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元朝(127~1368年)是蒙古族建立的強大帝國。元代政治強盛,經濟發達,手玉業有玉器、瓷器、銅鏡、漆器等。元世祖忽必烈(1215-1294)在杭州設金玉總管府(官辦)管轄南方玉雕能工巧匠數千人,使北方的大都(今北京)與南方的杭州成為南北玉器生產製作中心。官辦玉器生產中心管理嚴格,專門向皇室提供宮廷用玉,主要製作能體現元朝玉雕成就的大型精品玉器,珍品玉器和大型玉山子。其裝飾圖案,雕琢方式,製作工藝相當精湛,具元代玉器的特色與風格,所雕琢的玉器數量可觀,應用廣泛。至於民間玉雕、琢玉小作坊,規定只准製作裝飾玉器及小件玉器。


玉質青白色,溫潤光潔。玉璧兩面紋飾相同,內外沿各有弦紋一週。鏤雕一展翅飛舞的丹鳳,旁邊為纏枝牡丹,花團似錦,有富貴之意。鳳為細長眼,口銜一長飄帶,系一錢形結。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鳳穿牡丹紋玉璧 元代

直徑9.7、厚0.8釐米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螭龍紋玉環 元代

長7.6、寬5.8、厚1.4釐米

現藏於湖北省博物館


玉質白色,有黑斑。橢圓形,中有橢圓形孔,環上浮雕螭龍,口含靈芝。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玉冊 元代

長14.12、寬8.97、厚0.7釐米

現藏於旅順博物館


質青色。扁平長方形,頂端微弧,兩側對稱分佈八個圓孔,頂端中央處有一圓孔。正面近右側豎行楷書“皇后升”。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人物紋玉帽頂 元代

高3.6、寬3.8釐米

現藏於中國文物信息諮詢中心


玉質白色。圓雕。爐頂主題紋飾為壽星、荷蓮、鷺鷥,寓意長壽。壽星直立,手持一柺杖,衣紋流暢,五官刻畫細緻;一隻鷺鷥在其旁邊回首瞭望,身上羽毛採用陰刻線有序地雕刻出來。底面微凹,有三組穿孔。此器雕刻手法獨特,集圓雕、透雕、平雕為一體,並留有明顯的管鑽痕跡,為元代所特有。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蓮鷺紋玉帽頂 元代

長3.9、寬3、厚3.1釐米

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玉質青色,局部有褐色斑。圓體饅頭狀,底為平面,上端弧凸,通體採用多重鏤空技法,雕琢茂盛的荷花叢,鷺鷥漫步其中,栩栩如生,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是承襲金代的春水玉。這類玉器本是元代官服中的帽頂,至明代,服飾體制改變,於是用作爐頂。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蓮鷺紋玉帽頂 元代

高6.4、寬6.2釐米

現藏於中國文物信息諮詢中心


玉質潔白瑩潤。圓雕。主題紋為鷺鷥與荷蓮。利用淡黃玉皮色巧作葉面、葉莖,鷺鷥回首刻畫生動,羽毛簡潔精美,捲曲長葉相互銜接,整體的工藝手法粗中有細,為元代風格的作品。底部有兩組穿孔。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鶴鹿人物紋玉帽頂 元代

長4.6、寬3.9、高4.8釐米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玉質青色。整器呈半圓紐形,鏤雕。一面三人,中間有一個三腿圓形案几,旁一人撫琴,兩人站立。另一面則鏤雕鶴鹿靈芝,松枝仙草。整器生機盎然,似人間仙境。元代這種玉帽頂多呈饅頭狀,下部為或圓或橢圓的底盤,底中間是成對的直穿孔或象鼻穿。器物的總體風格是仿生型,多雕刻山石、樹木、花鳥、人物、春水、秋山乃至蟠伏的龍身式樣。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龍穿花紋玉帽頂 元代

高6.1、寬5.7釐米

現藏於中國文物信息諮詢中心


玉質青白。龍穿花為玉雕作品傳統紋樣,龍首上昂,眼突起,角翻卷上彎並有三鉤形脊,五爪,龍身藏在花叢中。花叢採用深打窪工藝,使花莖、葉面、花朵更顯立體感。底部微凹,有兩組穿孔。工匠利用玉石的皮色,巧雕葉面、花朵,其工藝技法獨到,多層透雕、圓雕、平雕結合,為元代典型作品之一。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龍鳳紋玉帽頂 元代

高7釐米

現藏於南京博物院


玉質白色,細膩溫潤。整器鏤雕龍鳳紋,內襯纏枝花葉。雕工精美,形象生動。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孔雀牡丹紋玉帽頂 元代

