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獨立人格和價值的人,不需要靠山

有獨立人格和價值的人,不需要靠山


“王孫賈”是衛國的大夫。他問孔子,“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何謂也”。

“媚”是求媚、討好的意思。當時孔子到了衛國,王孫賈希望孔子能夠親近他,因為孔子是一代聖人,眾人非常地崇敬他。

假如孔子能夠親近王孫賈,便可以幫助王孫賈提高聲譽,所以他想讓孔子“求暱之”,親近自己,求媚於自己。

所以他講,“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

這句話是當時的世俗之言,就像我們現在講的俚語,意思是,“與其拜大王,不如拜灶王”。

王孫賈的意思,是在暗示孔子:你與其周遊列國,希望能得到重用,不如就求我,我重用你算了。

孔子當年曾在魯國推行他所提倡的聖賢之道,但魯國不怎麼上心。於是,他就周遊列國,嘗試能找到一個國家能接受他的觀念和理念,從而來推動他所提倡的周公之道。

當他來到衛國的時候,自然也想看看衛國國君能不能重用他,如果在衛國能建立起榜樣,同樣也能影響諸侯,使天下大治。

當時衛國的國君是衛靈公。雖然衛靈公對孔子頗為尊敬,但也僅止於形式,骨子裡並不完全認同。

衛靈公當時寵愛的是南子,南子是他的夫人,南子品行不端,但是很有才華,當時的衛靈公一切都聽命於南子。

南子的確很厲害,那些諂媚巴結她的人,基本上都可以得到重用。那些雖然有才華,但卻不諂媚她的俊才,幾乎都被冷落,晾到一邊去了。

當時南子也想召見孔子,南子的目的也是想借孔子的名聲來壯大自己的聲勢。當然,南子的企圖,孔子自然是知道的。他完全可以不去拜訪她。但經過三思之後,最後他還是決定去見見南子。

《論語》裡面有講到孔子見南子的事情,當時很多弟子都想不通,包括孔子弟子中見識卓著的子路。子路還曾責備孔子:這樣一個品行不端的女人,老師為什麼還要去見她?

孔子自然有他的苦心在裡邊。孔子其實對自己的聲譽,還放在其次,他之所以決定要去見見南子,並不是真的求媚,主要是希望能夠看看,有沒有機會在衛國得到重用,可以真的幫助衛國,同時在衛國實現自己的理想。

王孫賈是衛國的大夫,是個典型的小人。他誤會了孔子,以為孔子到衛國是求官來的,所以就問孔子:“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

王孫賈這句自然是話裡有話,他其實是在暗示孔子,“奧”是比喻南子,“灶”是比喻自己。意思是,你與其去求媚於南子,不如求媚於我,我能給你更多、更實惠的東西。

孔子是怎麼回答的呢?他說:“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孔子的回答很溫和。雖然他明知道王孫賈的意思,但也不揭露他,只就他的問題來回答。

“獲罪於天”的天,是指天理。孔子這句話的意思是,唯天獨尊,世間無二。奧和灶,也就是主房屋的神和主灶臺的神,都不能跟天相比。如果我們得罪了上天,即便是向主屋神、主灶神祈禱,也沒用,他們也免不了這個罪。

所以,我們只要能保持順應天理就行了。做事只要順天理,就不必去求媚於灶神,更不必求媚於主屋神。

孔子這句話其實是在暗示王孫賈,你不必來說服我,我不會去求媚於南子,也不會求媚於你,我是在順應天理做事,能做成,咱就做,做不成,咱不強求。

孔子講的話雖然很溫和、很謙遜,但又顯露出自己身上的那種骨氣和正氣。這其實也是一種非常高超的表達藝術,既不得罪王孫賈,又把自己的觀點和立場講得非常清楚。


【原文】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本文為《古爾讀經典》之《古爾讀論語》系列第48篇,更多內容,請關注本頭條號,查看文章列表。感謝你的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