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為何預估中國經濟仍將是全球最好之一

IMF為何預估中國經濟仍將是全球最好之一

新華社記者 劉傑 攝

4月14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首席經濟學家吉塔·戈皮納特出席視頻新聞發佈會。IMF發佈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

  “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受到疫情的嚴重衝擊,但是二季度以來,疫情防控取得成效,經濟活力正在回升至疫前水平。IMF預計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9.2% ,是G20主要經濟體中恢復速度最快的大型經濟體,這也體現出了對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發展的信心。”昨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副總裁張濤在接受央視駐華盛頓記者專訪時如是表示。

  此前,IMF在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大幅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並預測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僅中國和印度有望保持增長。


  “相較其他國家的情形而言,IMF仍然將中國視為在這次危機中經濟表現最好的國家之一。”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經濟政策研究所所長陳玉宇說。


  疫情引發的公共衛生危機,對全球經濟造成巨大沖擊,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經濟仍將保持增長。IMF的這一預測有何依據,如何理性看待?


中國在疫情防控上的成效,為經濟的良好復甦準備了條件。陳玉宇分析,中國疫情暴發的時間雖然早,但中國政府及時果斷採取措施。春節期間很多經濟活動停止了,但抗疫在此後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從而為二季度以後經濟社會生活迴歸正常奠定了基礎。

IMF為何預估中國經濟仍將是全球最好之一

唐克 攝(新華社發)

國家統計局4月17日發佈數據顯示,3月份,隨著經濟社會秩序加快恢復,主要經濟指標降幅明顯收窄,工業產出規模接近去年同期水平。圖為工人在山東省港口集團煙臺港裝運化肥。


  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儘管一季度中國經濟出現負增長,但隨著疫情防控階段性成效進一步鞏固,復工復產取得重要進展,3月份主要經濟指標明顯改善。


  用電量、鐵路貨運量一向被視為經濟風向標、晴雨表。3月,全社會用電量降幅比2月份明顯收窄,4月上旬全社會發電量保持正增長;3月,全國鐵路貨物發送量完成3.46億噸,與去年同期持平,比2月增長4.5%。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總結說:“中國在應對疫情和重啟經濟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面,領先大約一個半月至兩個月。


突如其來的疫情衝擊,也沒有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陳玉宇分析,創新驅動和改革開放是推動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發展的兩個輪子。在與疫情較量的過程中,二者不僅受影響有限,而且還可能迎來被進一步激發的契機。中國市場規模大、成長快、潛力充裕、韌性足等基本特點也沒有改變。“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邁向高質量發展,面臨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優化、增長動力轉換。在這個過程中會淘汰一批不能跟上時代的企業,但也會誕生很多新的企業。處在現代化發展的半道上,中國經濟長期增長的動力依然保持著。”陳玉宇說。


  “我國的制度優勢明顯、宏觀調控給力,這也有利於熨平疫情帶來的經濟運行波動,保持穩健前行的態勢。”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鄒薇說。


  “隨著全球抗疫取得進展,各國採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全球經濟未必就會像悲觀的人們所設想的那樣,進入曠日持久的大蕭條。這樣一來,

外部環境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也可能會漸漸改觀。”陳玉宇說。


  “由於一季度受到疫情衝擊,導致全年的經濟增長速度都被拉低了。中國經濟在抗疫取得積極成效基礎上,在第二、第三季度由負轉正、逐漸提高,明年還會進一步反彈。這樣的節奏也符合經濟復甦的規律。不過IMF似乎並沒有充分考慮到中央提出的要以更大的宏觀政策力度對沖疫情影響,要積極擴大國內需求等因素,因此對中國經濟2020年增長1.2%的預估仍然偏保守。”陳玉宇說。


  “對於疫情衝擊下的中國經濟,我們不能盲目樂觀,但也不必過度悲觀。新冠肺炎疫情是中國經濟巨輪暫時遭遇的一場風浪,但它改變不了巨輪行駛的航向。中國仍將處在長期增長的軌道上。”陳玉宇說。


疫情對我國產業發展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數據顯示,一些傳統行業受疫情衝擊較大,而智能製造、無人配送、在線消費、醫療健康等新興產業展現出強大成長潛力,網絡購物、生鮮電商、在線教育、遠程問診、遠程辦公等新興服務業態快速擴張,一些技術含量高的產品產量也逆勢增長。


  據劉俏分析,與大蕭條和2008年的大衰退不同,新冠疫情不是經濟或是金融體系因為各種結構性問題內生出來的危機,它是一個波及全球的自然災難,直接衝擊實體經濟,從而造成經濟社會的巨大損失。“新冠疫情影響的本質是自然災難直接導致以社交接觸為基礎的經濟社會活動進入休克狀態。


  “對於社交接觸不密集的生產活動,應該瞄準未來的市場需求,抓住時機大膽投入;抗疫過程中,新需求新業態不斷湧現,應該敏銳捕捉這些市場變化;受疫情影響相對較小的企業,可以利用現在機會成本相對較低,多做一些研發和員工培訓;受疫情衝擊較大的企業,也可以嘗試暫時縮減主業,做一些應急的替代性業務,同時靈活處理與員工的關係,比如在情況好轉後採取員工召回制度,先想辦法活下下去,為未來發展做好鋪墊和自救。”陳玉宇建議說。(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韓亞棟)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