高5.8、寬5釐米

現藏於中國文物信息諮詢中心


玉質白色。圓雕。孔雀牡丹為玉雕作品中的傳統紋樣。孔雀雕成回首狀,採用陰刻短線表現羽毛,利用曲線刻畫長尾,用管鑽法巧琢山石,一隻小鳥伏在牡丹花叢上。牡丹花朵圓潤,葉面以深打窪技法雕刻。此器構思獨特,意境優美,是元代帽頂中的佼佼者。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鷺紋玉帽頂 元代

長4、寬2.5、高4.2釐米

現藏於河北省民俗博物館


玉質青白色,夾有黑色小斑點,局部有深黃色玉皮。該爐頂採用多層鏤雕而成。頂部由兩片荷葉和荷花組成,一荷葉中心下凹,似欲摺合,邊緣呈連弧式。荷花含苞待放,荷葉下的葦葉和水草穿插交織,形成層次豐富的多層立面。水草彎曲自如,三隻鷺鷥棲息其間,或昂首望天,或俯身覓食,或佇立觀望,姿態優雅閒適。鷺鷥頭長翎毛,陰刻細長的三角形眼,身體渾圓,其上刻畫細陰線象徵羽翼。平底,底部有兩組對穿孔。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龍穿牡丹紋玉帽頂 元代

長6.8、寬5.8、高7.2釐米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玉質白色。底為橢圓形,整器多層鏤雕龍穿牡丹之紋,龍首置於器頂,張口、雙角。龍身環繞於牡丹花叢之中。器表打磨光澤,鏤雕處則少有拋光。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鶴鹿紋玉帽頂 元代

長2.7、寬1.6、高3.1釐米

現藏於河北省民俗博物館


玉質青白色,夾有黑色小斑點,局部有褐色沁。器為多層鏤雕而成,柞樹下一對回首對視的鹿、鶴,鹿身圓潤,鹿的四條腿採用重刀鏤雕,纖細有力,鶴身用短直陰刻線表示毛髮。平底,底部有兩組對穿孔。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蓮鷺紋玉帽頂 元代

高6.9、寬5.7釐米

現藏於首都博物館


玉質青色。採用多層鏤雕工藝,由荷花、荷葉、茨菰葉、水草枝莖組合成一個密不透風的圓柱體。枝葉的中間都打窪成深槽。荷花、蓮葉部分還利用了玉料上的赭黃色作俏色。外層棲息九隻帶翎羽的鷺鷥。底面為橢圓形,有4個鑽孔,可供穿綴。與上海青浦區元任氏墓群出土的青玉蓮鷺紋帽頂相似。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螭銜靈芝紋玉帽頂 元代

長4.2、寬3.2、厚2.4釐米

現藏於安徽省文物局


玉質白色,溫潤光潔,有褐色沁和灰色沁。立體鏤雕,雙螭攀爬,口銜靈芝,神態各異。線條流暢圓潤,構圖豐滿,造型生動。底部平面橢圓形,底有一對牛鼻孔。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螭銜靈芝紋玉帽頂 元代

長4.2、寬3.2、厚2.4釐米

現藏於安徽省文物局


玉質白色,溫潤光潔,有褐色沁和灰色沁。立體鏤雕,雙螭攀爬,口銜靈芝,神態各異。線條流暢圓潤,構圖豐滿,造型生動。底部平面橢圓形,底有一對牛鼻孔。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獅形玉帽頂 元代

長3、寬2.1、高4.5釐米

現藏於河北省民俗博物館


玉質青白色,局部有灰色色斑及黃褐色綹裂。此件玉獅呈蹲坐狀,頭較小,環眼,闊嘴,腮部有彎月形弧線,頭部披髮呈多綹的螺旋狀,一隻前爪踩在繡球上,尾自身後上衝,身上有陰刻線表示毛髮。平底,底部有兩組對穿孔。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雙獅形玉帽頂 元代

長3.8、寬2、高4.4釐米

現藏於河北省民俗博物館


玉質青色,有黃色綹裂。造型為圓雕的大、小二獅,大獅一前肢伏地,一前肢抬起擁抱小獅,與小獅相戲。大獅眼睛上部以一排斜向上的短陰刻線表現眉毛,眼外凸,方嘴,腮部有彎月形弧線,頭部毛髮呈多綹的螺旋狀,肘部、腿部帶有螺旋紋,寬尾自身後上衝。小獅呈站立狀,方嘴伸向大獅,頭部用短陰刻線刻毛髮,前爪扶在大獅身上。大獅威武有力,小獅幼稚可愛。這種造型俗稱子母獅,該器平底,在大獅頭部有一通天孔。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螭銜靈芝紋玉帽頂 元代

長4.1、寬4、厚2.3釐米

現藏於安徽省文物局


玉質青色,光潔細密,有黑褐色沁。立體鏤雕。雙螭攀爬,口銜靈芝、神態各異,密實有序,層次清晰,線條圓潤,做工精美。底部平面橢圓形,鑽有兩對牛鼻眼。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雙螭紋玉帽頂 元代

