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和刘禅本质上是不是一样的?

忠贞之志


孙权和刘禅本质上肯定是不一样的。他们有形式上的相同,都是很年轻的时候继位,孙权继位是十九岁,刘禅继位是十七岁。但他们有本质上的区别,这区别有以下几点:

一,孙权守住了东吴,他活了七十多岁,直到他死去,东吴还是东吴。而蜀汉灭亡的时候,刘禅五十七岁,他是眼睁睁地看着蜀汉灭亡,而且没看到他有什么悲痛之情,完全一付没心没肺的模样。

刘备奔波劳碌一辈子,打下蜀汉江山,传到刘禅,如此来之不易的江山,无论怎么说,都应该牢牢守住才是,能够在这个基础上做大做强那是更好。只有这样,他才对得起父亲刘备,对得起为这片江山抛头颅洒热血的关羽、张飞和无数牺牲的将士。

诸葛亮为了蜀汉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永远是后人的楷模,他永远值得后人敬重。刘禅败国,虽然也是不得以,但无论如何都不值得称颂。

孙权继承父兄基业,东吴没有在他的手里灭亡,他虽然也有不足的地方,但整体上,他做得非常好。

孙权把军事大权委托给几任大都督,对他们是绝对的信任,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他们和孙权的君臣关系都非常融洽,孙权信任他们,他们对孙权绝对地忠心,这是非常难得的君臣关系。虽然吕蒙之死有点蹊跷,孙权晚年因为立太子的事和陆逊有矛盾,但总体上,瑕不掩瑜。

政治上孙权牢牢把控局面。这是刘禅望尘莫及的。刘禅的蜀汉全靠诸葛亮给他打理。诸葛亮死后,他如果本领够强,他应该大展身手,但他的表现平平,没什么作为。

在刘备倾全国之力攻打东吴的时候,孙权为了和曹魏联盟,不惜向曹丕称臣。他这是做表面文章,一时的权宜之计。东吴实际上还是独立的,东吴并不属于曹魏,曹丕也知道这是东吴为了避免受曹魏和蜀汉的夹击,不得以和曹丕联盟,并不是真心投降。这和刘禅的投降有本质上的区别。

二,孙权懂得招揽人才,而刘禅,什么忙都帮不上,还会中曹魏的反间计。

孙权继位之后,鲁肃、诸葛瑾、阚泽、朱桓、陆绩、张温、吕蒙、陆逊,丁奉、徐盛等,都是他提拔的人才。有人才,才能守卫胜利果实,保卫国家太平。做大做强更需要人才。

东吴直到丁奉、陆逊的儿子陆抗死了以后,司马炎才敢派兵灭了东吴。

三,孙权经常御驾亲征,亲自上前线坐镇指挥。但刘禅不行,刘禅从来没有上过前线。光是这一点,孙权比刘禅强多了。

这三点就是孙权和刘禅最本质的区别。




牡丹梅花鑫森淼


这二者本质上面根本就不一样。

你去想想当时曹操是怎么评价孙权的,而司马昭宥是怎么去评价刘禅的?曹操和司马昭能比吗?曹操评论孙权的时候评论他是什么?生子当如孙仲谋。司马昭在评论刘禅的时候是什么?哈哈一笑就像看傻子一样。

大家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曹操这一辈子什么最转,那就是眼光最准,他手底下的那些人才哪一个不是她一眼相中,然后最后在他手底下发挥出巨大能量的,包括刘备,天底下所有的人都认为刘备只是一个落魄的汉室宗亲,只不过是一个卖草鞋的,是曹操却怎么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眼光如此毒辣的曹操,在与孙权这个老对手打了许久以后,发出一句感叹,叫做生子当如孙仲谋。东孙权主要被诟病的地方是两点,第一军事方面确实孙权在军事能力上面太弱了。好的,孙权在进攻合肥的后面几次作战行动里面确实曹魏方面准备充分,孙权也得不到任何便宜,但是在前面两次的作战行动里面,孙权是真的有机会能够拿下合肥。尤其是曹操败退到荆州,然后孙权率领10万大军去进攻合肥的时候,(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合肥只有张辽涮的几千士兵镇守,在这种情况之下,孙权硬是拿不下来一个合肥,还给张辽刷了10万经验。

