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造假的公司很多,股票大跌的公司也很多,為什麼感覺只有瑞幸才能讓大家刷屏?

梅宜明


瑞幸造假?這是上市公司的通病。


1.為什麼瑞幸讓大家都刷屏了?

上市公司很多,但是,暴露出來的並不多,就像中國上市公司3000多家,裡面還有很多造假,但是沒有暴露壓,所以,沒有暴露,就沒有讓大家產生懷疑。假如有人被暴露了,就會成為公眾的焦點,比如扇貝跑了的獐子島、全能的樂視網。

產品的發展需要媒體的推廣、也就是廣告效應,現在的曝光效應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以往,很多公司的產品,為了銷售出去,就需要打廣告,上電視臺、做街頭廣告,後來又做網絡廣告,不被人瞭解,就沒有銷售的可能性,所以,廣告宣傳是產品賣的多不多的很關鍵的環節。

瑞幸本身的廣告也比較多,在電梯間,媒體廣告經常看見他的廣告,而且請了一些大牌的明星。

2.瑞幸成為大家刷屏現象,他距離我們很近。

在我們很多的寫字樓下面,瑞幸都有咖啡廳。雖然我幾乎沒有去喝過他的咖啡,但是不妨礙他是一種好的餐飲店模式。在高端寫字樓底面,開一個看上去還比較高端的咖啡廳,洋氣、養眼。


瑞幸的發展很快,他幾乎就是商業投資、資本投資的產物,迅速的擴張店鋪、兇猛的廣告,然後上市。中間可能不需要太多的文化沉澱、商業積累過程,有的就是在別人的基礎上,模仿、擴張。

監督不到位,財務公司、審計公司,因為利益關係,也幫助上市公司造假。所以,大多數投資人都是無法去驗證公司財務報表的。

3.利潤是可以造出來的

商業模式被設計出來後,瑞幸就進入了快速的發展、擴張,因為只有規模,才能讓他儘快的上市,用規模+虛擬的利潤,就編制了美好的故事。

其實,這不正是我們很多普通投資人,在盲目投資一個項目之前,都朝思暮想的嗎?兩年前,大街小巷都傳奇著這樣的故事,**項目,投入10萬,年化20-50%,房屋融資,金融中介機構,可以為你帶來20%的年化收益。結果,一大批的金融詐騙,讓很多人輕易中招,這還不是人們心中不切實際的投資回報想法。

即便今日,還要很多人給你打電話,讓你借款,表面的5%-10%的利息,套路算下來,15%-20%的年利息,甚至還有學生因為被套路貸,而走向悲劇。

表現的現象,掩蓋了他利潤的部分;瑞幸的規模、瑞幸的廣告效應、明星效應,淡化了人們對於他利潤的懷疑。

如果沒有被暴雷的利潤造價,誰知道他掩蓋了利潤的真相呢?

4.或者,我們真應該冷靜下來考慮,企業是實在做出來的

只有實實在在的做事業,才能長久的發展下去了。

任何企業的發展,要有過硬的產品,瑞幸要成就,但是他沒有足夠的咖啡文化的沉澱;所以做不到利潤的盈利模式出來,只有財務造假了;

瑞幸可能認為一個講好故事的企業,就可以迅速發展了,怎料這個泡沫來的太快了;

小鹿亂躥呀!還是走穩點吧!


華哥談投資


瑞幸咖啡造假造到國外去了,丟人現眼丟到國外去了,自然更外引人注目。

A股市場財務造假可以說是司空見慣,曝出財務造假或者是信息披露違規,絲毫不奇怪,有一家公司長期沒有財務質疑和信息披露違規才是令人拍案驚奇,覺得不可思議,這真是鳳毛麟角。

瑞幸咖啡作為一家互聯網創新公司,很擅長於營銷,要與星巴克咖啡爭個高下,在咖啡市場通過補貼不斷攻城略地,知名度要比一般公司高得多,一直是市場媒體關注的焦點,也是市場熱議的話題,一舉一動容易成為市場的熱搜,這樣的一家公眾公司,刷新了最短的上市之路,

可就是這樣一家耳熟能詳的公司,被渾水公司做空,成為市場的熱門公司,可以公司澄清,中金公司的背書,更讓公司在資本市場聞名遐邇。

渾水做空的熱度還沒有過去,公司就自爆財務異常,瑞幸咖啡4月2日晚發佈公告,承認公司於2019年二季度至四季度期間虛增了人民幣22億元交易額,相關的費用和支出也相應虛增。這對於媒體可以說是火上澆油,再度點燃市場熱情。

媒體從梳理瑞幸咖啡要賠償多少錢入手,延伸到會不會破產,再到公司會不會被美國司法部調查從而有關高管會不會有牢獄之災,最後是會不會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湯,瑞幸事件使原本艱難的赴美上市環境雪上加霜,可能引發新一輪針對中概股的信任危機,2015-16年的“退市潮”或許會重演。最終證監會也譴責了瑞幸咖啡的造假案件,新證券法會不會懲治瑞幸咖啡也成為市場的焦點。


杜坤維


A股財務造假很多,證兼會高舉輕放,但瑞幸在美國上市,這是觸犯法律的,誠信是美國立國之本,對這種財務造假形同炸騙,同時對全體中概股造成利空,前期有人舉報瑞幸,又有公司專門作空,有市場熱點,所以形成新聞爆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