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30:如何面對中年危機,在“危機”中創生機

又是新的一年,我們一波最早的90後開始聚會,年終聚會上談論最多的就是:職場上,年齡給我們帶來的焦慮感和緊迫感。

原來職場的中年危機也悄悄的向我們迎面而來。在加上網絡各種媒體不斷的出現“職場中年危機的文章”,就如最近的熱文《任正非辭退7000員工,或賠10億:最怕大勢將至,你還渾然不知》,被辭退的員工大多數都是30歲以上,其實這不是華為第一次裁員, 2017年的時候,華為中國區開始集中清理34歲以上的部分員工。


職場30:如何面對中年危機,在“危機”中創生機

馬東說:“你可能委屈,也可能不服,但你被淘汰了。”


確實很多行業對年齡都有要求。例如互聯網行業,據國外調查機構數據,2018年,蘋果員工的平均年齡是31歲,Google是30歲,Facebook是29歲。互聯網行業呈平均年齡偏低的趨勢。

我通過觀察身邊30幾歲的職場人,還有通過拜訪在私企當HR的朋友,不得不說,30多歲的人在職場上確實不大受歡迎,因為他們身體機能逐年下降,學習接受能力也跟不上大多數年輕人。

此外,人到中年還有很有多侷限 ,他們普遍都已成家,還要把一部分的精力放在照顧家庭、教育孩子 、贍養老人等方面上,慢慢的把精力更多的投入家庭中。因此自身競爭力下降,而企業就更願意去招聘更年輕的人。

就如《奇葩說》裡馬東說的:“你可能委屈,也可能不服,但你被淘汰了。”


職場30:如何面對中年危機,在“危機”中創生機

30歲應該是職場人衝刺迎來職業高峰的時期

難道過了30歲的職場,就真的沒有競爭力了?

當然不是的,你看馬化騰27歲成立騰訊公司,馬雲35創建阿里巴巴,任正非43歲創辦華為。

其實在《哈佛商業評論》2016年公佈的中國百佳CEO榜單顯示,商業大佬擔任CEO的平均年齡是43歲。
還有就是2018年,領英公佈了一份《Linkedin職場人轉折點報告》,報告顯示,職場上人生轉折點分別會迎來兩次高峰,小高峰聚集在人類27~30歲階段,大高峰存在於30~35歲等年齡段。

所以說,30歲應該是職場人衝刺迎來職業高峰的時期,而不應是焦慮和不安


職場30:如何面對中年危機,在“危機”中創生機


為什麼30歲並不能成為馬化騰等人的職場低谷期期呢?

或許大家看到的都是他們現在成功的光環,沒有看到他們背後的付出.。


職場30:如何面對中年危機,在“危機”中創生機


1.馬化滕在創辦騰訊之前,在電信及互聯網行業擁有10多年經驗,還能不斷為朋友的公司解決軟件問題。這使他不僅在圈內小有名氣,而且也有了相當的原始積累。

但在後來創業中,馬化騰也避免不了要四處去籌錢,拿著改了6個版本、20多頁的商業計劃書開始尋找國外風險投資,最後碰到了IDG和盈科數碼,獲得了第一筆投資。騰訊的發展逐漸步入了正軌。


職場30:如何面對中年危機,在“危機”中創生機


2.馬雲剛創業時,屢次失敗,家裡更是一窮二白。有一天,他忽然想湊50萬做電子商務網站。這個時候,是馬雲老婆張瑛拿出來6000塊錢的全部積蓄,加上變賣家當和跟親友借款,湊了8萬元。

馬雲很快就找了16個人組成了團隊,其中有他的同事、學生、朋友。馬雲告訴大家,把所有的閒錢都湊起來,這很可能失敗,但如果成功了,回報將是無法想象的。

他是第一個可以真正走上世界舞臺的中國商業領袖,堪稱中國商業的全球大使。他所創辦的“阿里巴巴”已經排名全球第七名,並被美國《福布斯》評為2016年度“全球最有投資價值的企業”。


