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首善標準建設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

以首善標準建設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

圖片來自新京報。

11月28日至29日,中國共產黨北京市第十二屆委員會第十五次全體會議召開。會議審議通過的《中共北京市委關於制定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到,立足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深入實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戰略,為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開好局、起好步。

近年來,北京市緊緊圍繞“四個中心”功能建設,著力提高“四個服務”水平,大力推動非首都功能疏解,全力加快京津冀協同發展,走出了一條超大型城市治理現代化的新路。深入實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戰略,進一步豐富了北京城市發展的戰略內涵,對“十四五”期間北京高質量發展,顯然有著積極意義。

實施人文北京戰略要注重城市內涵建設

人文北京戰略意味著北京要加強城市文化內涵和文明城市建設,使北京不僅成為中國歷史文化和現代城市文明的典範,而且成為全球城市文明的風向標。

《建議》提出北京市要堅持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這就要求北京市要注重包容性城市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既讓市民有更強烈的歸屬感和榮譽感,又讓城市的精神內涵不斷延伸。

城市之為城市,不在於有多少高樓大廈,而在於有多少精神文明和文化內涵。人文北京戰略要求北京注重內涵建設,突出文明先行,使城市不斷塑造並形成自己獨特的品格、風度和韻味。

實際上,在人文北京建設方面,北京有底氣,更有未來發展的朝氣。至關重要的是堅守城市的文化底色和人文底蘊,堅持保護與發展相結合,傳承與創新相統一,特色與開放相融合,使北京的人文氣息和城市文明更加凸顯,使首善標準融入城市發展與治理的各個方面。

同時,人文北京戰略也意味著北京要突出城市發展為人民的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城市治理現代化之路。

《建議》提出北京市要更加突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持續提高人民群眾生活品質。近些年來,北京探索“吹哨報到”改革和“接訴即辦”機制,著力解決好群眾身邊的“關鍵小事”,改善城市宜居性並持續提升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這都是人文北京的內涵所在。

以首善標準建設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

北三環南側小黃莊路邊打牌、下棋的老人。圖片來自新京報。

以創新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科技北京戰略意味著北京要進一步堅持科技創新在經濟發展中的核心地位,加大為國家科技創新的服務力度。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並在2035年實現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

北京是全國重要的科技創新中心,有大量國家級科技創新機構、知名學府和創新型企業,在國家科技創新戰略中要責無旁貸地承擔急先鋒和排頭兵的作用。

《建議》提出,北京在“十四五”時期要做到“六個更加突出”,首先就是更加突出創新發展,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為此,北京要進一步營造科技人才和團隊創新的優越環境,打破科技創新所面臨的體制機制障礙,使企業真正成為科技創新的生力軍。

而且,也要將非首都功能疏解與科技創新發展齊抓共管,將促進科技創新能力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重中之重。在此過程中,還要將科技創新進一步融入城市治理之中,使科技創新賦能城市治理,並通過城市治理創新帶動科技創新。

以首善標準建設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

圖片來自新京報。

讓青山綠水藍天成為大國首都底色

綠色北京戰略要求更加突出綠色發展,讓青山綠水藍天成為大國首都底色。

《建議》提出首都發展要注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提升生態環境空間容量。這無疑是有的放矢。

近些年來北京下大力氣節能減排,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空氣質量連年提升,城市綠地花園不斷延伸,花園城市初具雛形。

而綠色北京戰略意味著要進一步堅持生態環境保護不鬆懈,持續做好城市運行與發展的減量增效。與此同時,要加強同周邊地區的結對協作,協同推動京津冀綠色發展。

尤其也要注意,實施綠色北京戰略要支持生態涵養區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完善生態保護補償和結對協作機制,這是北京生態環境建設的長久之計。

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這三個戰略之間緊密相關,共同織就了“十四五”時期北京發展的三維藍圖。

城市的人文與綠色是交相輝映的,科技創新將為城市文明和綠色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創意和新技術,而綠色和人文的城市將使科技創新呼之欲出。深入實施“三個北京”戰略,將使北京首善之城的建設更加全面與厚實,而這最終有利於探索一條中國式城市治理現代化新路。

□馬亮(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編輯:王言虎 實習生:潘宇潔 校對:李世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