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适应生活—保持心理健康》


《怎样适应生活—保持心理健康》


我们往往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对某一事物作出一种合适的解释,说明它究竟正确与否。


历来有关健康和医学的研究都是偏重于疾病方面,1937年,威廉格兰特发起组织了一项针对针对正常人怎样才能适应和应付社会生活、怎样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美满的研究。


《怎样适应生活:保持心理健康》(Adaptation to Life)就是这项研究的初步总结,它主要通过科学观察和统计分析来论证心理防御机制的客观存在。精神分析理论中的所谓心理防御机制(defense mechanism),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应付”(coping)或“适应”(adaptation)。作者通过观察这些研究对象的外显行为来推测他们的内心活动,作者所谓“防御”,在多数情况下都是健康的而不是病理的。这些“防御”都是实实在在的行为、情感和思想,可以起到保卫自我、维护健康的作用。


格兰特研究选择了一批身心健康的学生长期随访,从医学心理学角度来分析他们生活历程中的成败机制。从1939年起,在一所合作的名牌大学跟踪268名二年级学生,这项研究说当今世界上历时最长(50多年)的前瞻性成长心理发育随访研究,参加研究工作的都是专业人士,通过科学观察和统计分析来论证心理防御机制的客观存在。精神分析理论中的心理防御机制就是指“应付”或“适应”,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外显行为来推测他们对内心活动。


应付与心理防御机制是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一项重要贡献。自从弗洛伊德提出理论以来,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弗洛伊德说,心理健康就是能工作能恋爱 爱情与性,工作,家庭,运动,心理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朋友同事)


人们在面对冲突时,会表现出一些无意识但具有创造性的行为,精神科医师给这些行为进行了命名(投射、压抑、升华等)。“自我防御机制”就是这些适应机制的品类统称。在这个词组里,“自我”代表大脑的适应和管理功能给,“防御”多数时是健康的而不是病理的。是起防卫作用的实实在在的的行为、情感和思想,可以起到保卫自我、维护健康的作用。


鉴于本书是1937年发起研究,,国内1997年翻译出版。因时代和原书原因,会有琐碎难读的部分。引用网友评论:格兰特研究报告,对于心理健康问题有较具现实基础的定义与陈述,结论部分要点虽清晰但是陈述略显混乱。人的成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良好的适应机制以及相应的外界关系与人际关系都对人的成熟有着促进作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对人的心理健康也起到保护作用,自我的发展才是个人力量的真实来源,一次的应激事件其实对人的心理健康影响没有这么大。读完收获不小。案例研究难逃科学性不够的弊端,丰满的形象背后一些被忽视的内容与细节可能具有较大的意义,另外,难以统一衡量的变量缺失也是问题所在。anyway,算是一部历史文献吧。


附录1:格兰特研究方法:

1、 对研究对象进行相互比较。

2、 将研究对象的各方面指标转化成数量化的评分。(如:研究对象的结局、童年适应情况、性格类型、防御机制是否合适、婚姻情况)

3、 为了免除偏见,必须依靠数字、统计“对照”、“盲式”评定等这些看起来似乎乏味的科学方法。

4、 格兰特研究样本来自人口中的一部分,所以并没有全面代表性。

5、 对研究对象进行了长期随访研究。

弗洛伊德说心理健康就是能工作能恋爱。心理防御机制与情绪的关系,为了处理因为内心矛盾、冲突、危机而带来的超负荷的情绪波动。


附录2:第十章研究对象分析


《怎样适应生活—保持心理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