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婚姻對男人是一種福利,對女人是一種剝削”,對此你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我從客觀得失的角度來談談這個問題吧。

婚姻對男人來講有什麼好處?

好處:

1.得到一個暖床的老婆 ,有人說話聊天 ,遇事有商量的人。

2.有人可以做飯做菜收拾屋子,生活質量提升。

3.有人給他生養後代,養老送終。

4.大部分女性能賺錢,有人幫忙補貼家用。

5.有人幫忙打點家裡瑣事,特別是父母生病住院 ,身體不好,需要人手跑前跑後。

6.老了有老伴陪護幫襯,不至於太孤單無助。

失去:

1.失去自由,不能像以前一樣隨便去玩,不認真幹活,不能隨便換女朋友了。

2.金錢受到管控,不能隨便花隨便借。

3.結婚要買房彩禮,經濟壓力大(其實裸婚更多,大多男人結婚沒花多少錢)。

結婚對男人來講是有失有得的,不過不虧,畢竟付出有收穫,就像買車要花錢去維護保養一樣,任何的得失都是有價值衡量的。得到大於付出就算是得了,賺了。

男人可以選擇不結婚,一切靠自己就好了,不失也不得。

女人結婚有什麼好處呢?

好的:

1.有人疼愛 ,有人照顧 (大多出現在熱戀期,久了不好說)。

2.生活上有人補貼日常費用。

3.生活相對有保障,不用那麼累,嫁的條件好就會生活更上一層樓。

4.老了有伴,不會太孤單。

5.有人一起養孩子,壓力小。

不好的:

1.離開自己父母,節假日要以婆家為主。

2.要想辦法融入對方家庭生活,父母兄弟哥嫂要討好,特別是婆媳關係要處理好,要放棄以前養尊處優的自信,不然就吃力不討好,畢竟在別人家裡,有口說不出的。一個剛來混的力量打不過別人家幾十年的感情基礎。

3.錢賺起來,家務走起來,買菜做飯洗衣日常打點比單身的時候忙活多了,不上班不行,會被嫌棄吃白飯,拖累。家務不幹不行,會被說懶婆娘。

4.孩子生養責任大,照顧小孩身心俱疲,生活壓力變大,容易引發夫妻爭吵,婆媳不和。

5.如果照顧孩子就沒辦法賺錢,賺錢了就沒辦法照顧小孩,很糾結,一旦男方拋棄不負責任,大人小孩吃飯都成問題,現在的很多工作也不允許帶孩子。失敗成本相當大,後半輩子命運被改寫。

6.結婚後依然需要花錢應付生活,跟丈夫一起還房貸車貸生活費日常開支等,離婚後有錢物的可以分一半財產,沒錢的什麼都分不到,搞不好還分一半債務,孩子大多還得自己帶著,自己養著,風險很大。無法帶孩子的餘生承受親子分離痛苦。

女人不結婚也是可以的,一切靠自己,不虧。

男人可以只顧賺錢,不用管家庭瑣事不受世俗眼光看待。

女人花力氣賺錢了被嫌棄不管家,家裡亂得一團糟;女人花力氣照顧家庭和孩子了又被嫌棄不賺錢吃白飯。所以很多女人在婚姻中既要照顧家庭也要想辦法賺錢,這樣才算是合格的妻子,處境比男人要難得多。

離婚率高也是這樣來的吧,在婚姻中沒有得到尊重的女人變聰明瞭,感覺自己一個人的時候更好吧。

那些沒有走入婚姻的女人害怕承擔離婚後要帶孩子要掙錢的風險,也害怕自己婚後沒完沒了的家務和婆媳爭吵。要彩禮也是對安全感的索取,擔心以後自己一無所有 ,算是給自己父母養育的補貼,也給自己的生活保障。

以前女方嫁出去,一切費用都是男方負責,女方持家。現在的婚姻是嫁過去,生活費用要自己賺,家務一樣要操持,一旦離婚孩子大多跟女方,既要教養也要掙錢家務要包。

所以現代女性在婚姻中要比男方被賦予的使命更多一些,畢竟丈夫要既要賺錢持家,還要帶娃做家務的還是少數,主要是妻子在承擔這個角色,由婆婆幫襯一下,如果婆婆和丈夫不幫忙,基本上妻子就是要咬牙過日子。

現代婚姻讓男人得比失更多,對女人來講是失比得更多。

離婚率高,結婚率低就是這樣來的吧。

其實如果婚姻是建立在互相尊重,深知對方不易的前提下,就沒有剝削與被剝削一說,互惠互利,大家都有付出和收穫的。


懶媽下廚


這個說法基本正確。一般普通的家庭大都如此,例外的只是少數。

為什麼這麼說呢?

