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钓半年,装备大几百,就钓了一条鲫鱼,每次都打窝,都是小鱼闹窝,哪里出了问题?

饮水机大总管


野钓半年只钓了一条鲫鱼可能有几个原因导致:

1、是否学会调漂。我身边有好多朋友买了鱼竿鱼线到了水边挂个重铅坠直接扔进水里,撸漂直到漂尖露出水面,然后坐等鱼儿上钩。野钓水域底下可能淤泥很深,重坠的话直接将鱼钩埋进泥里,钩的埋进泥里了让鱼怎么吃?;

2、是否学会开饵。很多新手不知道如何开饵,让饵料变得松软“可口”。一般都是搓团硬度像石头一样的饵料挂在钩上抛进水里,导致鱼只能望饵兴叹。

3、是否调整线组搭配。很多钓鱼人出发前总是觉得自己今天一定会“爆护”,到了水边上去就用长竿粗线+大钩,然后幻想着大鱼上钩。天呐!野钓哪有那么容易就爆护呀,遇到大鱼的概率也很低。其实更多的还是一群餐条之类的小鱼围在底下,它们对这种大钩子只能采取撞击并不能吞食。

以上三个关键点没做好就会造成只见漂动不见鱼影的现象。出现这种情况时应及时改变“战术”。第一步将线组改细,因为线组越细传出的信号越精确;第二步将鱼钩改小;第三步将钓饵的状态开出来便于鱼儿吸食;第四步对漂和铅坠的比例调整好(先调平水钓一二目测试)。

当这几步都改变过了相信上鱼的几率一定会加大(除非此水真没鱼)。


浙里老王


根据题主的表述,题主在垂钓中应该是三个环节出了问题才导致的垂钓效果极度不好,其中前两个是决定性因素,最后一个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野钓不同于鱼塘垂钓的最大区别在于:鱼塘里肯定有鱼,无非也就是人工投入的供垂钓的那几类鱼。但是野钓就完全不一样了,尤其是到某一处陌生的野钓水域,钓者并不知道水中都生存着什么水生物,甚至是有没有鱼都是未知数。当然,一般情况下都会有鱼生活在其中,最常见的就是鲫鱼、鲶鱼等,因此野钓就被很多钓友所痴迷,因为钓者很难料知会钓上什么鱼。



言归正传,接下来就将题主钓鱼效果不好的两个决定性因素以及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详细解说:

一、钓位选择错误

钓位,是决定钓鱼人垂钓效果的先决条件。如果选择的钓位并不是鱼儿常来常往或者并不是鱼儿喜欢前往的地方,那十有八九都难有钓获,说白了就是你选择的钓位就没鱼,在此作钓的话,一开始就注定了是个“悲剧。”因此,选择正确的钓位才是获鱼的根本。

那么,野钓应该如何选择鱼儿常来常往的钓位呢?

●进水口缓流处

野钓的水域一般都有进水口,进水口处不但有源源不断地新鲜水源注入,为鱼儿带来源源不断地氧气;而且汇入的水中夹杂有各种类型的天然饵料,如各种虫子以及草籽等。既有充足的氧气,又有大量的饵料,鱼儿当然喜欢经常在此活动和觅食,选择进水口的缓流处做为钓位,只要饵料对路,往往收获颇丰。

●生有水草处

对于鱼儿来说,不管是大鱼、小鱼,有水草的就是鱼儿们的“家。”水草不仅可以给鱼儿遮挡强烈的光照,而且还有沉积在水草处的天然饵料以及依靠水草生存的昆虫、软体动物和小虾为鱼儿们提供着食物,最关键的是有水草的水域是鱼儿们嬉戏和繁衍的栖息场所,“钓鱼不钓草,多半是白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生有水草处是野钓的绝佳钓点,钓草洞(窝)或者在靠近水草处打窝下钩很少有空手而归的情况。

●深浅水结合处

野生环境下的鱼有游向上游或近岸觅食的习性,因此就有了钓上游近岸、钓上游浅滩的选点方式。但是,鱼儿从深水出发到浅处觅食是以安全为第一的,并不是随处的近岸或浅滩它们都前往,而是进退自如的深浅水结合处才是鱼儿们认为最安全的觅食场所。

鱼儿喜欢在深浅水结合处觅食的原因在于深浅水结合处的浅水区域水温适宜,而且安全,遇到危险时可以迅速地游向深水避险。如果钓者在深浅水结合处打窝下钩,往往会出现小鱼先咬钩,大鱼频切线的情况。