長3.8、寬2、高2.9釐米

現藏於河北省民俗博物館


玉質青白色,潤澤,夾有少許黃斑。此器造型為兩蟠螭相對匍匐行進,螭面部略呈方形,眼睛為陰刻三角眼,額部陰刻“王”字,兩耳圓形直立,腦後飄拂長髮,身體呈“S”形彎曲狀,背部正中琢一條長陰線,在陰線兩側又分別刻出等距離的、每兩條為一組的短陰線以此來表示蟠螭的脊骨,四肢有力。器中心有一通天孔,平底,底另有兩組對穿孔。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獅紋玉帽頂 元代

高12釐米

現藏於河北省文物保護中心


玉質青白色,有黑褐色斑。圓雕兩隻大獅子相背伏臥于山石之上,身飾旋毛紋,昂首張口,在大獅背部各圓雕兩隻幼獅,大獅身前亦趴伏一隻幼獅。山石之上雕出樹木、靈芝、花朵。為香爐之類器物頂部作為蓋飾之用。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龍形蓮座玉紐 元代

底徑6.4、高12.6釐米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玉質青色,稍有綹裂。圓雕一蹲坐之龍,雙角,粗長眉,張口露齒翹鼻,挺胸,身飾火焰紋,一爪下踩一圓球,曲蹲於蓮花臺座上。蓮臺圓形,束腰,上為蓮瓣形,下為荷葉形,底中心並排一大兩小三個圓孔,似為插嵌孔,此玉可能為大型玉雕之嵌紐。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螭紋玉劍格 元代

長4.9、高3.2、厚2釐米

現藏於廣東省博物館


玉質白色,帶皮。兩面減地浮雕螭紋,呈捲曲狀。草葉眉,頭部和頸部施重刀,前面兩爪顯得無力,身上用短陰刻線和“二”字紋表示骨骼和肋骨,腿部關節飾捲雲紋,尾分叉壓於後腿下。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龍紋玉帽頂 元代

長3.2、寬1.2、高3.7釐米

現藏於河北省民俗博物館


玉質青白色,潤澤,有深褐色玉皮。此器通體透雕,龍首向上盤踞頂部,長眼寬鼻,龍嘴微張,露齒,龍發細長向後飄拂。四肢矯健有力,龍體滾圓修長捲曲,龍尾上揚。造型升騰翻飛,矯健有力,動感十足。平底,底部兩個穿孔。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龍首玉帶鉤 元代

長8、寬4、高3釐米

現藏於湖北省博物館


玉質青白色。鉤首作龍首反顧狀,長角,鉤身呈琵琶形,鉤身淺浮雕雙龍,下有長方形紐。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神獸紋龍首玉帶鉤 元代

長8.9、寬3.1釐米

現藏於陝西曆史博物館


玉質白色,局部有褐色沁。帶鉤作龍首,鉤身飾一獨角神獸,圓形紐。器身飾神獸的玉帶鉤很少見,對研究玉帶鉤史有一定的意義。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螭紋龍首玉帶鉤 元代

長15.5、寬4.6釐米

現藏於首都博物館


玉質青白色,細潤,有少許黃沁。龍首為鉤,嘴平齊露齒,細線陰刻濃眉、凸眼。琵琶形的鉤體上浮雕一螭虎,寬額,口銜瑞草,毛髮後飄,關節部位裝飾細陰刻線。長方形鉤紐。這種造型亦稱“蒼龍教子”。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龍首玉帶鉤 元代

長9.6、寬3、高2.5釐米

現藏於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


玉質白色,有褐色沁。帶鉤呈螳螂肚形。鉤頭圓雕為龍首狀,豬形嘴寬扁,嘴角過眼,塌鼻樑,鼻孔外翻,雙目圓鼓,長眉呈S形橫曲,雙耳後抿,長角捲曲。龍首的瞳孔為管鑽、鼻孔為桯鑽而成,線條均為一面坡刀法勾勒。鉤身呈螳螂肚形,截面呈半圓形,其背面內凹,偏後位置有一長方形矩形紐。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螭紋玉劍璏 元代

長7.8、寬2.6、厚1.7釐米

現藏於廣東省博物館


玉質白色,略帶沁。長方形。一端長伸斜切,一端短內卷,中間有一長方形孔供穿戴佩系用。正面浮雕一螭紋,頭部寬,眉、鼻、眼略佔整個臉部的三分之一,毛髮長飄至肩部。造型呈匍匐爬行狀,兩前腿無力,後腿呈弓形,腿部關節處出現捲雲紋表示筋骨,螭尾分叉壓於後腿下。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獸首圭形玉佩 元代

長8.8、寬2.2釐米

現藏於杭州歷史博物館


玉質白中泛黃,局部受沁嚴重。器物略呈圭形。獸形首,獸腹下有一穿孔,便於佩掛。獸首下飾一圈回紋,圭上部有一節凸起,陰刻獸面紋。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螭紋龍首玉帶鉤 元代

