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毫米“的差距,決定了你的職場之路是平步青雲還是崎嶇坎坷

在商界有一個經典案例:

有一間生產牙膏的公司,產品優良,包裝精美,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每年營業額蒸蒸日上。前十年每年的營業增長率為10—20%,可是好景不長,業績進入第十一年,第十二年及第十三年時,不知道什麼原因就停滯下來了,每個月維持同樣的數字。

董事會對此三年業績表現感到不滿,便召開全國經理級高層會議,以商討對策。

會議中,有位年輕經理站起來,對董事會說:“我手中有張紙,紙裡有個建議,若您要使用我的建議,必須另付我5萬元!”

總裁聽了很生氣說:“我每個月都支付你薪水,另有分紅、獎勵.現在叫你來開會討論,你還要另外要求5萬元.是否過分?”

“總裁先生,請別誤會。若我的建議行不通.您可以將它丟棄,一分錢也不必付。”年輕的經理解釋說。

“好!”總裁接過那張紙後,讀完後,馬上籤了一張5萬元支票給那年輕經理。

那張紙上只寫了一句話:將現有的牙膏開口擴大1毫米。

總裁馬上下令更換新的包裝。

試想,每天早上,每個消費者多用 1毫米的牙膏,每天牙膏的消費量將多出多少倍呢?

這個決定,使該公司第十四年的營業額增加了32%。

僅僅是“1毫米”的改變,竟然能有這麼不可思議的效果。

”1毫米“的差距,決定了你的職場之路是平步青雲還是崎嶇坎坷

我們與“別人家的孩子”,差距就在這“1毫米”上。

細節決定成敗,企業如此,職場亦是如此。

小時候特別痛恨一個人,就是“別人家的孩子”,這可以說是很多人童年的噩夢,學習你比好,運動比你強,還會來事兒,彷彿就是專門為打壓你而存在的。

本以為進入職場了,可以安安心心工作,沒想到“別人家的孩子”從來沒有在你身邊離開過。身邊的同事總會有那麼幾個,能力還不一定比你強多少,可就是“運氣好”,領導有什麼好差事,第一個想的是人家,工作上遇到什麼困難,總會有人深處援助之手。

仔細想想,我們與“別人家的孩子”,所差的“1毫米”,不是能力,而是思維。

比如在職場中,當個人能力陷入瓶頸,卻又不知怎麼辦時,我們都會認為差的就是一次機會,或者一個貴人,來幫助我們度過此次劫難。所以通常的做法就是“按兵不動”,專心致志地等待“人生拐點”的到來,結果就是白白錯過了一次有一次的進步的機會。

可是機會往往隱藏在細節中,貴人也往往起源於一次不起眼地聊天交流,這不是靠等,就能自己送上門來的,是需要自己不斷地發掘,探索才會有的。

”1毫米“的差距,決定了你的職場之路是平步青雲還是崎嶇坎坷

“1毫米”的差距,不同的視野。

在很多細節處將優勢積累到一定程度,表現出來的形式往往都是不按套路出牌。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無法理解那些大人物們的行事風格,比如馬雲對互聯網的執念,喬布斯對簡潔的追求。

我們都不理解他們的想法,憑什麼就敢孤注一擲?失敗了都知道怎麼回事,但是成功了卻不明白這是為什麼。現在看來,也許就是這“1毫米”的差距,所展現的不同視野吧。

成為高手的標準,不是能力有多強,而是對當前事物的理解有多透徹。

被忽略的,往往是最重要的。職場上絕大多數人能力上都差不多,排除那些天賦異稟的人,都在一個起點上,卻奔向了不同的終點,表面上都是一樣的,但是對細節之處的把握,正在一點一點改變你的前進方向。

”1毫米“的差距,決定了你的職場之路是平步青雲還是崎嶇坎坷

對細節之處的把握,正在一點一點改變你的前進方向。

在幾年前,有一期《魯豫有約》節目中,嘉賓是哇哈哈創始人宗慶後,當時魯豫在現場問了三個很奇怪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這瓶哇哈哈礦泉水的瓶口,有幾道螺紋?”

“四圈。”宗慶後想都沒想,直接給出答案。魯豫數了數,果然是四圈。

第二個問題,“礦泉水的瓶身,有幾道螺紋?”

