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難遇-軍事天才常遇春;終明一朝常遇春後人毫無存在感?

元末時期,朝政日非,天下大亂,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各地農民紛紛起義。

初出茅廬

公元1355年(元至正十五年)

時年25歲的常遇春正在懷遠、定遠一帶的綠林大盜劉聚手下做事,胸懷大志的常遇春見劉聚這等碌碌無為混吃等死之輩,豈會久居其下。

同年常遇春投奔了當時在和陽的朱元璋。

當時的朱元璋已經紅巾軍是郭子興帳下總兵官,統領幾萬人馬。

百年難遇-軍事天才常遇春;終明一朝常遇春後人毫無存在感?

影視劇照-朱元璋

同年郭子興病逝,於是郭子興名義上的大佬小明王韓林兒任命郭子興的兒子郭天敘為都元帥,妻弟張天佑為右副元帥,朱元璋為左副元帥。名義上,都元帥是軍中之主,右副元帥的地位也比左副元帥高。但是滁州和和州的軍隊,多是由朱元璋招募收編的,而且朱元璋比郭天敘和張天佑有勇有謀,並且手下又有人才。所以,朱元璋事實上成了這支隊伍的主帥.

初露鋒芒

於是常遇春便在朱元璋部待了下來.

而朱元璋在和州(馬鞍山)駐守幾個月後,糧食成了當時最大的問題。而和州對面正是盛產稻米的蕪湖,,但是當時沒有船隻。恰好兩支紅巾軍的巢湖水軍前來歸附,朱元璋即率軍渡江南下,在著名的採石磯(在今馬鞍山市之南、長江東岸)戰役中,面對著元朝水軍元帥蠻子海牙的嚴密防守,常遇春乘一小船在激流中冒著亂箭揮戈勇進,縱身登岸,衝入敵陣,左右衝突如入無人之境,朱元璋即揮軍登岸,元軍紛紛潰退,緣江堡壘紛紛歸附。朱元璋乘勝率軍攻佔太平.

百年難遇-軍事天才常遇春;終明一朝常遇春後人毫無存在感?

採石磯之戰

常遇春出身於貧苦農民之家。青少年時期,不甘心於老死田間,因而隨人習練武術。家貧,無力支付學費,就以多出力幹些勤雜工換取學習機會。到長大成人之後,常遇春體貌奇偉,身高臂長,力大過人,學武有成,精於騎射,各種兵器都能使用。衝鋒陷陣僅憑個人武勇便可做到,真正體現出常遇春個人謀略的是在次年的戰爭當中.

常遇春鋒芒初露,攻集慶,取鎮江,取常州,援牛塘,攻寧國,取馬駝沙,攻池州,破衢州,破敵於九華山下.真正做到了戰必克,攻必勝.戰功赫赫

常遇春憑藉戰功從先鋒升至,統軍大元帥。中翼大元帥。進行省都督馬步水軍大元帥。轉同僉樞密院事,,進僉樞密院事。從默默無聞到天下聞名只用了短短5年時間.

人屠-常遇春

而令常遇春名聲大振,神勇無敵的是其後三戰陳友諒皆勝.而正是這個階段,常遇春漸漸露出兇殘的本性.

常遇春的軍事天賦,是無須質疑的,作為朱元璋手下的頭號猛將,帶領十萬人就可以橫行天下。而事實上,常遇春一生百餘場戰役,無一敗績。朱元璋稱他是“雖古名將,未有過之”,軍中人稱“常十萬”!


百年難遇-軍事天才常遇春;終明一朝常遇春後人毫無存在感?

影視劇照-常遇春大軍

但是,這位不世出的名將卻極度喜歡殺降,動不動就把投降的士卒全部殺死,而且濫殺無區別對待.那些決不投降的百姓,也都屠殺乾淨,直接被冠了一個“人屠”的綽號!

據《明史·徐達傳》記載,常遇春和徐達在池州設伏大敗陳友諒,擒了三千敵軍。結果,就在徐達向朱元璋打報告詢問的時候,常遇春就已經把俘虜都砍了。

甚至常遇春不只是喜歡殺降,他還喜歡屠城,每克一城,抵抗甚者,即屠殺掉.為此朱元璋特地傳令叫他不要屠城.在常遇春攻打贛州期間,贛州守將熊天瑞拼死之下也沒能阻擋住常遇春攻破城池。就在這時候,朱元璋的命令也剛好到了。朱元璋特地派人跟他說,贛州城很重要,如果得到一座空城,對我軍沒有任何作用,還會給我軍帶來很不好的負面影響。最後,常遇春放棄屠城,朱元璋對此還特地表揚常遇春!


百年難遇-軍事天才常遇春;終明一朝常遇春後人毫無存在感?

影視劇照-大軍屠城

後來不光常遇春喜歡屠城,常遇春的部下也是有了這樣的習慣。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陳友諒舊將饒鼎臣在湘潭重新作亂,朝廷派出去的部將是常遇的原下屬嚴廣。戰爭進行的相當慘烈,嚴廣覺得這是他打過的最為艱難的一次仗了。於是,嚴廣就把怒火灑到了湘潭百姓身上,屠了湘潭的城。《湘潭縣誌》記載,“餘潭民七戶”。而湘潭一帶作為叛亂部隊的據點,少說有著萬戶民眾,可見嚴廣這一次的屠殺有多徹底!