長11.3、寬3.85、厚3.2釐米

現藏於杭州歷史博物館


玉質青色,帶黃色玉皮。龍首形鉤,額頭扁平,頸部粗壯。鉤身深雕蟠螭,螭身貼底,頭部鏤空。背部飾方形活環,環上陰刻簡潔的蟠螭紋。雕琢風格粗獷,造型古樸。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雙螭紋龍首玉帶鉤 元代

長13、寬4.5釐米

現藏於首都博物館


玉質白色,有重綹。鉤首為龍首形,額部平坦,雙耳下耷。鉤腹寬大呈琵琶形,其上高浮雕兩隻首首相對的螭虎,螭虎雙耳下耷,背部陰線雕脊線及冰紋。靈芝呈捲雲狀。與西安元劉達墓出土的玉帶鉤形制、紋飾都極為接近,表現出元代早期玉帶鉤的特徵。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螭紋龍首玉帶鉤 元代

長15.5、寬4.2釐米

現藏於常熟博物館


玉質白色,溫潤細膩。琵琶形,龍首為鉤,細長眼陰刻深挖,粗眉上卷,寬鼻,大嘴微張露齜,寬額上有陰刻“王”字,頭頂雙角後伸,三束毛髮後抿,腮臉部有重刀現象。鉤身上有兩隻螭龍匍匐其上,周圍飾雲朵。鉤背有方孔形紐。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螭紋龍首玉帶鉤 元代

長12.3、寬3.3、厚1.8釐米

現藏於杭州歷史博物館


玉質白色,略有褐色沁。龍首形鉤,龍首寬而扁,陰刻三縷長鬃拂於頸部。鉤身略呈琵琶形,其上浮雕有爬行的蟠螭,螭身旁飾有綬帶雲紋。反面有隧穿孔,並飾帶狀紋,造型古樸。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螭紋龍首玉帶鉤 元代

長9.9、寬1.8釐米

現藏於湖南省博物館


玉質青白色,不純淨,尾端有赭紅色沁。鉤首雕龍頭,龍頭較長,額部大,雙角後伸,如意形鼻,火炬紋濃眉壓眼,五官集中於頭的下部。鉤身作琵琶形,螭虎貼伏其上,身有中脊線,前兩肢前曲,後兩肢一前曲一後蹬,後蹬腿猶如張開的弓,爪部呈握拳形,肩、臀、四肢關節處飾捲雲紋,長尾分叉捲曲,後腿用陰線刻毛髮紋,粗獷豪放,元代螭虎特徵顯著。底部有橢圓形紐。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龍首蓮紋玉帶鉤、絛扣 元代

通長10.5、最寬3.8、高2.3釐米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玉質白色,曾經火燒,表面原有紅褐色玉皮。鉤首扁平,雕為龍首,雙眉捲曲上彎,獨角分叉。帶鉤腹部寬大,巧妙利用玉皮顏色進行俏色,高浮雕、透雕蓮花荷葉。鉤背有荷葉形鉤紐。與鉤相配之絛環一端鏤雕龍形,龍張口,鼻上翹,素身長髮。環則浮雕雲紋,環內配合鉤首的穿入雕琢凹凸起伏。鉤環套接十分契合。此帶扣元代常用於便服腰束絛帶之上,鉤環紋飾常常統一,互為一體,不僅實用,而且還有很強的裝飾效果。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胡人戲獅紋玉帶板 元代

長6.45、寬5.1、厚0.7釐米

現藏於杭州歷史博物館


玉質白中泛灰,細膩溫潤。單面雕,主體為身著窄袖、短袍、高靴的胡人戲獅的圖案,上部飾祥雲紋。為元代帶飾的常用題材。採用鑽孔深雕法,線條簡潔粗獷,有鮮明的民族特徵。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胡人戲獅紋玉帶板 元代

長6.7、寬6.2、厚0.7釐米

現藏於安徽省文物局


玉質青白色,細密光潔。正方形,扁平體,緣邊浮雕一道凹槽,框內為壓地隱起雕琢,胡人一手擺動飄帶,一手拋球逗耍,獅子呈跳躍舞動狀。背面光素,有四組牛鼻孔。構圖逼真,生動活潑。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螭紋龍首玉帶鉤 元代

長8.5、寬2.4釐米

現藏於武漢博物館


玉質白色。琵琶形,高浮雕。龍首形鉤首,長眼,粗眉上卷,寬鼻,張嘴露齒,頭頂長雙角,長髮。腹上雕一小螭龍,爬行其上與龍頭相對,螭頭額寬闊,眉、眼、鼻、口都集中在面部下方,僅佔三分之一,頸下彎。其意為“蒼龍教子”。背面有長方形環紐。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雙螭紋玉帶板 元代

