太陡了,須手攀巨石,一步一喘,緩緩挪移。攀上一處陡峭的石崖,便是"朝聖門"。穿過朝聖門,又登上十幾步石階就是大貴寺金頂。

熊宗榮:高貴凌霄——湖北廣水三潭大貴寺登金頂記

熊宗榮:高貴凌霄——湖北廣水三潭大貴寺登金頂記

金頂是一方巨大的石頭,遠看活似一隻大龜。大龜四周,全是深崖。在金頂極目運眺,倘若晴空萬里,南可看到應山縣城,北可看到信陽南灣水庫,東西是莽莽蒼蒼的大別山脈和桐柏山脈。這時,千峰萬壑盡在腳下,蒼山雲海浮現眼前,立於山巔,仿若置身凌霄。

金頂南邊的石階兩側,有深深的石臼。據說,這裡過去有石碑坊、石華表、石欄,俱已損毀。再往上登,是一道石門樓,石柱石匾,面南而立。石額上有"嵩高峻極"四個方正陰刻楷書,為清雍正四年刻制。

過石門樓,在金頂的最高處,便是祖師殿。祖師殿是明代建築,坐北朝南,位於大貴寺山巔。祖師殿原供有真武大帝鎏金銅像及四元帥像,1958年被人盜走。正殿前面有東西兩棟陪殿,各三間兩層,正殿及陪殿均為青石條板結構,單簷歇山型。所有建築沒用一根木料,結構嚴謹,堅固耐久。房屋縫隙用石灰糯米混合勾敷,天衣無縫,經年不損。據說殿內燃蠟,外面刮再大的風,燭光也不閃動一下。

熊宗榮:高貴凌霄——湖北廣水三潭大貴寺登金頂記

熊宗榮:高貴凌霄——湖北廣水三潭大貴寺登金頂記

走出殿外,見石頭上有一深凹,似一道巨人的腳印。往西看,見金頂右側的山頭也有一棟石頭小殿。據說,那座比金頂矮的山頭叫玉皇頂,那棟石頭小屋是玉皇殿。

我有些不明白:"真武大帝論級別比玉皇大帝低,他的大殿怎麼建在最高的金頂;而至高無上的玉皇大帝的坐殿反而屈居於真武之下呢?"

"這你就不懂了吧!這裡面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說!讓我來告訴你吧!"兒子有些調侃。

從前,玉皇大帝和真武大帝在大貴山上下棋,三天三夜未分勝負。兩人一時興起就打賭:贏棋者坐金頂,輸者坐右邊的小山頭。第五天晚餐時,真武大帝心生一計,勤勸玉帝飲酒,玉帝被灌得大醉。真武大帝則把酒暗暗倒在脖子上,又從肚臍眼上流出。他還趁機偷了玉帝一顆馬。

結果,這盤棋玉帝下輸了,他只得坐了旁邊的那座小山頭。臨走前,他生氣地蹬了一腳,在石頭上留下那方巨大的腳印。真武大帝贏了棋,坐上了金頂。金頂高聳雲霄,真武怕冷,就拿出避風丹放在祖師殿裡避風。所以,以後刮再大的風,祖師殿內燭光閃也不閃一下。

從此,人們便將大貴寺金頂稱為祖師頂,金頂上的殿稱為祖師殿;而把旁邊那座矮山頭稱為玉皇頂,把山頭上的殿稱為玉皇殿。祖師爺肚臍眼流出來的酒,從山頂流到山下,形成了三潭。所以,三潭的水清澈透明,還帶著酒香。玉皇大帝的那顆馬被祖師爺偷出來後放在大貴山旁邊。直到現在,當你登上大貴寺金頂,還看得見那匹神馬臥在山邊呢!

聽完這段故事,我驚愕地睜大眼睛,問:"這故事連我都不知道,你是從哪裡杜撰出來的!"

熊源不無驕傲地回答:"虧你還當了這麼多年的宣傳部長呢!連這個故事都不知道。回去翻翻《應山民間文學集》吧,那裡面寫著呢!"

回家翻看那本書,果然有載。

熊宗榮:高貴凌霄——湖北廣水三潭大貴寺登金頂記

熊宗榮:高貴凌霄——湖北廣水三潭大貴寺登金頂記

轉自:新浪微博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