二、窝料和钓饵不对路

各类鱼都是有其的食性和饵料口味味型的,如鲫鱼喜欢奶香或者豆香味;鲤鱼青睐蒜香和腥香味型;鲶鱼爱吃浓腥味型的饵料等。我们垂钓时,尤其是在一个陌生野钓点垂钓,为了保险起见,应该以酒米做为打窝的窝料,同时携带蚯蚓、红虫、伢子、面包虫等任一种鲜活的荤饵以及清香型和腥香味型的商品饵做为钓饵。

垂钓时,不管是先用商品饵还是活饵,都应先找好钓位试钓,活饵试钓最多一个小时没口就应立即改换商品饵试钓,腥香味型的面饵没口就换清香型面饵,总有一款饵料是鱼儿喜欢的。如果作钓水域中的鱼儿只认蚯蚓,钓者却在用面饵,那肯定难有钓获。当然,打窝的窝料味型不对也不行,不对路的饵料除了招小杂鱼闹窝外,对象鱼是不会入窝吃不对口味的饵料的。


三、调漂不到位

调漂是垂钓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当鱼儿有一定密度且饵料对路时,调漂不到位对于疯狂抢食的鱼儿来说都不是问题,任何水层的钓饵都会有蜂拥的鱼儿抢食。但是,当钓点鱼儿稀疏时且吃口很谨慎(滑口鱼)时,调漂是否到位和精准就成了垂钓成败的关键。鱼儿已趋温离底,可是钓者却在钓底;鱼儿吃口很轻,可是钓者却在钓钝,以至于钓一天都看不到正经的咬钩漂相。

因此,垂钓调漂并不是钓者随心所欲的事,而是要根据实际的天气和水情来调整。如春天的早和晚钓底,中午钓离底(钓浮);浅水钓迟钝,深水钓灵敏等。这就是为什么挨在一起钓鱼的人有人连竿上鱼,有人浮漂没动作的原因。所以,调漂不可忽视!


★总结:

垂钓和钓者的装备贵贱没有关系,而在于垂钓技巧的高低。垂钓技巧包含了判断垂钓天气、选择垂钓钓位、窝料及钓饵的选配、调漂及扬竿时机的把握等技巧,这些垂钓技巧相当于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影响实际作钓的垂钓效果。因此,还需钓者在垂钓技巧上多多实践学习,当垂钓技巧提升了,很多垂钓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钓鱼倌


您的问题我来答,我是小鱼大亮,很高兴您的问题。

钓鱼要知己知彼,首先你要了解一下你所垂钓的水域有没有大鱼、大鱼种类和大鱼的个体、大鱼的习性。才能针对鱼情做出有效的调整,增加大鱼咬钩的几率。如果这里都掌握的差不多了,我介绍几个垂钓上的技巧,助你一臂之力。

如何选择窝料

小杂鱼较多时,不宜打粉状或片状的大腥大香型的窝料。商品底窝大部分以细粉粮食为基础,配以颗粒、小米、玉米渣、麦仁等粗颗粒物。粉质或片状的麸类下沉缓慢,雾化大,极易招引小杂鱼进窝。可以根据鱼种和个体的大小直接选择小米、麦仁、玉米等大颗粒窝料,这样的窝料雾化小,到底迅速可有效的降低杂鱼进窝。

如何选择钓饵

在垂钓大鱼时饵料可以多揉打几下,采用搓饵施钓。搓饵越揉打越粘雾化就越慢,但是要注意也不要过分揉打,把饵打死了也不是好事情。如果小鱼还是闹窝严重的话,就要采用挂麦仁或玉米直接钓了。

如何选择钓具

可以选择大一些的线组和浮漂垂钓大鱼,大的浮漂入水后到位快,剩余浮力大。第一可以减少小鱼拉动饵料时的浮漂信号,二是可以避免大鱼在饵料周围活动、呼吸时造成的浮漂假动作。

如何选择钓法

大鱼多为底层鱼,我们可以选择调低钓高的办法或是调平水钓2目以上的钓法,让饵料迅速到底躲开中上层小杂鱼的截杀。如果小鱼还是很严重可以选择换上一支吃铅较小的浮漂,把铅皮座的太空豆拉开15厘米的距离,采用跑铅钓法。

出门钓鱼都想钓到大的,但在资源不好的地方大鱼真是可遇不可求。要想尽办法诱鱼进窝,大鱼不进窝肯定是钓不到的。另外钓大鱼要注意安静不要人为的惊扰到鱼,鱼能在自然水域长大,都是非常谨慎和小心的。稍有动静甚至是提竿机会掌握不好,都会把鱼吓跑。把我们的一切该做的准备都做好,静守大鱼,贵在坚持,相信你很快就能钓到大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