長5.3、寬4.4、厚2.2釐米

現藏於廣東省博物館


玉質白色。俏色飾雙螭,雙螭呈墨色。四邊委角,減地浮雕子母螭相互纏繞。母螭額骨高而寬,寬額上刻有陰刻線一字紋,身體多處施重刀,前爪顯得無力,後腿呈弓形;小螭毛髮長,從後腦披至肩部,雙螭都用細長陰刻線和二字紋表示脊線和肋骨,造型生動,元代螭虎特徵明顯。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龍首玉帶鉤 元代

長8.9、寬1.6、厚0.6釐米

現藏於河南博物院


玉質青色。鉤體呈琵琶形,鉤首為龍首,鉤身琢出三道凹槽,鉤身下有一銀錠形紐。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胡人戲獅紋玉帶板 元代

長7.65、寬5、厚0.4釐米

現藏於杭州歷史博物館


玉質灰白色,有黑紫色斑帶。單面浮雕,內容為胡人戲獅圖。工匠將貫穿於玉石中央的黑紫色斑帶俏雕成連綿的群山,其間點綴兩朵如意祥雲,構思巧妙,造型淳樸。背面四角各有一用於縫綴的穿孔。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螭雲紋玉帶扣 元代

通長10.2、寬4.9釐米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玉質白色,有黃色沁。此玉用一塊玉料雕成一鉤、一扣,二者可扣合,背後部琢成璧形,雕鉤者璧面上高浮雕一蟠螭,螭首略方,方眼,額上有一豎紋,身向上後卷,雕扣者側璧面浮雕勾連雲紋,邊出廓浮雕雲形花紋,以細陰線刻飾花蕊。此玉設計別緻,兩玉片可張合自如。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胡人戲獅紋玉帶板(7件) 元代

桃形飾:長5.8、寬5.4釐米

鉈尾:長10.7、寬6釐米

方銙:長6.8、寬5.9釐米

現藏於中國文物信息諮詢中心


玉質白色,溫潤光潔。剔地浮雕獅子和馴獅人形象。人物與獅子相互呼應,神態各異。獅子或臥、或躍、或奔、或行,人物則著異域風格的服裝,或與獅子共舞,或自己踏歌而舞,生動自然,情趣盎然。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雁紋玉飾 元代

寬5.3、高4.5、厚1.8釐米

現藏於安徽省文物局


玉質青色,沁成雞骨白色,有牛毛沁。帶板作委角方形,以深雕法琢穿梭於花朵中的大雁,以陰刻線作紋飾,大雁展翅欲飛,栩栩如生,花朵用斜削和打窪手法表示。整器構圖疏密有致,雕工精細。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雲龍紋玉尾 元代

長9、寬5.5、厚1.7釐米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玉質黑白兩色。器體呈長方形,扁平。正面根據玉料顏色的不同巧雕龍紋和雲海紋。在一火焰形開光內,浮雕一龍,龍菱形眼,嘴前伸,龍發下飄,細頸,身體扭曲,尾壓於後腿之下。墨玉部分浮雕海水雲紋,海水中凸起連綿的山脈。背面平整無紋,四角各有斜穿小孔一對。此器利用黑白玉色巧雕而作,匠心獨運。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玉帶環(3件) 元代

左:長4.5、寬3.2、厚0.9釐米;

中:長4.1、寬3.2、厚1.2釐米;

右:長4.9、寬3.5、厚1.4釐米

現藏於河北省民俗博物館


左:玉質青色,細膩溫潤。此器為長方形,四邊委角,周邊起細框。中間圖案為減地浮雕龜紋,龜口吐祥雲,雲角較長,雲頭較小,形成流雲狀,龜背部用陰刻線刻龜背紋。背面平整光素。下方有一扁圓形環,可懸掛系物,側面挖空呈長方形孔洞,便於橫穿革帶系。中:玉質青色,夾有黑色小斑點。該器為長方形,四邊委角,多層透雕而成。正面凸起,鏤雕花卉、枝葉,葉子上還採用深、淺兩種陰線表現筋脈,圖案簡練緊湊。下有扁圓形環,可供掛系物品用。背面光素,周圍有邊框。側面留有矩形孔,可供穿戴。右:玉質青白色,夾有黑色小斑點。此器為長方形,四邊委角狀,周邊起細框。中心減地浮雕瓜葉紋,瓜上用淺陰刻線表示瓜瓣,瓜葉上用陰線表示葉脈。下有扁圓形環,可供掛系物品用。背面平整光素,側面留橫貫矩形孔,可供穿帶。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鶻攫鵝紋玉帶環 元代

