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大悟王陽明,詩意人生唐伯虎|同時代兩個70後的不同人生歸宿

以前對歷史關注比較少的時候,很難將王陽明

唐伯虎這兩個人放在一起產生任何的聯繫。

陽明先生一代巨儒,創立“陽明心學”,對思想和哲學的發展影響至今,甚至鄰國日本都對陽明心學的研究和修習都已經超越我們,陷入痴醉痴狂的程度。這樣一位“先生”,在我以前的印象裡,基本就定格在一個德高望重的老者形象,似乎他就不曾青春年少、陽光瀟灑過。

超然大悟王陽明,詩意人生唐伯虎|同時代兩個70後的不同人生歸宿

王陽明

相對應的,對唐伯虎的形象概念,由於受周星馳電影和其他民間傳說的影響至深,這位詩書畫三絕,才華橫溢的大才子始終定格為風流倜儻、走路帶風的俊美青年,似乎他就不會老去,永遠飛揚灑脫、青春美好。

超然大悟王陽明,詩意人生唐伯虎|同時代兩個70後的不同人生歸宿

影視劇中的唐伯虎形象

兩個差異極大大形象,總是很難串聯起來,直到後來關注歷史才猛然發現,我對他們倆的印象謬以千里,這兩位居然生活在同時代,同為十五世紀的70後,唐伯虎比王陽明還大兩歲。而且兩個人還同期參加過當時的“高考”。

對比這兩位,不禁讓我想起以前網上很火的一張圖片,同年齡的郭德綱和林志穎。

超然大悟王陽明,詩意人生唐伯虎|同時代兩個70後的不同人生歸宿

但是這兩位同樣大才的牛人,在高考中卻遭遇不同的境遇,也基本改變和決定了未來的人生走向。

王陽明高中而從政,雖日後官場坎坷,卻也在歷練中大悟“心學”之道,成為一代大師。

唐伯虎因作弊案牽連,名落孫山,政壇少了一個懷揣報復的青年,卻把一位才華橫溢的藝術家推向了山野雜趣之間。

雖然兩個人走到了人生的不同方向,但都可以算作#青史留名#

青史留名的標準除了在某方面有大成就、大名氣,也強調要有“好”名聲。

對於陽明先生來說堅持一生教化子弟、無畏奸臣劉瑾、平國之戰亂,聲名清朗、世代敬仰。

超然大悟王陽明,詩意人生唐伯虎|同時代兩個70後的不同人生歸宿

陽明講學

而唐伯虎雖無拘無束、詩情畫意的生活,但作為一個藝術家,卻也深名大義、無畏權貴,在警覺地發現寧王有反意,將來必惑亂朝綱的時候,堅定而睿智的離開,專注於自己的藝術生涯。

超然大悟王陽明,詩意人生唐伯虎|同時代兩個70後的不同人生歸宿

唐伯虎名作《吹簫仕女圖》

人生對於我們每個人都只有一次,我們無比的敬重和戰戰兢兢,可有時候回頭一看,命運就是這麼神奇,好像常常就是那麼雲淡風輕的就把我們吹向了不同的方向。

下面也簡單回顧一下兩位大牛的成功之路,以示敬仰。

家境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漢族,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 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浙江省寧波餘姚市)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書法家兼軍事家、教育家。

王明陽可謂出身不凡。王陽明的父親叫王華,曾高中狀元,王陽明自小雖聰明伶俐,生於狀元、官宦人家,也多受恩寵和期待,卻在5歲之前都未曾開口講話。家裡人都曾經擔心是有病症,可註定不凡的陽明先生,5年不聲,一朝發聲便是連貫不絕的經典語籍。可見兒時的守仁小朋友是何等智慧,只是在日常聽大人談話之間,就已經熟背典籍語錄了。

超然大悟王陽明,詩意人生唐伯虎|同時代兩個70後的不同人生歸宿

王守仁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字伯虎,後改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人。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詩人。唐伯虎的家庭環境沒有王守仁顯赫,父親只是一個小商人,算是小康生活,但兒時的聰穎已有所展現。比較悽慘的是,24歲時父親去世,而母親、妻子、兒子、妹妹亦在這一兩年內相繼離世,家境逐漸衰落。這時候的唐伯虎還沒有我們印象中的詩意和倜儻,只是一個心情沮喪的年輕人,好在好友祝枝山熱心照顧、耐心規勸,下定決心潛心讀書準備科考成名。

