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的“騙局”:借唄、花唄和美國次貸危機

原創 江湖大大 大江湖解局

馬雲的“騙局”:借唄、花唄和美國次貸危機


“大江湖”微信號:dajh200;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後,引發了全球的金融危機。

負責拯救危機的美國財政部長,亨利保爾森,在解救危機的過程中,曾經組織過一次晚宴。

出席這次晚宴的,除了布什政府和財政部的官員,還有美國各大頂尖投資銀行的總裁。

當談論起引發這次危機的責任時,華爾街的銀行家們,指責財政部的官員們說:你們也有部分責任,你們應該多監管一些,因為我們太貪心了!

這就是美國資本家的嘴臉,以及政府監管部門的尷尬之處。

當危機沒有發生時,資本家總覺得監管礙手礙腳,毫無用處,影響他們創新發展;當危機爆發之後,他們會反咬一口,當時你們為什麼不監管多一點?



一、


1929年大蕭條之後,美國經濟連續40年持續增長,期間從未發生金融危機。

當時美國的金融業受到嚴密監管,大部分商業銀行只能在本地開展業務;銀行被禁止使用儲戶的錢進行投機;進行股票和債券投資的,都是小型的私人合夥投資銀行。

1981年,里根當選美國總統,他任命了投行美林證券的總裁,擔任美國財政部長。

馬雲的“騙局”:借唄、花唄和美國次貸危機


里根總統

在經濟學家和金融說客的支持下,里根總統開啟了長達30年,對金融行業放鬆監管的過程。

1982年,里根允許銀行動用儲戶的錢,拿去做風險投資。

隨後,數百家銀行破產,許多美國人一生的積蓄血本無歸。

為了拯救這場金融危機,政府花費了納稅人1240億美元。

但華爾街的銀行家沒有停止腳步,他們強大的能量,滲透到民主黨和共和黨,控制了美國的政治體制。

1999年,美國國會通過了"Gramm-Leach-Bliley”,該法案對吸收公共存款的銀行進一步放鬆,允許他們進行高風險的投資銀行業務。

2000年,貪婪的投資銀行家們,大力推銷一些垃圾互聯網企業,催生了美國的第二次金融危機。


這次互聯網泡沫,讓美國民眾損失了5萬億美元。

此次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涉嫌欺詐的美國投行們,只花了14億美元,就庭外和解了。

隨著美國的科技進步和金融監管放鬆,華爾街的銀行家發明了複雜的金融產品,統稱為衍生產品。

當時,所有的經濟學家和銀行家,都說金融衍生品讓市場更加穩定。

美國的監管機構和政府,都沒有把金融創新,對金融體系的穩定性,太當回事。


二、


1998年,美國的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主席Born,曾是一本法學期刊的女主編,起草了一份準備監管金融衍生品的提案。