長7.2、寬6.2釐米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玉質青白色,有黃褐色沁斑。在橢圓形託環上高浮雕、鏤雕海東青(鶻)捕天鵝的“春水”圖案。一矯健有力的海東青(鶻)正啄住倉皇逃竄的天鵝,充滿緊張肅殺之氣。“春水”玉之題材雖濫觴於遼契丹族的“春捺缽”,但目前遼代此類玉器還未有出土,所見多為金元玉器。此玉兩側均有長方形隧孔,應為束帶中所用之帶環,可供帶鉤或絛帶穿過。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玉帶飾 元代

左:長3.8、寬2.8、厚1.7釐米

右:長4、寬3.8、厚1釐米

現藏於河北省民俗博物館


左件:玉質青白色,溫潤無瑕。器呈長方形,四邊委角狀,兩面紋飾相同,中心透雕枝葉及桃紋,桃子中心用刻痕較深的陰線分為兩瓣。側面有橫貫矩形孔,用於穿戴。元代玉匠在方形玉器的處理上,委角的處理非常得體。這種將硬挺的直角變為流動的委角的做法,使元代玉器的造型、線角顯得十分優美。右件:玉質偏黃色,有褐色綹紋。器為近正方形,四邊委角狀,深層透雕而成,上部雕一盛開花朵,花瓣捲曲深凹,下部為一對舒展的花葉,花瓣和花葉上均有細的陰刻線,豐滿生動,刀法粗獷有力。背面光素,挖圓形孔,四周留邊框。側面挖空留長方形孔洞供穿帶用。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鶻攫鵝紋玉帶飾 元代

長7、寬4.6、厚1.1釐米

現藏於河北省民俗博物館


玉質偏黃褐色。此帶飾以“春水”圖案為主題,描寫天鵝為了躲避鶻(海東青)的追獵慌忙藏匿於花草叢中的情景。畫面上天鵝長頸彎曲,躲藏在枝葉交錯的荷葉叢中,海東青向下俯衝欲啄其腦。場景生動傳神,工藝方面以多層鏤雕的技法處理,加強了玉雕的深厚度,凸顯立體效果。下端背面有掛扣,供系物用。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靈芝紋玉帶環 元代

長3、高3.9、厚1.1釐米

現藏於廣東省博物館


玉質白色。四邊委角,器面中間圖案為減地浮雕一靈芝,靈芝用陰刻線深雕,立體感強。下有一雞心形掛環,可供掛系用。側面有橫貫矩形孔,用於穿腰帶。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鶻攫鵝紋玉帶環(2件) 元代

寬4.5 釐米

現藏於首都博物館

玉質青色,含白斑。一套兩件,玉質相同,器形相近,紋飾相對。委角長方形,側面有長方形穿孔用以貫穿皮帶,一件下面附提攜環,背面平素。正面寬邊框內飾以浮雕鶻捕天鵝圖。天鵝伸長了脖子在水草中穿行,鶻則早已看準目標,收起雙翅,向著天鵝的頭部俯衝下來。畫面準確地捕捉到鶻抓捕天鵝時最緊張、最精彩的一瞬間,反映出設計者和製作者非常熟悉生活。委角方形、提攜環上帶壼門狀缺口,均為元代常見形式,紋飾生動,風格粗獷,特別是動物細部雕工與遼金時期“春水”紋飾更加接近,絕無明清時期的矯揉造作之氣。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龜吐雲紋銅託玉帶飾 元代

長7、寬5.2 釐米

現藏於首都博物館


玉質青白色。帶飾呈長方形,四邊委角,背後鑲有銅託,銅託上有紐。正面浮雕龜吐雲紋圖案,龜右前腿抬起,作行走狀,頭反向上仰,口吐“品”字形祥雲,兩側各有一三角形孔,帶飾背面刻有“祥雲萬壽”四字,寓長壽之意。此件帶扣雕刻工藝粗獷質樸,動物形態生動,雲紋為“品”字形,同類“龜吐雲紋”的飾物在出土元代玉器與金器中均有發現,上海松林區西林塔出土過一件元代青玉龜吐雲紋帶飾,北京地區元代鐵可墓中出土過一件“龜雲四合”金飾,這兩件元代出土飾物的龜雲紋飾與此件器物的紋飾風格均相同。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雲龍紋玉帶板 元代

長8.8、寬8.2釐米

現藏於中國文物信息諮詢中心


玉質青色,利用灰色玉皮巧雕兩組如意雲紋。剔地浮雕一條三爪龍。龍首上揚,身捲曲,前爪握寶珠,素身雕刻幾組火焰紋,下方為海水岩石,襯托飛龍向空中升騰。帶板表面平整,窄邊,製作手法屬元代工藝,為元代後期作品。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三獅戲球紋玉帶環 元代

