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哪管前浪後浪,做夜空中最閃亮的星吧!

奔湧吧!後浪!”

今天是五四青年節

一夜之間

一段演講在全網刷屏


五四青年,哪管前浪後浪,做夜空中最閃亮的星吧!

看完之後,滿滿的幸福感、足量的正能量在爆發!

雖然我是小地方長大的孩子,從小隻有艱苦的讀書,沒有海量的資源與童年的選擇。然而,期待自己的孩子們成為耀眼的前浪!

01 80後的小時候

作為一個江西十八線小縣城長大的人,視頻中的生活只存在於科幻中。

我們無法預料到三四十年後的璀璨時代。

學習,作業,考試,

從小學開始,到高考結束。

視頻中的那些孩子們從小探索自己的興趣,

我們小時候卻被“困在”學校裡,沒有手機,沒有電腦,沒有電視,沒有課外書,沒有自由的時間。

近乎全封閉的學校,一個月只能回家一次。

每次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看電視,只為了自己不要跟個與世隔絕的原始人一樣。

這樣的我們,

對那些“熱愛、理想、自由”,

連觸碰的機會都沒有。

02 社會討好新一代

印象中在我小的時候還能經常看到一些針對80後和早一批90後言論,什麼“垮掉的一代”、“溫室裡的花朵”。

就像我們在高中的時候,班主任每帶一屆新的高三都會說:“你們是我帶過的最差的一屆!跟你們學長姐比起來,真的是差太遠了”。

突然有一天,還是這個班主任新,帶了一屆畢業生,他居然從來不說這樣的的話了,為什麼呢?

是這屆學生真的變得很厲害,讓老師很滿意嗎?當然不是!

原來是考核方式變了,不再單純的依靠努力刷題,背書,而是要提創新、要考綜合素質,怎麼考才能考得更好,連老師心裡自己都沒譜,而學生們門兒清!怎麼辦?班主任沒理由再罵他們了呀!

以前從來都是上一代人看不起下一代人,但是都接了上一代人的班,這是自然規律。年紀大一點,意味著經驗豐富,智識過人;年紀小一點呢,最多搏一個初生牛犢不怕虎,偶爾有幾句“後生可畏”,那也不可能是普遍現象。

而現在技術的發展,原來的規律不起作用了,年輕人因為其天然對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少有過往經驗的約束與束縛,反而更具活力和創新能力。也往往因為年輕,了無牽掛,他們比那些不那麼年輕的人更具衝勁。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輿論也很自然地推出了各種90後創業傳奇,“90後的一番話,讓全世界都沉默了”“這批90後已經當高管了!”。而這種並不鮮見的傳奇在互聯網技術的加持之下,儼然成了一種“普遍現象”。

當年輕人走到聚光燈下,大談夢想的時候,不那麼年輕的人開始變成了弱勢群體。於是,他們選擇換一種方式——討好年輕人

03 新一代的真實迷茫

有人提到,視頻裡所指的年輕人,貌似是中產以上的一小部分年輕人,並不是整個年輕人階層的全貌,大部分年輕人仍為了生活奔波,面對生活的無力,和接受現實的洗刷。

旅遊、興趣、愛好,都是要金錢和時間的,00後的貧富差距極大。

有人幼兒園已經硬章蓋滿了護照,有人從來沒有出過國。

看看我的996,看看我們的教育,看看我們被閹割的文化,看看我們的房價,看看我們的人民富豪們。

青年說:只給年輕人拍彩虹屁是沒有用的,你騙的了一世,騙得了一世?


出了社會就給你當頭一棒,醒醒,你不是後浪,你只是顆韭菜


這個時代在資本的催生下,確實出現了各種新事物,流行的繁榮。

可浮誇的表面事物,資本催生的新鮮“文化”矇蔽了多少年輕人的眼睛。這真的是多元的文化?

年輕人是“容得下多元的文化”,可他們被允許嗎?環境允許嗎?

為什麼“青春不是憂傷的,不是迷茫的”,這不應該是青春該有樣子嗎?

年輕人正在被資本、網絡、大數據牽著走,雙腳離地面越老越遠,在網絡的世界,越來越沒有耐心和包容心,離美好的東西漸行漸遠。

04 五四對新一代之期待

央視播出的五四節獻禮,視頻打破了生活的次元,有種被主流價值觀認可的感動。尊敬年輕人,尊敬專業的態度,向年輕人致意!

這和以往的宣傳主流不同!

能在央視播出是一種進步,至少是宣傳上進步。

這些前輩們的鼓勵和讚美,何必拒絕?

如果是那些,心不熱、未老先衰、裝睡叫不醒的人,年輕人這三個字有些人不配。

五四精神是什麼?

五四精神,是指五四運動中的精神,即:憂國憂民、熱愛祖國、積極創新、探索科學的愛國主義精神。

年輕人就應該有夢想、有信仰,朝氣蓬勃,仰望星空!

世俗更像是弱者的藉口。和平時代如果甘當弱者,那麼戰爭時期更有可能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更有可能成為那個不辨是非、軟弱下跪的牲口。

奮鬥,既是為了個人,也為了家國。有幸在這個時代,我們應該選擇成為努力向上的那個人!

最後,以魯迅先生的話致意新一代:

願中國青百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魯迅 《熱風·隨感錄四十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