時任美聯儲主席的格林斯潘,美國證監會主席發佈聯合聲明:譴責了Born的提案,建議允許衍生品不受監管。

克林頓的財政部和國會,都駁回了Born的提案。

馬雲的“騙局”:借唄、花唄和美國次貸危機


克林頓總統

2000年,另一項允許金融衍生品完全不受監管的提案,獲得了通過。

脫開了監管的韁鎖,華爾街貪婪的銀行家們,開始了大幹快上。衍生品交易和金融創新,開始呈爆炸性的增長。

在此之前,購房人申請房貸時,銀行會非常仔細的考量借款人是否有能力還款,因為這筆貸款可能要在30年後才能收回。

金融創新之後,銀行並不太關心借款人能否還款。因為銀行可以把這筆貸款賣給投資銀行,立即獲得現金,並再進行下一次放貸。只要給投資銀行,分享一部分收益即可。

這就是所謂的資產證券化(ABS)。

投資銀行,將大量的住房抵押貸款和助學貸款、汽車貸款等,打成一個包,形成了一個複雜的衍生品,叫做有抵押集合債券(CDOs)。

然後,投資銀行再找到標準普爾等評級機構,花錢讓他們給CDOs評AAA級。

拿到好的評級,投資銀行,再將CDOs賣給社保基金,還有全球各地的投資者。

由於當時CDOs非常賺錢,美國最大的保險公司AIG,推出了一種保險,叫作信用違約互換(CDS)。

持有CDOs的投資者,只要買了CDS,如果CDOs暴雷了,AIG會全額賠付。

但當時,CDS不受監管,AIG並沒有任何賠償準備金。這就意味著,如果發生了違約,有錢就賠,沒錢就直接破產。

這就是美國的次貸危機的根源,這種不受監管的次級貸款,像一輛快速奔跑的列車,把購房者、銀行、投資銀行、評級機構、保險公司、社保基金及所有的市場參與者,都拉上了車。

這輛列車的前方,是萬丈深淵。

起初,美國的房價一直上漲,從資產賬面上來看,所有的購房者都是賺錢的。

他們房產的升值部分,又可以繼續向銀行申請貸款。然後用貸款,再來償還之前的月供。


銀行收到月供,留下一部分收益,然後將部分收益分配給買了債券的投資銀行。

投資銀行拿到這部分收益,支付了標準普爾的評級費,給投資者支付收益,自己還有盈利。

投資者拿到收益,又給保險公司支付保費,也還有盈利。

在這場瘋狂的泡沫中,似乎所有人都賺到了錢。

2004年,嗜血的投資銀行,為了買入更多的銀行債務,他們遊說證券和交易所監督管理委員會,繼續放鬆槓桿率的限制。

槓桿率越高,意味著投資銀行只需要很少的資本金,就可以借很多錢回來。

終於,美國的房價開始掉頭直下,美聯儲不斷加息。

曾經熱情高漲,資產升值後瘋狂消費的購房者們,終於還不起房貸了。

美國的次貸危機爆發,在那條長長的證券鏈條上的參與者,紛紛倒下。


這次金融危機,給全球造成了20萬億的損失。但是,那些華爾街的銀行家們,不僅毫髮無損,還從政府給的救濟款中,拿走了鉅額的離職補償金。

那些錢,全部都是納稅人的錢。


三、


說了這麼多美國次貸危機,那和馬雲的“騙局”有什麼關係呢。

用心的讀者,可能已經發現。馬雲對監管的態度,以及花唄和借唄的盈利模式,不就是一個翻版的華爾街次級貸款嗎?

馬雲批評銀行當鋪思維,不就是為了給自己的無抵押信用貸款開路嗎?

美國的次級貸款,那還是有房產做抵押的,但說垮就垮。

馬雲說他有大數據,知道每個有借款人的信用,風險很低;當時美國的銀行家們,也說美國的房價不可能下跌,也是沒有風險的。

但所謂的芝麻信用,那只是對借款人過去的一個信用評價,它並不能代表未來這個人信用情況。

沒錢購物,淪落到要用花唄;借不到錢,淪落到要用借唄;這些人的信用(注意,此信用非彼信用)並不會太好,很多人借錢、提前消費之後,信用開始變得更差。

慫恿一個37歲的施工隊長,用花唄給女兒過一個像模像樣的生日。這與華爾街的放貸員,以零首付慫恿低收入人群貸款買房,本質上是一樣的,那就是貪婪。

馬雲的“騙局”:借唄、花唄和美國次貸危機


花唄廣告

借唄和花唄,會讓更多信用不好的人,去借更多的錢,搞更多的提前消費。而不會關注,這些人借錢後,消費後,會不會還不起錢。

馬雲批評“巴塞爾協議”是老年人俱樂部,這個協議有資本充足率的監管要求。馬雲的目的就是為了減少螞蟻集團的資本金,加更多槓桿。

這和投資銀行的精英們,遊說美國監管部門,放鬆對槓桿率的監管,也是異曲同工。

借唄、花唄,最早以30億的資本金,以2倍槓桿從銀行貸款60億元。然後以這90億元放貸,並將90億貸款進行資產證券化。短時間內,搞了40次,搞成了3600億的規模。

用30億的本金,放大120倍,做上了3600億的大生意。

相當於它用1元錢,放了120元的貸款出去,賺了24元(20%年化利率)。給投資人分了8元(6%固定投資利率),還剩下16元。

16倍的利潤,天下哪有這麼好的生意,比搶銀行賺錢,還不犯法。

馬克思曾說過:如果有10%的利潤,資本就會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資本就能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資本就會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資本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潤,資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去冒絞首的危險。

面對監管,馬雲豁出去奮力一博,有什麼不敢說?


