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威震一方的陳友諒三兄弟,死的死傷的傷,為何只一人得善終?

明史曾書:"陳友諒,本謝氏,祖贅於陳,因從其姓,少讀書,略通文義,有術者相其先世墓地,曰"法當貴",友諒心竊喜。"

不論算命者所言是否為真,可能在陳友諒心裡就把他當了真,之後的命運中,也確實有過福祿安康,這也使他成為了起義軍的首領。陳友諒有兩個結拜兄弟,分別是張定邊和張必先,古代頗為喜愛結義,他們三人也當時如此,既然已經結拜自然都當對方是親兄弟,願意同吃苦同安康,不過理想終歸是理想,三人命運可不相同。

曾經威震一方的陳友諒三兄弟,死的死傷的傷,為何只一人得善終?

陳友諒的畫像

陳友諒兵敗,身死於大戰之中

陳友諒也曾出現在課本中,他是紅巾軍的首領,起初的他在黃蓬起義,後來才加入了紅巾軍。當時紅巾軍的首領是徐壽輝,這個徐壽輝想對付朱元璋,畢竟他也想成為皇帝,沒想到最後他沒有被朱元璋所殺,反而是被陳友諒所殺。

殺了徐壽輝後,陳友諒成為紅巾軍首領,自立為漢王,他自代表為漢族後裔,想打敗朱元璋,所以在1363年他率領60萬水軍進攻朱元璋,但上天似乎並不眷顧他,在鄱陽湖一戰中,他被流箭射死。

曾經威震一方的陳友諒三兄弟,死的死傷的傷,為何只一人得善終?

紅巾軍在準備戰鬥準備

紅巾軍陳友諒這一代梟雄自此消失在歷史長河裡,死的時候44歲,而他有一個兒子叫陳理,後來陳友諒兩個結義兄弟將陳理推上了帝位,不過不久陳理又被被朱元璋推翻下馬。朱元璋能夠成為明朝開國皇帝,除了他本身的能力外,他周邊的武將和文臣也起到了很大作用,比如在對付陳友諒時,常遇春就出了很大的力。

陳家大勢已去,此時兩個結義兄弟的去向

陳友諒在鄱陽湖一戰中身亡,那麼他的兩個結義兄弟都去了哪裡呢?這二人中只有一人得了善終,另一人不知去向,世人都不知他到底去了何方。首先來說驍勇善戰的大將張必先,他也是一個將領,曾經被陳友諒冊封為丞相,在陳友諒率60萬大軍進攻朱元璋的時候,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曾經威震一方的陳友諒三兄弟,死的死傷的傷,為何只一人得善終?

陳友諒和張必先

但因陳友諒被流箭射死,此時群龍無首的臣子們亂了陣腳,張必先則被當時非常著名的常遇春將軍活捉,被押到了城牆上。常遇春的想法很簡單,他想讓張必先帶領所有將士投降,但當時的張必先並沒有同意,後來朱元璋想了一個辦法,他派陳友諒的臣子羅復仁去勸張必先。

目前他們唯一的生路只有投降。所以陳友諒的兒子陳理決定投降,於是朱元璋便打敗了紅巾軍,消除了一個心頭大患。而此時驍勇善戰的丞相張必先已不再是丞相,反而成了俘虜,這他也沒用了,便消失不見,沒有人知道他去了哪裡。

曾經威震一方的陳友諒三兄弟,死的死傷的傷,為何只一人得善終?

火燒紅巾軍的船,陳家大敗

既然是三兄弟,還有一人張定邊的去向,他也是當之無愧,隻身一人從朱元璋的層層包圍中帶著陳理脫身,等他輔佐陳理登基之後,便去了靈隱山隱居,削髮為僧,百年之後得以善終,在1417年逝世。

總結:

三結義的三個兄弟之一的陳友諒已死,張定邊做了和尚,而張必先則不知所蹤。其實史書也有自己的盲點所在,可能失蹤的張必先也得了善終,又或許他橫死在野外,是是非非誰又說得清呢。

參考資料:《明史》

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本文系漁經獵史小仙女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侵權必究!歡迎評論分享轉發關注,您的支持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