1、結婚後默認的女人都必須生孩子。

女性結婚後一般都是必須生孩子的。傳宗接代甚至是很多男性結婚的一個主要原因。但是,生孩子女性要比男性付出的多得多。

懷胎10月,生產的陣痛,生命的威脅,身體的走樣,而男人出軌的風險卻在女人懷孕期走高。生完還得撫養,教育。養育孩子的責任一般的家庭都是由女性來承擔,男性最多是輔助,有些甚至做甩手掌櫃,喪偶式育兒普遍存在。

生養孩子女性已經付出很多,一孕傻三年。懷孕生養還會影響女人的職場競爭。若沒有老人幫帶,可能還不止傻三年。脫崗幾年後復出,競爭力已經大不如前,找工作可能都困難,一切都得從頭開始。

而辛苦生下的孩子,從男方姓氏,傳宗接代也是為了男方的家庭血脈。

2、結婚後,女性承擔更多的家務勞動。

大多數家庭,結婚後還是主要由女性承擔家務勞動。男方輔助或者做甩手掌櫃。時至今日,還有相當多的男性認為,家務本來就是該女人乾的活。

在職女性不但要工作,回家還要做家務。家務一方面對工作有一定影響,職業女性很難在工作和家庭中找到平衡。另一方面,家務不產生經濟價值,不能變現,家務勞動不被社會上大多數人承認和尊重。也就是說,這部分勞動瑣碎又辛苦,但卻是白乾的。

3、女性被剝奪繼承權

由於生的孩子隨父姓,傳承的是男方的家族。所以,除非是獨生女,女性基本上都沒有繼承權。這在農村尤其普遍和明顯。

有男孩存在的家庭,大都默認男孩繼承家族財產。這導致女孩在孃家是沒有繼承權的,而在婆家,繼承權往往是老公的,或者是自己兒子的。總之,無論婆家孃家,女人都沒有繼承權。舉個例子,老人的房產,大都是寫兒子或者是孫子的名字,一般不會傳給女兒或兒媳婦,獨生女除外。

孩子的姓氏權也是重男輕女思想產生的基礎以及整套男權制度的核心。過去幾千年家族觀念嚴重,重男輕女思想導致女性普遍被剝奪受教育權,從而無法參與社會大生產,失去經濟獨立能力,因此,只能進入婚姻被剝削。沒有婚姻甚至就無法生存。不像現在,有大量剩女存在。

有人說,過去年代女人沒生存能力,所以進入婚姻不是被剝削,而是男人在補貼她們,真是這樣麼?那麼,民工進入資本家的大工廠,你認為他們是被資本家剝削了血汗付出的剩餘價值的廉價勞動力還是善良的資本家們在補貼接濟他們?

工人為什麼只能出賣廉價勞動力生存?“圈地運動”是怎麼回事?過去的女人為什麼只能進入婚姻才能生存?是誰剝奪了她們受教育的權利?然後卻在婚姻中冒充救世主?

4、默認女性是嫁給男方的家庭,從而產生婆媳矛盾

女性默認是嫁給男方的,然而,婆媳在一起生活的,婆婆很少有看的上媳婦的。女人要和很多陌生人成為親戚朋友。還要看公婆長輩,七大姑八大姨的臉色。

現在雖然有些家庭不跟公婆住一起了,但是過年還是要回婆婆家住的。不過,這比以前要好很多了。最多,也就忍過年這段時間了。

以上各種因素疊加,普通女性要兼顧工作,孩子和家庭,她們十分繁忙。男人一般卻只做好一件事就行,那就是賺錢。有些連這一件事都做不好。所以,男性一般都熱衷於結婚並且不想離婚,因為他們是既得利益者。因為有了婚姻,他們可以有孩子,有人做家務,有人幫賺錢,女性在婚前婚後變化很大,而男性,基本沒什麼變化。婚前婚後,他們都只管工作賺錢就行。婚姻對他們沒什麼影響,他們反而額外獲得了很多東西。而女性進入婚姻,卻有太多的失去。這也是離婚70%以上由女性提出的原因。同時也是,為什麼大多數男性哪怕出軌了有了小三也不肯離婚的緣由。都是權衡利弊的結果。


蓉城花事


太贊同,女人結婚辛辛苦苦犧牲事業身材前途生下孩子跟男方姓?而且因為嫁娶傳統導致重男輕女女人基本小時候得不到和兒子一樣的重視、童年不幸的女人太多了,不少女人讀書厲害也因為婚姻制度導致父母不願意供女兒讀書,長大後又被逼迫淨身離家,去男方家做牛做馬,做免費保姆,自帶薪水倒貼養男方全家。女人在社會想要一番作為要比男人付出多幾十倍的辛苦,生孩子讓女人生不如死,婆婆也知道女人太苦所以她們也不希望生孫女。不結婚男人破口大罵,攻擊剩女,中國女人何其可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