四、


11月2日,銀保監會、央行就《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公開徵求意見。

11月3日,螞蟻集團在A股科創板和港股雙雙暫緩上市。

《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將對螞蟻集團的估值,產生重大的影響。

作為業內人士,馬雲不可能不知道《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的發佈和作用。但他依然強力推進,火速過會,企圖在《辦法》正式發佈前,再狠狠割一把韭菜。

如果螞蟻集團真的上市成功,2萬億的估值被爆炒,然後《辦法》將其估值打回原形,多少接盤俠和鍵盤俠,被套牢後又會大罵監管部門?監管部門最後成了背鍋俠。

一份財新網發佈的,未完全穿透的螞蟻集團的股東名單,最近廣為流傳。

馬雲的“騙局”:借唄、花唄和美國次貸危機

讓人驚奇的是,新加坡有7%、馬來西亞3.56%、加拿大3.28%,各種國外風險投資機構18%以上;還有四大金融系,中金系、博裕系、春華系和雲鋒系。

首富曾經說過:如果國家需要,我會把公司送給國家。

但這次國有背景的股東數量和份額,簡直慘不忍睹。社保基金只有2.94%,中金2%,人壽1.29%,還沒有美國的華平投資多。

私人股東中,有馬雲的泰山會成員郭廣昌、盧志強、史玉柱,還有李嘉誠和李開復。

馬雲帶著這些大大小小的神仙股東,想在監管到來之前,在證券市場上割最後一把韭菜。

為了配合螞蟻集團上市,支付寶獨家代銷了5只螞蟻戰略配售基金金,募資600億元。

很多人沒有留意到一行灰色字體:10%以內配置螞蟻股票。這意味著你想參與螞蟻股票的配售,你得花90%的冤枉錢,捆綁購買其它股票。

馬雲的“騙局”:借唄、花唄和美國次貸危機

這又是在套路自己的支付寶用戶,更狠的是,這種基金18個月後才能套現。

螞蟻集團的招股說明書上寫得清清楚楚,原始股東們是12個月的解禁期。這意味著趙薇、李開復他們都跑了半年了,你才有可能套現。

這被網友調侃成:12個月的股東收割18個月的支付寶用戶


這樣的吃相,也的確太難看了。


五、


美國次貸危機的歷史告訴我們,如果放鬆監管,或者監管缺失,那些網絡小貸資產證券化後,形成的衍生品,最終就會失控,發酵成金融危機。

不要企圖貪婪的資本家,會用大數據和風控,來約束自己的謀利行為,這不符合人性和經濟規律。

有人說是馬雲演講,得罪了監管,才會導致螞蟻集團上市失敗。

這是大錯特錯,我們應該慶幸,央行和銀保監會及時出手,踩下了剎車,成功地阻止了馬雲帶著國內外的資本家,收割股民。

網貸新規也按部就班,穩步推進,避免將來發生類似美國的次貸危機。


我們國家還是有著比較嚴格的金融監管,所以我們能夠成功應對亞洲金融危機、2000年互聯網泡沫和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

不要因為在借唄和花唄,借到了錢而沾沾自喜,而為放鬆金融監管搖旗吶喊。

倘若真的發生危機,很多人連房子是怎麼沒的都會不知道,睡天橋還不一定能排上隊。

但那些資本家們,憑藉著大而不能倒,照樣歌舞昇平。

面對質疑,他們還會理直氣壯地說:你們也有責任,你們應該多點監督,因為我們太貪心了!

PS:如果你覺得不過癮,可以繼續閱讀我另外一篇文章《馬雲的“騙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