北伐戰爭

朱元璋統一南方後,就準備北伐.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朱元璋以徐達為徵虜大將軍,常遇春為徵虜副將軍,率二十五萬大軍出師北伐。當時北方元朝軍事力量已經大大削弱,所以,徐達、常遇春,很快就平定了山東.

但是在常遇春進入青島途中,包圍了濰縣城的時候,因為城內的元兵誓死抵抗,使常遇春軍隊花費了很多時間,常遇春部下在這次鬥爭中損傷慘重,但是最後還是攻下了縣城。常遇春惱羞成怒,便忍不住又下令屠城,將濰縣城內的居民和元兵全部都殺死。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 年號洪武.

同年7月,徐達、常遇春率馬步舟師由臨清沿運河北上,連下德州、通州。元順帝攜后妃、太子等逃奔上都開平(在今內蒙古正藍旗東)。八月二日,徐達、常遇春一舉攻佔大都,改為北平府。稍事休整即又揮軍西進,攻取山西。與精銳的擴廓帖木兒軍進行了艱苦的搏戰,平定山西。洪武二年三月,西征軍進攻陝西,元將李思齊由鳳翔奔臨洮,力竭投降。元順帝乘明軍主力長驅秦晉之機,命丞相也速率軍向北平反撲,兵鋒已抵通州。常遇春又奉命與李文忠率步卒八萬、騎士一萬馳救北平,元軍聞訊即向北逃奔,常遇春率軍追奔千里,大獲全勝。為了覆其巢穴,最終解除元軍對北平的威脅,常遇春又率軍徑取元上都開平,順帝逃到應昌府。常遇春奪取開平,全殲留守元軍,

洪武二年(1369年)七月七日(8月9日),常遇春自開平率師南歸,行至柳河川,突然病卒,年僅四十歲。

常遇春的死,大概是之前作戰過於勇猛,導致受了不少傷病,加之勞累,最終猝死。但是,更多的人寧願相信,他是因為被詛咒了,因為“殺降不詳”的緣故遭到了報應。

常遇春的早逝,逃脫了朱元璋針對性的清洗,保全了他的榮譽,使他的英雄業績得以流芳百世,與日月同輝,也是一件幸事。

《明史》贊曰:“開平摧鋒陷陣,所向必克,其智勇不在中山(徐達)下,而公忠謙遜,善持其功名,永為元勳之冠。身衣日月剖符錫土若王者,可謂極盛矣!”

常遇春後人

常遇春曾娶定遠人藍氏為妻,生有三男三女:長子常茂,次子常升,三子常森;長女常氏被冊封為太子朱標為妃,史稱元妃。元妃為朱標生有兩男,長子為虞懷王朱雄英,是朱元璋的皇長孫,在洪武十五年夭折;次子為吳王允熥,後來在明成祖靖難奪位時被廢為庶人,一直囚禁在鳳陽,死於永樂十五年。

長子常茂無後,次子常升繼承的爵位,開國公。但後來牽涉到洪武三大案(藍玉案)中處死。另一個說法是和魏國公徐輝祖浦子口戰死。

常升之妻胡氏和年僅六七歲的次子常繼祖於1403年被充軍雲南臨安衛所屬的河西四街(今通海四街鎮),從此世代在通海四街生息繁衍,至今二十餘代,近六百年的歷史。

明弘治年間,即常氏充軍89年後,常氏蒙冤昭雪,敕封常榮為懷遠將軍鎮守雲南臨安衛等處地方都督。常遇春後人常復又奉詔赴京襲南京錦衣衛指揮使,並獲准把常復的兩個兒子從四街“取往南京”任職,其餘常氏家族仍留在四街。

直到嘉靖十一年,才封常復孫常玄振為懷遠侯,到曾孫常延齡,最後一代懷遠侯這裡還稍微有點名氣。

懷遠侯常延齡。他這個人非常的正直,而且對自己的國家也是比較熱愛,對當時的皇帝也是比較忠心,當時的清兵還沒有入關的時候,張獻忠帶領義軍在胡作非為的時候,他就已經上奏朝廷,要求帶兵去前線,與這些人作戰,可是當時的崇禎皇帝卻拒絕了。可是他沒有死心,一心想要為自己的國家做貢獻,所以便又要求回自己的老家,組織自己的族人進行抗敵。可惜的是崇禎依舊不感興趣,還是沒有同意。

清兵攻進來之後,常延齡也來到了南京,和一起留下來的人擁立弘光朝廷,而大敵來犯之際沒人組織去禦敵,反而左良玉因與權臣馬士英的黨爭矛盾,跑去清君側,最後左良玉的兒子左夢庚帶領幾十萬一矢不發跪降清軍幾萬人馬。

當時常延齡看不過去,上書彈劾了左良玉和馬士英,可惜的是,上書就石沉大海了,於是常延齡就憤怒得辭官不做了。

清朝建立之後,當時的皇帝也有徵常延齡為官,但是常延齡當場就拒絕了,

常延齡做法還是有一些他祖上的風範,可以說是非常的硬氣了。當時無論是選擇拒絕,還是像其他的後人那樣投降,都是迫於無奈。在大時代的環境下,沒有像朱元璋那樣雄才大略之英主是沒有辦法改變時代的,就像其祖先常遇春如果沒有遇見朱元璋恐怕其一輩子還在跟劉聚打家劫舍。


參考資料:

《明太祖實錄》

《明史·徐達常遇春傳》

《明史·本紀第五·明成祖一》

《明史》《世宗本紀》

《明史·卷二十四·本紀第二十四·莊烈帝二》

《國榷》

《湘潭縣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