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青龍潭地名趣談

安化青龍潭地名趣談

安化大福坪沂溪河流域,有浮慄溪、文溪、梓溪、夏益溪、木瓜溪、篾巖溪、螂螳溪、木茶溪、小洞溪、梅溪、蒼溪、鐵山溪、黃沙溪、藍石溪、流壩溪等十幾條溪溝叫“溪”,唯獨青龍潭叫“潭”。究其原因,原來青龍潭有著十分神秘而又厚重的文化印記。

安化青龍潭地名趣談

民間傳說:演繹天人合一

青龍潭位於大福鎮天罩山之北。因地形進口小中間大而曰“潭”,是舊時寶慶、益陽、新化、寧鄉往來之要塞。它發源於“沂溪四寨”之一的“餘君寨”,接脈於芙蓉山麓,背靠天罩山和木孔小堯的筆架山群,茂林修竹,溪水潺潺,一年四季鳥語花香。潭似一條奔騰不息、蜿蜒曲折的青龍在搖頭擺尾,從崖門坑的冰磧岩群中跌落,形成十多里長的此起彼伏的深潭,流光四射,跳文青,過九瑤,經富欣等村莊匯入沂溪河。

入溪口,與沂溪交匯處的迥龍地方,有個浮泥裡,浮泥裡有個小村莊叫麻園子,麻園子背後有兩座小山,一座叫“七星巖”,一座叫“鑼鈸巖”。這兩座小山被這裡的風水先生稱之為“雙龍翹首”,也有叫“回龍顧祖”的。風水學《水龍經》“支龍作穴出三公,回龍顧祖顯王氣。”即指這裡將有重要人物出現。

話說青龍潭有一古井,井水一年四季清澈見底,清涼甘甜,隨時供應路人和鄉鄰飲水解渴。這古井之山腰有一私墊,有位老先生在此教書,又善觀山水。

一日凌晨,老先生從睡夢中驚醒,忙如廁。他開門時正好發現對門村裡房屋起大火,火光中有紅衣道人站在屋頂呼風喚雨,施展法術。這時,他看見一條青龍從古井中衝出,化作一縷青煙、直上青雲,頓時狂風大作,大雨傾盆,大火瞬間而熄。

而此時,那個叫麻園子的地方,有一個農婦正在分娩,生了一天一晚卻老是生不出來。迷糊中,這位孕婦忽見一條青龍繞屋三圈,屋後“七星巖”電閃雷鳴,“鑼鈸巖”鑼鈸齊響,她驚出一身冷汗,渾身一抖……“哇、哇、哇”,伴隨著啼哭聲,一個小男孩出生了,他就是後來的雲貴總督羅繞典。此時,正是清乾隆58年(1793年)11月12日子時。

說來奇怪,青龍潭這口古井自此神不知鬼不覺地乾涸了。

在我國民間流傳,凡是名人出世,必有吉兆發生,羅繞典的出世正驗證了這一傳奇。

深山古塞:見證悠遠歷史

說到青龍潭,不能不說“餘君寨”。

餘君寨,是元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友諒部將首領“餘阿公”,憑藉天險崖門坑所設。寨中崖門坑有一夫當關、萬夫莫敵之險峻。1363年,明太祖朱元璋與陳友諒爭奪天下,陳兵敗身死,餘部退至湖南安化崇山峻嶺的山寨中,憑藉天險固守。朱元璋血洗湖南,致使湖南安化一帶荒無人煙。後來明朝實行“移江西填湖廣”大移民,蠻荒之地以“插標為業”才逐步興盛起來。

據現世居在餘君寨,近搬遷至山腳青龍潭、九瑤一帶的李姓後裔說,他們是朱元璋與陳友諒爭奪天下血洗湖南時這一帶唯一倖存者的子孫,所以,他們仍把自己的胞衣堂稱為“瑤衝”,意即是瑤民的後代。

——摘自《益陽地名漫談》

來源:益陽日報

作者:王正芳 田效軍 黃正平

編輯:莫蓉

安化青龍潭地名趣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