長7.7、寬6.7釐米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玉質青色,表面有黃褐色沁。整器略呈長方形,表面高浮雕、鏤雕。中間一繡球,鏤雕,旁有綵帶環繞。球之中心鏤雕出一活珠,珠可靈活滾動併發出響聲。三隻小獅子圍著繡球嬉戲,小獅或奔跑,或站立,均注視著繡球,十分活潑可愛。此器兩側有凹入之孔,可供帶鉤或絛帶穿入。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螭紋玉帶飾 元代

高4.8、寬4.9釐米

現藏於首都博物館


玉質灰白色。委角方形邊框。框內減地高浮雕螭虎,螭虎直鼻連眉,雙耳下耷,背有陰刻脊線和冰紋。背面平素,但保留原來有橫穿被磨去的痕跡。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花鳥紋玉帶環 元代

長8.05、高5.7釐米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玉質青白色,有褐色沁。整器在一圓託環之上進行多層鏤雕,三隻綬帶鳥或飛或停於葵花叢中,花及葉面深雕凹入,枝葉穿插,似一幅立體的玉圖畫。在玉環託之左側中部,有一明顯斜磨下凹留出空隙以供穿系的痕跡,故他們應是一種腰帶上的飾物。這種環託高浮雕、鏤雕的玉圖畫類帶環,紋飾可達三到四層,其裝飾題材十分廣泛,它們或與帶鉤配套使用,或直接與絛帶相系。流行於宋元之際。元以後,因服飾的更張,它們常被當做嵌件,成為嵌於如意頭上的如意瓦子。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花鳥紋玉帶環 元代

直徑6.3、厚1.6釐米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玉質青白色,有紅褐色玉皮。整器在一圓環之上高浮雕、鏤雕花鳥紋。一隻綬帶鳥站於花枝之上,圓眼、回首,展翅、長尾,身旁花葉繁密,利用玉璞之原色俏色雕琢花葉,色彩絢麗。玉之左側特意留出一孔,可供帶鉤穿入,由此可知其為用於腰束帶上的帶環。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龍穿花紋玉嵌飾 元代

長7、寬6.5釐米

現藏於中國文物信息諮詢中心


玉質青白色。呈正方形,雙層透雕,窄邊,鑲嵌在金屬託內。紋飾為龍穿花傳統紋樣,龍作回首狀,素身,三趾。龍身細長圓潤,尾雕琢成花形。花葉葉面打窪,立體效果明顯,為元代常見作品之一。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龍紋玉飾 元代

長5.2、寬4、厚1.2釐米

現藏於廣東省博物館


玉質青色,略帶沁。邊框委角,減地浮雕飾一龍戲珠,龍身細小卷曲,滿身飾雙陰刻線表示龍鱗,龍發往後飄拂,大眉壓眼,頸、腿施重刀,龍身和龍頭可見鑽孔痕跡,典型元代龍紋造型。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獅戲球紋玉帶環 元代

寬6、高4.6釐米

現藏於中國文物信息諮詢中心


玉質青白色。鏤雕獅戲球形象。正面為獅與球舞動的飄帶,巧妙地把球甩在了背面,兩側各有一對孔可供絛帶穿綴用。獅子頭上的鬣毛呈球狀,高高隆起,尾巴兩側為捲雲紋,中間呈拂塵狀;飄帶翻卷,立體感很強。獅子古稱狻猊,被視為神獸。自宋以後,隨著社會意識向世俗化發展,獅子開始步入民間藝術領域,成為玉雕作品中最典型、最流行的題材。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天鵝穿蓮蘆紋玉飾 元代

長5、寬4、厚1釐米

現藏於杭州歷史博物館


玉質潔白溫潤,帶褐色沁。以浮雕手法雕刻天鵝穿梭於蘆葦之中的圖案,風格上承襲了金代“春水”的傳統題材。畫面生動寫實,樸實自然。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雙螭紋玉帶環 元代

長8.2、寬7釐米

現藏於中國文物信息諮詢中心


玉質白色。環上有四個橫穿孔,可以和絛帶固定,螭背部與鉤相扣,用於絛帶佩飾。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龍穿花紋玉飾 元代

長7.4、寬6.6、厚1釐米

現藏於杭州歷史博物館


玉質白中帶青灰斑。單面透雕花果龍紋,龍身捲曲,細頸長嘴,鬚髮飄揚,底紋為透雕枝葉花卉。製作採用管鑽深雕法,鑽痕不加修飾,有明顯的元代制玉風格。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天鵝紋玉飾 元代

長6.5、寬5.5、厚1.8釐米

現藏於內蒙古敖漢旗博物館


玉質青白色。橢圓形,透雕一天鵝遊於荷花蘆草之間,為 “春水”題材紋飾。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鳥銜花紋玉飾 元代

直徑5.4、厚1釐米

現藏於廣東省博物館


玉質白色。雙層鏤空透雕。器物背面有一環形託,上琢兩隻鳥站在枇杷樹叢中相互回望,翼部用細陰刻線表示羽毛。枇杷葉脈深挖,出現鋸齒狀,富有立體感。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凌霄花形玉飾 元代

