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毫米“的差距,决定了你的职场之路是平步青云还是崎岖坎坷

在商界有一个经典案例:

有一间生产牙膏的公司,产品优良,包装精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每年营业额蒸蒸日上。前十年每年的营业增长率为10—20%,可是好景不长,业绩进入第十一年,第十二年及第十三年时,不知道什么原因就停滞下来了,每个月维持同样的数字。

董事会对此三年业绩表现感到不满,便召开全国经理级高层会议,以商讨对策。

会议中,有位年轻经理站起来,对董事会说:“我手中有张纸,纸里有个建议,若您要使用我的建议,必须另付我5万元!”

总裁听了很生气说:“我每个月都支付你薪水,另有分红、奖励.现在叫你来开会讨论,你还要另外要求5万元.是否过分?”

“总裁先生,请别误会。若我的建议行不通.您可以将它丢弃,一分钱也不必付。”年轻的经理解释说。

“好!”总裁接过那张纸后,读完后,马上签了一张5万元支票给那年轻经理。

那张纸上只写了一句话:将现有的牙膏开口扩大1毫米。

总裁马上下令更换新的包装。

试想,每天早上,每个消费者多用 1毫米的牙膏,每天牙膏的消费量将多出多少倍呢?

这个决定,使该公司第十四年的营业额增加了32%。

仅仅是“1毫米”的改变,竟然能有这么不可思议的效果。

”1毫米“的差距,决定了你的职场之路是平步青云还是崎岖坎坷

我们与“别人家的孩子”,差距就在这“1毫米”上。

细节决定成败,企业如此,职场亦是如此。

小时候特别痛恨一个人,就是“别人家的孩子”,这可以说是很多人童年的噩梦,学习你比好,运动比你强,还会来事儿,仿佛就是专门为打压你而存在的。

本以为进入职场了,可以安安心心工作,没想到“别人家的孩子”从来没有在你身边离开过。身边的同事总会有那么几个,能力还不一定比你强多少,可就是“运气好”,领导有什么好差事,第一个想的是人家,工作上遇到什么困难,总会有人深处援助之手。

仔细想想,我们与“别人家的孩子”,所差的“1毫米”,不是能力,而是思维。

比如在职场中,当个人能力陷入瓶颈,却又不知怎么办时,我们都会认为差的就是一次机会,或者一个贵人,来帮助我们度过此次劫难。所以通常的做法就是“按兵不动”,专心致志地等待“人生拐点”的到来,结果就是白白错过了一次有一次的进步的机会。

可是机会往往隐藏在细节中,贵人也往往起源于一次不起眼地聊天交流,这不是靠等,就能自己送上门来的,是需要自己不断地发掘,探索才会有的。

”1毫米“的差距,决定了你的职场之路是平步青云还是崎岖坎坷

“1毫米”的差距,不同的视野。

在很多细节处将优势积累到一定程度,表现出来的形式往往都是不按套路出牌。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无法理解那些大人物们的行事风格,比如马云对互联网的执念,乔布斯对简洁的追求。

我们都不理解他们的想法,凭什么就敢孤注一掷?失败了都知道怎么回事,但是成功了却不明白这是为什么。现在看来,也许就是这“1毫米”的差距,所展现的不同视野吧。

成为高手的标准,不是能力有多强,而是对当前事物的理解有多透彻。

被忽略的,往往是最重要的。职场上绝大多数人能力上都差不多,排除那些天赋异禀的人,都在一个起点上,却奔向了不同的终点,表面上都是一样的,但是对细节之处的把握,正在一点一点改变你的前进方向。

”1毫米“的差距,决定了你的职场之路是平步青云还是崎岖坎坷

对细节之处的把握,正在一点一点改变你的前进方向。

在几年前,有一期《鲁豫有约》节目中,嘉宾是哇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当时鲁豫在现场问了三个很奇怪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这瓶哇哈哈矿泉水的瓶口,有几道螺纹?”

