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一幅行走的大宋衣冠圖

愛追劇的小夥伴們可能都知道近期又有一部新劇《清平樂》開播了,這部由正午陽光出品,張開宙執導,王凱、江疏影主演的電視劇改編自米蘭lady的小說《孤城閉》,以北宋為背景,在朝堂之事與兒女情長之間還原了一個複雜而真實的宋仁宗。


《清平樂》,一幅行走的大宋衣冠圖

這部劇,實在太“宋”了!

大至典雅的宮殿樓宇,小到清新脫俗的茶爐、團扇,滿屏大寫的“美”字。


《清平樂》,一幅行走的大宋衣冠圖

劇中出現的每一件器具,美到心醉的背後,都來源於劇組考據癖一般的嚴苛。


《清平樂》,一幅行走的大宋衣冠圖

可要說到恨不得想剁手買買買的,還是那一套套目不暇接的服飾。精準、雅緻、內斂,宋朝之美全化作一針一線。每一件都是洗眼的享受,每一件都寫滿了文化考試的知識點。


《清平樂》,一幅行走的大宋衣冠圖

通天冠服制度

通天冠,是皇帝禮服制度裡一種禮儀性梁冠,也稱捲雲冠、高山冠,其形如山,正面直豎,以鐵為冠梁。《後漢書·輿服志下》:“通天冠,高九寸,正豎,頂少邪(斜)卻,乃直下為鐵卷梁,前有山、展筒、為述,乘輿所常服。”楚莊王通梁組纓似通天冠,秦時採楚冠之制,為乘輿所常服,至漢代百官於月正朝賀時,天子戴通天冠。


《清平樂》,一幅行走的大宋衣冠圖

按通天冠自秦代為帝王禮儀場合所專用(皇帝在大祀、慶成、正旦、冬至、聖節及頒詔開讀、進表、傳制等重大典禮時使用的禮服,其基本樣式是衣與裳搭配製),至明初,歷代皆有,清代廢除。關於皇帝朝服即通天冠服,脫脫《宋史•輿服志三》卷一百五十一,載:通天冠(朝服絳紗袍)。二十四梁,加金博山,附蟬十二,高廣各一尺。青表朱裡,首施珠翠,黑介幘,組纓翠緌,玉犀簪導。絳紗袍,以織成雲龍紅金條紗為之,紅裡,皂褾、襈、裾,絳紗裙,蔽膝如袍飾,並皂褾、襈。白紗中單,朱領、褾、襈、裾。白羅方心曲領。白襪,黑舄,佩綬如袞。大祭祀致齋、正旦冬至五月朔大朝會、大策命、親耕籍田皆服之。為“用北珠卷結於冠上,有二十四梁。


戴這種冠時需穿織成雲龍紋的絳色紗袍,並用黑色緣其領、袖及衣裾,系以絳紗裙(即裳),內襯白紗中單,領間系垂白羅的方心曲領,腰間束以金玉帶,前系蔽膝,系佩綬,穿白襪黑舄。”在祭祀、大朝會、大冊命等重要場合才穿,是僅次於袞冕服的一種衣服,為帝王專用。


《清平樂》,一幅行走的大宋衣冠圖


脖子上戴的那個就是“方心曲領”,最早出自北齊的朝服,據考證,是沿襲了漢制的“曲領”,是一種起襯領作用的內衣,樣式近乎方形的布片,可以用來防止衣領雍起,起壓貼的作用,有天圓地方的寓意。馬瑞臨在《文獻通考》中記載:“今朝服有方心曲領,以白羅為之,方二寸許,綴於圓領之上,以繫於頸後結之或者袷之”,這個倒不是帝王專用。


衫袍、履袍、䙆袍制度


根據王應麟《玉海》記載,宋代皇帝常服體系根據場合和形制分為三種:衫袍、䙆袍和窄袍。宋仁宗坐像中的這一款大袖襴袍衫從形制上來講屬於皇帝常服中最為正式的一種,又稱公服,傳統公服為赭黃或淡黃色,多在大宴時使用。


《清平樂》,一幅行走的大宋衣冠圖

“公服。凡朝服謂之具服,公服從省,今謂之常服”。宋代的衫袍同樣承於前制,圓領大袖衫袍是由南北朝時期傳入的圓領襴袍發展而來,主要特徵為圓領,窄袖,下襬接橫襴且不開衩。


《清平樂》,一幅行走的大宋衣冠圖

(圖:圓領襴袍;左起:安元壽墓壁畫,步輦圖,琉璃堂人物圖,韓熙載夜宴圖,清明上河圖)


衣身開衩的圓領大袖袍—袴袍。又有赭黃、淡黃袴袍,紅衫袍,常朝則服之。其制,曲領大袖(圓領大袖,衣身左右開衩),左右開衩,下無橫襴(上下通裁),束以革帶,幞頭(平腳長翅幞頭紗帽),烏皮靴(黑色皮靴)。國朝之制,君臣通服平腳幞頭,乘輿或服上曲焉(皇帝有時候會戴沖天翹腳幞頭)。其初以藤織草巾子為裡,紗為表,而塗以漆,後惟以漆為堅,去其藤裡,前為一折,平施兩腳,以鐵為之。