“八道。”宗慶後還是不假思索地直接說出答案。魯豫數了一下,是六道啊,宗慶後告訴她,上面還有兩道。

第三個問題,魯豫擰開了瓶蓋,“你能告訴我瓶蓋上有個齒嗎?”

儘管這個問題很刁鑽,但是依然沒有難到宗慶後,回答道:“一般的礦泉水瓶蓋上,有18個齒。”

魯豫不信邪,仔細數了一遍,真的是18個齒,臺下頓時掌聲雷動。

最後魯豫在做總結時這樣說到:

“一個擁有170多億元身家地企業家,管理幾十個公司和兩萬多人的團隊,生產開發了幾十種飲料產品,每日的工作和處理的事務何其繁雜?可是他就連礦泉水瓶蓋上有幾個齒都瞭如指掌,成功就是這麼一步一步走出來的。”

在職場中奮鬥的我們,如果只知道一味地抱怨,那個屬於我的“人生拐點”怎麼還遲遲未到,卻從來不去真正關注身邊的細節,結果註定是一輩子原地踏步。

真正的高手,擅長的就是從細節處開始領先,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創造出從質變到量變的巨大優勢。很多人不明所以,就誤認為是運氣好,氣急敗壞地說一句:“怎麼好事總讓你趕上了!”然後繼續等那個所謂的能改變自己人生的“拐點”。

”1毫米“的差距,決定了你的職場之路是平步青雲還是崎嶇坎坷

確定性決策原則

“1毫米”的差距,來源於不一樣的思維方式

確定性決策原則

假設你在a和b之間做一個選擇,x是一個有可能發生,也有可能不發生的事,如果x發生,你會選擇a,如果x不發生,你同樣會選擇a,結論就是無論x是否發生,你都選擇a。

毫無疑問,這個結論肯定沒錯,但是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實驗:

在學期末的學生,等待一門重要課程公佈成績的時候,他們得知有一個可以低價去夏威夷豪華度假的機會。

結果是那些通過考試的人,超過一半都會選擇去夏威夷度假。沒有通過考試的人,更多人選擇去夏威夷度假。但是,那些不知道自己是否通過考試的參與者中,三分之二的人都選擇不去度假。

換句話說,就是如果我通過考試,就去度假,如果沒有通過,也去度假,但是我不知道通沒通過考試,選擇卻是不去度假。這很明顯違反了確定性決策原則。

”1毫米“的差距,決定了你的職場之路是平步青雲還是崎嶇坎坷

人類決定的時候,習慣於依賴某個確定的事實上,無論是好是壞,如果這個事實無法確定,那麼人類大腦立即失靈

人類決定的時候,習慣於依賴某個確定的事實上,無論是好是壞,如果這個事實無法確定,那麼人類大腦立即失靈。沒有一個確定的事實依據作為判斷的基礎,在這種遊離兩端的狀態,腦子是最混亂的,大多數人傾向於什麼都不做,因為這是最安全的。

在職場普遍都有一個矛盾,老闆認為員工應該先拿出價值1萬元的本事,才會提高到1萬元的薪水,而員工認為老闆要先承諾月薪1萬元,我才會展現出1萬元的本事。無論站在誰的立場上,歸根結底就是沒有確定事實作為依據。所以在職場中最折磨人的不是不漲工資,是你不知自己能不能漲工資。

”1毫米“的差距,決定了你的職場之路是平步青雲還是崎嶇坎坷

在這種遊離兩端的狀態,腦子是最混亂的,大多數人傾向於什麼都不做,因為這是最安全的。

其實所有人都知道細節決定成敗,可為什麼很少有人會真正的去做到從細節中積累優勢?原因就是不確定細節中的優勢對你來說是否真的有用。既然付出的精力在短時間內沒有收到回報,那還不如老老實實等下去,最省事。

甚至那些高手,在開始關注細節的時候也不一定百分百確定以後是否有用,但是他們能夠按照確定性決策原則來糾正自己,到底有沒有用,當前沒有人能判斷出來,但是萬一有用呢?

這個“萬一”,就是高手與普通人之間差的那“1毫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