“四圈。”宗庆后想都没想,直接给出答案。鲁豫数了数,果然是四圈。

第二个问题,“矿泉水的瓶身,有几道螺纹?”

“八道。”宗庆后还是不假思索地直接说出答案。鲁豫数了一下,是六道啊,宗庆后告诉她,上面还有两道。

第三个问题,鲁豫拧开了瓶盖,“你能告诉我瓶盖上有个齿吗?”

尽管这个问题很刁钻,但是依然没有难到宗庆后,回答道:“一般的矿泉水瓶盖上,有18个齿。”

鲁豫不信邪,仔细数了一遍,真的是18个齿,台下顿时掌声雷动。

最后鲁豫在做总结时这样说到:

“一个拥有170多亿元身家地企业家,管理几十个公司和两万多人的团队,生产开发了几十种饮料产品,每日的工作和处理的事务何其繁杂?可是他就连矿泉水瓶盖上有几个齿都了如指掌,成功就是这么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在职场中奋斗的我们,如果只知道一味地抱怨,那个属于我的“人生拐点”怎么还迟迟未到,却从来不去真正关注身边的细节,结果注定是一辈子原地踏步。

真正的高手,擅长的就是从细节处开始领先,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创造出从质变到量变的巨大优势。很多人不明所以,就误认为是运气好,气急败坏地说一句:“怎么好事总让你赶上了!”然后继续等那个所谓的能改变自己人生的“拐点”。

”1毫米“的差距,决定了你的职场之路是平步青云还是崎岖坎坷

确定性决策原则

“1毫米”的差距,来源于不一样的思维方式

确定性决策原则

假设你在a和b之间做一个选择,x是一个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的事,如果x发生,你会选择a,如果x不发生,你同样会选择a,结论就是无论x是否发生,你都选择a。

毫无疑问,这个结论肯定没错,但是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

在学期末的学生,等待一门重要课程公布成绩的时候,他们得知有一个可以低价去夏威夷豪华度假的机会。

结果是那些通过考试的人,超过一半都会选择去夏威夷度假。没有通过考试的人,更多人选择去夏威夷度假。但是,那些不知道自己是否通过考试的参与者中,三分之二的人都选择不去度假。

换句话说,就是如果我通过考试,就去度假,如果没有通过,也去度假,但是我不知道通没通过考试,选择却是不去度假。这很明显违反了确定性决策原则。

”1毫米“的差距,决定了你的职场之路是平步青云还是崎岖坎坷

人类决定的时候,习惯于依赖某个确定的事实上,无论是好是坏,如果这个事实无法确定,那么人类大脑立即失灵

人类决定的时候,习惯于依赖某个确定的事实上,无论是好是坏,如果这个事实无法确定,那么人类大脑立即失灵。没有一个确定的事实依据作为判断的基础,在这种游离两端的状态,脑子是最混乱的,大多数人倾向于什么都不做,因为这是最安全的。

在职场普遍都有一个矛盾,老板认为员工应该先拿出价值1万元的本事,才会提高到1万元的薪水,而员工认为老板要先承诺月薪1万元,我才会展现出1万元的本事。无论站在谁的立场上,归根结底就是没有确定事实作为依据。所以在职场中最折磨人的不是不涨工资,是你不知自己能不能涨工资。

”1毫米“的差距,决定了你的职场之路是平步青云还是崎岖坎坷

在这种游离两端的状态,脑子是最混乱的,大多数人倾向于什么都不做,因为这是最安全的。

其实所有人都知道细节决定成败,可为什么很少有人会真正的去做到从细节中积累优势?原因就是不确定细节中的优势对你来说是否真的有用。既然付出的精力在短时间内没有收到回报,那还不如老老实实等下去,最省事。

甚至那些高手,在开始关注细节的时候也不一定百分百确定以后是否有用,但是他们能够按照确定性决策原则来纠正自己,到底有没有用,当前没有人能判断出来,但是万一有用呢?

这个“万一”,就是高手与普通人之间差的那“1毫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