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人见闻录:企业破产案例分享(之二)

银行承兑汇票(简称银票)一直是某些企业偏爱的业务品种,更是银行最喜欢推广的业务品种。对于客户来说,使用银票代替贷款可以节约财务成本,对于银行来说客户开银票有保证金存款。因此,开银票对于银行和客户来说,似乎是皆大欢喜的事情。可是,凡事都有度,一旦经济形势或者政策变化,那些想通过银票套利的企业可就面临极大的风险。今天为大家讲述一个小企业,玩银票结果玩到破产的遭遇。

某小企业主营钢材贸易,在经营的期初,公司还算稳定,年销售大概在1000万元左右。到了四万亿刺激是那几年,企业主的心思也活络了,想扩大生产,于是开始向银行申请授信。最初银行给予的授信敞口大概是150万元,但是要求用银票。那些年,钢厂还接受银票,所以企业也欣然接受。

银行人见闻录:企业破产案例分享(之二)


就这样经营了一段时间,企业发现:还有更好的商机。那就是去市场上打折收购别人手中持有的银票,然后转手给钢厂,自己从中赚差价,这样钱来得比卖钢材更快。于是企业就开始倒腾银票,倒也的确赚钱,每年百来万的利润是稳的。由于收购和支付银票都不在银行体系,所以银行也根本管不着他。

同时企业的钢材贸易也在那个时候到达了顶峰,企业年销售额增长到了8000万左右,企业获得的银行授信也近6000万。(——那时的银行,只顾放贷,哪里有对企业授信总额的约束,垒大户是所有银行的通病。直到2015年之后,有关部门才指导出具了授信总额管理办法,这是后话。)但是这6000万授信敞口,无一例外都是银票。

最初的一段时间,企业即使销售与授信敞口达到了4:3,运转也还是没有什么问题。因为在当时的市场条件下,银行资金泛滥,市场贴现利率低到了只有1.5%上下,而同期企业贷款利率则远高于这个贴现率。市场上那些灰色中介发达,有专门从事贴现业务的公司上门收票,企业根本无需担心贴现问题。于是这家企业两头运作:一头用银票卖钢材,一头贴现收购小银行银票。那个时候由于银行竞争,对于银票的真实性毫无把控,只要有发票即可,一张发票可以用来在多家银行开出银票,企业钻空子是如鱼得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