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到底有沒有學劉備“三顧茅廬”請明朝政治家麗水市人劉伯溫?

“禮賢下士”典出《宋書·江夏文獻王義恭傳》:“禮賢下士,聖人垂訓;驕多矜尚,先哲所去。”意思是對賢者以禮相待,對學者態度尊敬。中國古代的讀書人最為看重“氣節”,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若想讓他們真心歸附,須得放下姿態,以禮相邀,若是以武力逼迫或者以金錢權勢誘惑,必然會適得其反,“碰一鼻子灰”!

總而言之,真正的學者生有傲骨,縱然“清酒紅人臉,財帛動人心”也無法使得他們有絲毫動搖,所以古之上位者對待大學者必然會“禮賢下士”,做足姿態,這方面做的最“出色”的當屬劉備,他三顧茅廬,力請諸葛亮出山的事蹟至今仍在廣為流傳,除劉備外,曹操也是個中高手,《短歌行》中“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兩句表明了他對於人才的渴望!

朱元璋到底有沒有學劉備“三顧茅廬”請明朝政治家麗水市人劉伯溫?

除劉備和曹操外,在民間傳說中,明太祖朱元璋也是禮賢下士之人,曾效仿劉備三顧茅廬請來劉伯溫,才開創了大明王朝這一“萬世基業”!

此事是真是假?

明確告訴大家,朱元璋效仿劉備三顧茅廬請劉伯溫純屬子虛烏有,一方面朱元璋只是粗通文墨,恐怕都不知道劉備三顧茅廬的典故,另一方面朱元璋的性格就決定了他不是禮賢下士的人!

朱元璋起於微末,一路走來嚐遍人生百味,閱盡世間百態,養成了嫉惡如仇,殺伐果斷的性格,對他而言,武力才是決定性的因素,“槍桿子裡才能出政權”,所謂的謀士之流根本入不了他的法眼!

朱元璋到底有沒有學劉備“三顧茅廬”請明朝政治家麗水市人劉伯溫?

直到朱升在至正十八年為朱元璋提出“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創基立國方略後,朱元璋才對讀書人有所改觀,後來朱升又向朱元璋推薦了劉伯溫,就像徐庶向劉備推薦諸葛亮一樣,但朱元璋卻沒有像劉備那樣三顧茅廬去請諸葛亮,而是隨便指派了一個人帶著財寶去請,結果可想而知,劉伯溫斷然拒絕,朱元璋本來也沒將劉伯溫放在心上,見他不來,也懶得理睬,但朱升等人鍥而不捨的向朱元璋推薦劉伯溫,朱元璋才又在至正二十年七月派人帶著自己的親筆信再去請劉伯溫,也不知朱元璋在信中說了什麼,這次劉伯溫欣然前來,從此效命於朱元璋帳下!

也就是說,劉伯溫是朱元璋以一封親筆信請來的,不像諸葛亮那樣是被劉備三顧茅廬請來的!不過雖然劉伯溫“出山”的待遇比不上諸葛亮,才學卻不遜色於他!

剛到朱元璋帳下的劉伯溫就給了朱元璋一個大大的驚喜!

朱元璋到底有沒有學劉備“三顧茅廬”請明朝政治家麗水市人劉伯溫?

據《明史》所載,朱元璋請劉伯溫主要是看在朱升的面子上,並不相信他有什麼真才實學,但受禮聘而來的劉伯溫卻以“時務十八策”向朱元璋證明了自己的才能,並逐漸受到朱元璋的倚重,當他提出避免兩線作戰、將陳友諒和張士誠各個擊破的戰略方針時,朱元璋已經對劉伯溫心悅誠服,並視其為自己帳下的首席智囊,凡事必先請教劉伯溫,當時朱元璋還打著“小明王”韓林兒的旗號,劉伯溫便建議朱元璋脫離韓林兒自立勢力,但一定要以“大明”為國號來招攬天下義士,朱元璋採納了劉伯溫的建議,開始逐漸與韓林兒劃清界限,事實證明劉伯溫的建議是正確的,離開韓林兒的朱元璋猶如出籠的猛虎,勢不可擋,勢力猶如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最終消滅了大敵陳友諒和張士誠!

陳友諒和張士誠覆滅後,劉伯溫又參與制定了朱元璋的滅元方略,最終一舉成功,推翻了元朝的統治!據《明史》所載: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登基為帝,定都應天,國號大明,劉伯溫因功被封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那麼劉伯溫在大明建立後有沒有躲過“兔死狗烹”的結局呢?

大明初建時,朱元璋對劉伯溫異常寵幸,當時確定處州稅糧時,仿照宋制每畝加五合,唯獨青田縣除外,這是朱元璋特意下令“關照”的(青田縣是劉伯溫的故鄉),目的就是讓青田縣的民眾因劉伯溫而自豪!

朱元璋到底有沒有學劉備“三顧茅廬”請明朝政治家麗水市人劉伯溫?

此時的劉伯溫可謂是春風得意,位極人臣!但好景不長,劉伯溫因為執法嚴苛,剛正不阿,處死了左丞相李善長最為寵愛的下屬,李善長因為此事對劉伯溫記恨在心,屢次在朱元璋面前詆譭中傷劉伯溫,時間一長,朱元璋對劉伯溫的態度開始改變了,後來劉伯溫又因為求雨失敗而被朱元璋大加斥責,劉伯溫心知朱元璋對其已有猜忌之心,便趁著妻子病故的由頭告辭還鄉,臨行之際告誡朱元璋不可將鳳陽作為建都之地!

劉伯溫走後不久,定西之役失利,朱元璋再次想起了劉伯溫,召他赴京,對其大加賞賜,並命其官復原職,洪武三年,劉伯溫升任弘文館學士,同年十一月,又被封為開國翊運守正文臣、資善大夫、上護軍,封誠意伯。

雖然位列伯爵,劉伯溫卻知朱元璋對其已無信任之心,便在受封伯爵的第二年急流勇退,告辭還鄉!洪武八年,劉伯溫感染風寒,朱元璋命胡惟庸帶著御醫前去探望,結果劉伯溫喝了御醫開的藥後病情加重,更加痛苦,為此他向朱元璋暗示胡惟庸有意加害於他,沒想到朱元璋漠不關心,只是不鹹不淡的說了幾句安慰的話,劉伯溫心寒不已,感嘆自己錯投君主,同年六月,劉伯溫病逝,享年六十五歲,葬在鄉中夏中之原。

朱元璋到底有沒有學劉備“三顧茅廬”請明朝政治家麗水市人劉伯溫?

小結:

世人多將劉伯溫與諸葛亮相提並論,在民間也有“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但二人實在是命運不同,諸葛亮一生為劉備及後主劉禪所敬重,他本人病逝於北伐途中也算是死得其所,但劉伯溫自始自終都只是朱元璋手中的一顆棋子,召之即來,揮之即去,雖然沒有死在朱元璋的屠刀之下,卻也喪命於胡惟庸這等宵小之輩,實在令人為其感到不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