職場30:如何面對中年危機,在“危機”中創生機


3.華為創立的時候,正處於深圳倒買倒賣的時代,搞技術並不被人看好,甚至被說成傻子,面對外部環境的極度不協調,華為的創業艱難可想而知。故此,在創業許多年後,任正非不無感慨地強調堅持的重要性,說道:“像日本那些企業那樣,經歷九死一生還能好好地活著,才是真正的成功。”

由此可見,他們在成功之前也都經歷過困難、失敗甚至失意,但是他們不會因年齡而焦慮,因為他們不斷學習,並提升自己的技能,而且敢於不斷的嘗試。

所以在職場通常有中年危機的是這幾類人:

1. 技能平平、學歷不足,又缺乏多項技能的人。

2. 長時間專注於單一工作,沒有意識綜合培養個人能力。

3. 習慣待在安逸的環境,一份工作想做到退休。

4. 不及時充電學習。

長此以往,當企業重組優化的時候,就“自然而然”地成了企業優化的對象。

近幾年,就業壓力增大,也不斷的聽到身邊的朋友、同事選擇考參加事業單位、公務員等考試,也有一部分選擇再讀研。

很多本科生為了提升學歷,也會讀研深造等。

近五年的考研報名數據顯示,從2016年的177萬,到2020年的341萬,考研報名人數已接近翻番。

是的,很多人都想通過學歷能成為自己的就業加分項,能更順利的找到好工作。

但是我想說的是這並不是一勞永逸的事,學歷固然重要,但它也僅只是一個開始而已。

就如之前臉書員工28歲華人工程師chenqin跳樓事件,疑似因工作環境惡劣,遭受職場不公跳樓自殺。先不討論其它,但從此可以知道高學歷也會面對職場危機的時候。

所以在當今信息技術迭代更新如此快的年代,只有不斷的持續積累才能立於不敗之地。作為職場人,應該持續不斷地給自己充電才能破解職場中年危機。


職場30:如何面對中年危機,在“危機”中創生機


如何給自己的人生充電,破解“30+”職場危機的魔咒?

一、居安思危,有備無患
春秋·左丘明: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其實大家都知道曾經人們眼中的“鐵飯碗”,變得也並不那麼鐵了,列如曾經的收費站收費員,現在隨著信息的迭代更新,人工智能的發展,全國推行智能ETC通行,又有一大批收費員面臨下崗、待崗、轉崗的局面。

現在的安穩不意味著一輩子不變,誰也不敢保證一份工作能持續做到退休。

隨著技術越來越發達,人工智能的普及,滿於現狀或待在舒適圈不願走出來的的人,更容易被淘汰和替換掉。

面對年齡增長,職場壓力,還不如調整好心態,踏踏實實的做事,提升自己,與時俱進,因為時代不會拋棄一個優秀的人。


職場30:如何面對中年危機,在“危機”中創生機


二、終身學習,保持學習狀態

馬雲在近期的一場演講中提到,“20年後,現在50%的工作可能會消失,新創造的工作我們都沒有聽說過”。隨著社會的蓬勃發展,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不斷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裡,並融入到了人們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國社會正在進入全新的數字經濟時代。


領英也發佈了《中國未來技能趨勢報告》。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人才掌握的技能中,增長最快的十大新興技能分別為:合規、雲計算、數據科學、小語種、風險管理、交互設計、人工智能、區塊鏈、數字營銷、全棧開發。其中,全棧開發、人工智能、區塊鏈技能增長率位列前三,小語種、合規等非技術技能躋身前十。


沒有保持學習的能力,很難掌握新的技能,沒有新的技能就無法適應新的工作,最後順理成章的成為淘汰者。


都說職場對中年女性尤為殘酷,就像世界經濟論壇發佈的《2020年全球性別差距報告》中表明,女性在零售和白領文員等崗位上,更容易受到自動化的影響。在未來大多數新興行業,女性比例普遍偏低。在“雲計算”類職業中,只有12%的專業人士是女性。在“工程”(15%)和“數據和人工智能”(26%)等相關職業中的情況也不容樂觀。

所以如果作為女性我們更不能以照顧家庭、相夫教子為由讓自己鬆懈。
因此,只有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硬核能力 ,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中年,只要掌握應有的技能並彰顯自身的價值,肯定能將人生走向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