超然大悟王陽明,詩意人生唐伯虎|同時代兩個70後的不同人生歸宿

唐寅

命運

機會是留給有才華和有準備的人的,王陽明和唐伯虎無異都是這樣的有志青年。可機會就是概率,命運不會讓所有有才華的人100%都擁有一樣的機會和美好。

弘治十二年(1499年),二十七歲的王陽明參加禮部會試,因考試出色,舉南宮第二人,賜二甲進士第七人,觀政工部。

同期參考的唐伯虎二十九歲,本以為自己的考卷無可挑剔,卻因牽連徐經科場案下獄,後被罷黜為吏。

這一年命運把兩個不滿三十歲的青年人,吹向了不同的方向。

王陽明受家庭和教育的影響,以從政報過為己任,有了入朝為官的機會自是百倍珍惜。陽明先生入朝後堅持做學問,也堅持自我的原則,後因得罪了太監劉瑾被流放,還差點丟了性命,但為官的險惡卻也沒有動搖其從政報國的意志,反而是讓他收穫了一顆更為堅韌的心,也正是這樣的心態和波折艱難的歷練,為陽明先生大悟心學之道奠定了基礎。

超然大悟王陽明,詩意人生唐伯虎|同時代兩個70後的不同人生歸宿

唐伯虎則不堪考試被連累入獄,才華報復一夜間付之東流之痛,內心深處藝術家的放浪瀟灑之自由才情呼之欲出,無意留戀官場的唐伯虎倒是找到了另外一條無拘無束、超越自我的快樂,縱情山水間,吟詩作畫,有錢喝酒盡興,無錢賣畫為生,倒也過得隨性快活,樂得逍遙。

超然大悟王陽明,詩意人生唐伯虎|同時代兩個70後的不同人生歸宿

命運為王陽明打開悟道之門的時候,也沒有忘記同樣才華橫溢的唐伯虎,也不經意之間,也為唐伯虎打開了一扇藝術之窗。

成就

王陽明在職場上平江西匪患、平寧王之亂,可謂文官帶兵的典範,功業可贊。但其最大的成就還是在思想、哲學方面的造詣-陽明心學,世人“孔孟朱王”的並稱,也可看做是對陽明心學極高的認可了。

超然大悟王陽明,詩意人生唐伯虎|同時代兩個70後的不同人生歸宿

終其一生,無論是陽明格竹、龍場悟道的經歷,還是“知行合一、事上煉”的實事求是的態度,無論是“致良知”的人生信條,還是最終“四句教”的思想總結大成,都讓後世每每讀到、學到、參到陽明心學時無不為之感動和震撼,一位五百年前的聖人,將自己的一生參悟,濃縮於四句話之中,竟闡述瞭如此豐富內涵的人生觀、宇宙觀、價值觀和方法論。

超然大悟王陽明,詩意人生唐伯虎|同時代兩個70後的不同人生歸宿

四句教

唐伯虎雖是生活隨性,行為有時也不按常理,但卻正是在跳出世俗,逃離官場之後,心無約束的唐伯虎才真正開啟了自然隨心找尋藝術的人生。詩、書、畫,任何一個方面的成就就足以讓人超脫於世,而風流才子唐伯虎自是更為極致的“詩書畫”三絕,無一不精,無一不牛。

唐伯虎的畫,清雅而超然,與明朝“沈周,文徵明,仇英”合稱為明四家。

超然大悟王陽明,詩意人生唐伯虎|同時代兩個70後的不同人生歸宿

於書法,他初學唐歐陽詢,後專學趙孟頫行書,得其寬博綺麗之態勢,而又善於融入自身情感,詩意放達,俊秀端美,流轉自如,瀟灑之態躍然紙上,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

超然大悟王陽明,詩意人生唐伯虎|同時代兩個70後的不同人生歸宿

至於作詩,唐伯虎更是信手拈來,一首《桃花庵》不知看醉多少人心。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閒。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超然大悟王陽明,詩意人生唐伯虎|同時代兩個70後的不同人生歸宿

後話

無論是王陽明還是唐伯虎,同人不同命,看似不同的選擇,也更是命運不同的歸化和疏導,幸運的是,他們都能遵從內心,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兩個偉大的70後,成就了各自在思想界和藝術節不同的大成就。

很多事情沒有假如,比如:當時如果唐伯虎也會試高中,二人同朝為官?王陽明沒有流放失意,也沒有去陽明洞閉關修煉?如果唐伯虎沒有看透寧王之賊心,王陽明剿滅寧王時二人再有個對手戲?

一切沒有如果,歷史就是這樣留給我們很多不可回溯卻又曲徑通幽的故事,讓我們愛不釋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