《清平樂》,一幅行走的大宋衣冠圖

(圖:《清平樂》劇照與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宋英宗坐像軸》對比)


冠帽

冠帽在宋朝的種類很多,有珠冠、花冠、角冠、團冠、山口冠、垂肩冠等,珠冠主要流行於上層女性,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徵,多為奢侈品。珠冠是以珍珠串成,金銀絲製作冠胎,以珠璣寶翠作為飾物將其點綴在冠上。


《清平樂》,一幅行走的大宋衣冠圖


花冠主要流行於地位較低的女性,顧名思義,多由鮮花或仿生花製作,是非常普遍的頭飾。《清平樂》主要描述的是宋仁宗一朝的故事,偏向於前朝後宮,偶爾也有民間的鏡頭,更多女性風貌展現的還是釵、勝、梳這三種頭飾。


釵在古代是最為常見的頭飾,流行於貴族或富人中的樣式非常考究,金銀玉質的釵身雕刻花紋圖案,釵頭裝飾鳳鳥、花朵,尾部垂掛金銀珠穗,爭奇鬥豔。當然,普通百姓也會戴釵,木質更為常見。女性戴釵有時多了柔美氣質,更能展現一個時代的印記。勝由扁平的金片、玉片等材料雕琢而成,這個於後代而言,知名度小了很多,不過在宋朝,還是常見的一種頭飾。至於梳子,很多女性都喜歡插在頭上裝飾,一舉兩得,還能光彩照人。


《清平樂》,一幅行走的大宋衣冠圖

宋朝頭飾之美,不僅在於冠帽、珠釵、梳子等,還體現在特有的工藝上,手工製作精美、匠心獨運。可以想象,被眾星拱月的皇城裡,頭戴珠冠,守著規矩禮教,排遣孤獨又伴富貴的女性們,縱有萬種風情,又與誰人說?在熱鬧繁華的大宋汴京城裡,三三兩兩成群的女性朋友們,戴花冠、穿衫裙、掛纓絡,偶爾淺眉低笑,是何等婉約。


嚲(duǒ)肩冠


“嚲肩高髻垂雲碧”是《夢溪筆談》中描述當時宋徽宗眷戀的藝妓李師師的時髦打扮。在《宣和遺事》中也有:“佳人都是戴嚲肩冠兒,插禁苑瑤花。”嚲肩冠是年輕婦女盛行的一種冠飾,稍體面些的女子都要戴上一頂冠子才能出得門去。貴婦們往往在冠上飾以數把白角梳子,左右對稱,上下相合,時人稱白角冠。


《清平樂》,一幅行走的大宋衣冠圖


這種冠飾傳至民間,深受婦女們的喜愛。南宋《夢梁錄》卷二十“嫁娶”條的聘禮單中就有“珠翠特髻、珠翠團冠、四時冠花、珠翠排環”等首飾。


《清平樂》,一幅行走的大宋衣冠圖


在《清平樂》中,江疏影飾演曹丹姝一角,可以說從妝容,服飾,神態都完全還原了歷史畫像。就連臉上的“珍珠飾品”在歷史上也有記錄:這被做珍珠花鈿妝,即是在兩頰貼上珍珠,額頭、發冠上面也有珍珠裝飾。


褘衣


一襲褘衣,頭戴龍鳳花釵冠,面貼珠鈿…… 江疏影飾演的宋仁宗皇后劇照精準還原了傳世的《宋仁宗皇后像》。


《清平樂》,一幅行走的大宋衣冠圖

皇后在受冊封、朝會等重大的禮儀場合穿褘衣。褘衣是上衣下裳連成一體的連體式服裝,用以象徵女子在感情上的專一。與之相配套的是華美的九龍四鳳冠,其上有大小花枝各12枝,並在冠的左右各有兩個葉狀飾物,稱為博鬢或掩鬢。


皇后在受冊封、朝會等重大的禮儀場合穿褘衣。褘衣是上衣下裳連成一體的連體式服裝,用以象徵女子在感情上的專一。與之相配套的是華美的九龍四鳳冠,其上有大小花枝各12枝,並在冠的左右各有兩個葉狀飾物,稱為博鬢或掩鬢。


《清平樂》,一幅行走的大宋衣冠圖


巧的是在秦淮的江南絲綢文化博物館,就藏有複製的這身皇后褘衣。這件複製的褘衣完成於 2016 年,純手工製作,織和繡同步進行,用了整整三個月的時間。


《清平樂》,一幅行走的大宋衣冠圖


複製的褘衣交領廣袖,端莊持重,寶藍色的衣身上,織有上百對栩栩如生的翟鳥,正紅色的領口和袖口上,還繡有五爪金龍。翟鳥其實就是長尾雉雞。它的尾巴很長,顏色非常鮮豔,代表的是一種女性的美。中國人對於雞非常崇拜,認為雞有五德,所以會在皇后的衣服上面出現翟鳥的紋樣,其實也是對於皇后的要求和警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