長10.4、寬7.5釐米

現藏於中國文物信息諮詢中心


玉質白色,純淨細膩。透雕。正面雕四朵盛開的凌霄花,背面不加雕飾。陸游曾用“高花風墜赤玉盞”來形容凌霄花之美。此器構圖巧妙優美,刀工簡練而生動。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花鳥紋玉飾 元代

直徑5.2、厚0.9釐米

現藏於安徽省文物局


玉質白色,溫潤光潔。圓形,正凸背凹,正面多層次透雕。一鳥登枝側視,一鳥回首展翅欲飛,四周雕琢花瓣、葉脈,陰刻勾飾鳥紋、花紋。背面外框為凸線圓形,框內凹素工無紋。層次清晰、主體感強。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花鳥紋玉飾 元代

長4.3、高8.3、厚1.2釐米


玉質白色。多層透雕正面凸起,呈橢圓形。中間飾一綬帶鳥站在花叢間,雙翅有密集且排列整齊的陰刻線,花瓣打挖很深,花葉出現鋸齒狀,脈絡清晰。綬帶鳥寓意富貴,與花卉配合有“富貴長春”之意。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鳳紋玉飾 元代

長4.9、寬4.3、厚1.2釐米

現藏於安徽省文物局


玉質白色,光潔細密,有褐色沁。橢圓形,多層透雕。鳳首回視,頂翎後披,重圈眼,短喙微張,雙翼展翅,雙尾彎曲,穿於花草之中。陰線勾飾密集短橫束絲鳳紋、花葉紋。紋飾繁縟,立體逼真。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螭穿花紋玉飾 元代

長8.2、寬6.5、厚1.5釐米

現藏於河北省民俗博物館


玉質青色,有絮斑,瑩潤。器為橢圓形,並以圓潤的橢圓形環為底邊,多層鏤空雕刻而成。器物正面微凸,起伏較大,一螭穿繞於花草雲間,圓頭圓腦,五官集中在頭部下方,額頭刻“王”字,脊背飾雙陰線及數對短小陰線。花瓣花葉採用斜磨深挖手法,立體感極強,呈現一種微風吹拂、翻卷擺動的姿態。線條粗放,刀工剛勁有力,是一件深具元代特色的玉器作品。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孔雀紋玉飾 元代

長10.1、寬8.5、高0.9釐米

現藏於中國文物信息諮詢中心


玉質青白色。橢圓形,凸雕一對孔雀躍於花卉叢中,孔雀頸部、尾部不及唐宋時期彎曲度大,翅膀也愈發見稜角。雖不及唐宋時期動感強烈,但也不乏飄逸自然。背面平整,光素無紋。此器通常是鑲在木質或其他質地器物上的嵌飾。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荷蓮龜遊紋玉佩 元代

長7.4、寬5.4、高1.7釐米

現藏於中國文物信息諮詢中心


玉質白色,有黃色玉皮。利用玉料與玉皮俏色而作。橢圓形,向內凹進,凹進部分雕有一隻龜和幾朵荷花,似龜在荷花中游玩,活靈活現,十分逼真。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牡丹鳳紋玉飾 元代

長11、寬9.2、厚2.5釐米

現藏於廣東省博物館


玉質青色。多層透雕,層次繁複,器物正面微凸。飾牡丹、瓊花,中間琢一鳳。細長眼,鳳鳥翅膀陰刻線密集,用短陰刻線表示羽毛,雙翅出現方折角度。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荷下雙鴨紋玉飾 元代

長9、高6.1、厚0.5釐米

現藏於安徽省文物局


玉質白色,溫潤光潔,雞骨白沁。長方形扁體,多層透雕。兩隻鴨子鑽入荷花叢中棲息,一隻抬頭前視,一隻回首理翅,神態各異,自然逼真。陰線勾飾荷葉紋,細長有序,一幅春暖花開的景象,具有元代“春水玉”的特徵。整體層次多,立體感強,線條活潑。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鳥銜花紋玉飾 元代

長8.3、寬3.3釐米

現藏於安徽省文物局


玉質白色,溫潤細膩,有灰色沁。長方形,四角橢圓。鏤雕鳳鳥朝上展翅,雙尾彎曲,上下有各色花卉相伴,陰線勾飾密集短線羽毛紋、花卉紋。雕工細膩,造型生動,立體感強。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鶻攫鵝紋玉飾 元代

直徑7.2、厚0.7釐米

現藏於河北省文物保護中心

玉質青白色。體呈圓形片狀。畫面以荷蓮、草葉為背景,中間一隻白天鵝張口展翅,潛入荷叢之中,上方一隻海東青飛於荷上,正回首尋覓,為典型的“春水”題材。形象逼真,雕鏤精細。


110件館藏傳世精品,一部直觀的元代玉器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