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旁观者,记录一次托人办事

去一个认识的大姨单位办事,大姨喊着我说帮她个忙,晚上一起打个球。实际上她宴请领导的,但是不能明着说宴请,而是说约着打场羽毛球。


给我安排的任务是晚上开车,所以我不用喝酒。对方坐主陪,但是肯定是我们这边买单,谁是主陪谁就有发言权,由他来定规矩,规矩是主陪三口副陪三口干一杯,也就是六口喝2两半。他们带完酒以后,就是我们回敬。我们这边就开始更新了规则,四口一杯,叫四季平安酒。毕竟人多,十多个人。这么一圈下来,每人就至少喝了一斤白酒。然后又单独表示,于是每人又喝了半斤,而且主题明确,最初谈的全是球,后来谈的全是她闺女,而且我们这些人每个人都要表达一遍诉求,意思是希望领导们多多关照。
当时我就在想一个问题。很多时候,我们这些农二代与城二代看似有相同的机会,其实不同,我们是有相同的准入门槛,但是有不同的提拔门槛,看似大家工作表现都差不多,为什么人家提的这么快?貌似跟领导走的也不近?功夫都在幕后。
席间,每个人都说着客套话,而且酒前酒后是两个人,很有意思。以前我是喝酒的人,应该也是他们的状态,如今作为清醒者看他们,反而觉得挺滑稽的。每个人都在表演,而且表演的如此自然,该说什么台词该做什么动作,又准确又熟练,以至于每个人都没有觉察到自己在演戏,都入戏了。
整场下来,虽然谈的都是感情,但是其实是来谈业务的,谈生意的,只是这个生意是自己闺女的工作。其实打球、喝酒都只是前奏。最后的核心是大家走后,她去领导家坐的那三五分钟,那才是生意。

作为旁观者我深刻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对于友情,他们跟老百姓是不同的。例如我们求人帮忙都是希望怎么着?希望对方能给我们行个方便,我们占点便宜。而他们则不同。他们友情是友情,生意是生意,友情可能只是生意的敲门砖,但是一定会采取多赢的合作模式,而不是说你输我赢。
可是在生活中,能做到这样的很少。说句难听的,我们总是高估自己,总觉得我们认识,是好朋友,平时对你又这么好,关键时刻你能不出手吗?所以任何时候办事,都要想互惠因素,而不是靠脸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