孙十万,他的外号就是在这个时候得来的,孙权在军事上面的件数确实少的可怜。

孙权第二个为人诟病的地方就是晚年孙权开始昏庸,尤其是他在处理陆逊这个问题上,不仅最后推了一把把陆逊害死了,而且在朝廷内部可以说生性多疑,最后滥杀大臣。

这是总体而言,孙权是一个该硬的时候能够硬得起来,该软的时候能够软的下去的人,比如说他在面临曹操进攻的时候能够砍掉自己的桌角,然后宣布跟曹操势不两立,并且大力支持周瑜赢下赤壁之战,而且在后来曹操在攻打江北的几个小城的时候,孙权能够亲自站在战舰的船头去迎接曹操大军的进攻让曹操发出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叹。

他能软的时候就能软,主要就是他在必要的时候能够寻求别人的帮助,比如说赤壁之战,虽然她态度十分强硬,但是还是把这个重要的责任交给周瑜去完成,帮他哥哥死了以后,他又选择跟江东的家族势力妥协,并且在这之后一点一点的收回权利,然后成为东吴最大的霸主,唯一的君王。

总的而言,孙权在他早年或者在三国中期处理的事情。都不错,最起码出于东吴的角度来讲,在孙权的治理之下整个东吴是蒸蒸日上了,综合实力不断提高。虽然面临曹操的进攻,虽然面临跟刘备是否合作,是否对觉得这样一个战略决策的摇摆,但是东吴的实力一直都没有落下过。

可是,刘禅呢?蜀汉政权虽然一直拥有北伐这样一个巨大的课题,而且每次都要面临曹魏方面的进攻,但是他们面临的局势相较于东吴来讲。哪一个更加严峻的?尤其是在后期,武汉的势力离开荆州以后,荆州是个四通发达之地,谁夺下荆州谁就要面临曹魏政权的主力进攻,在这种情况之下,蜀汉政权一直一蹶不振,不仅如此,整个蜀汉政权内部政治没有偏向于统一,反而开始众叛亲离,各有各的主张不说,而且刘善根本就不想把这种主张给压下去。

最后导致的问题就是姜维不服跑去屯田了,其他的人也不愿意去干了,最后,经过黄浩一个疑神疑鬼的祈祷仪式以后丢了汉中。

有人说,刘禅为了保全自己才会做出这样不作为的方式,一个国家,交到他的手上,难道就是为了让他去做一个吉祥物吗?又不是和平时期,这是乱世强则强,弱则亡,率性妄为,听信小人,昏庸无道,这才是刘禅真正的标签。


漩涡鸣人yy


首先,如果要找共同点,那也有很多,他们都当了几十年皇帝,都是东汉末年的人,都未成年就继承父兄天下,他们两人是两国在位时间最长的人。

剩下的就没有任何相同点了。对于孙权,守成之主,除了费尽心机夺取荆州之外无力开拓,野心不小但是才华撑不起欲望。多次北伐失败。

东吴的两宫之争严重的损耗了内部实力,随后的托孤导致多次宫变。使得东吴长期处于动荡之中,这个都算是孙权的锅。

后来逐渐昏庸,猜忌大臣,引起立储风波,晚年托孤之后吴国陷入动荡,不能算是个成功的皇帝,但是他算是开国之君,不是亡国之人。

而刘禅呢,实打实的庸才,好在不愿意干扰政事,从即位便是诸葛亮做主,诸葛亮之后蒋琬费祎接替掌权,刘禅对他们也充分授权。直到费祎被刺杀。

姜维才开始大规模北伐,而后黄皓弄权。而刘禅呢既不支持姜维也不阻止黄皓,导致朝内乌烟瘴气,北伐损耗国力。本来疲惫的益州更加羸弱。

在这个背景之下,邓艾孤军入内,益州一片投降之声,刘禅不思社稷直接投降,不管出于什么目的,无论如何都不能给他脱罪,汉家400年江山最后彻底断送在他的手上。

刘禅彻头彻尾的亡国之君。如果作为亡国之君你抵抗了,有气节也还可以,可是完全不抵抗投降主义者,让人感到非常愤恨。

所以,刘禅和孙权完全不一样,本质上根本不同,最主要的是在曹操打着朝廷的旗号大军压境的时候能够逆流而上,迎战曹操大军,刘禅则是在自己主场望风而降,在姜维大军和邓艾僵持不下,成都还有足够的兵员和粮草的情况下头像真的很费。

歪史认为,两人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