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失業找不到工作去創業,大都死的很慘,聽聽過來人的看法

最近聽到不少大齡程序員失業,找工作很難,很多人在討論是不是隻剩創業一條路了?這年頭,互聯網員工面對996,都在說被企業壓榨,而老闆們又都在說辛辛苦苦全是給員工打工,總之都是相互抱怨,沒人對自己滿意。但是對許多打工的而言,創業是他們失業以後一個可能的救贖方式,但是他們不知道的是創業不是一個人人都能幹的活。

中年失業找不到工作去創業,大都死的很慘,聽聽過來人的看法

據統計,在美國新創公司存活10年的比例為4%,有40%的新創公司會在一年內破產,5年以內80%的會破產,活下來的20%在第二個五年中又有80%破產。哈佛商學院研究發現,第一次成功創業的成功率是23%,已經成功的企業家再次創業成功的比例是34%。從這些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創業比打工還要殘酷,死亡概率太高了。

其實對大多數人而言,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公司,適合自己的崗位打工可能是最優的選擇,創業不僅可能會失敗,更嚴重會毀了自己的職業生涯。創業需要的個人素質遠比打工的要求高。越是優秀的人去創業放棄的東西就越多,失敗的概率又是這樣高,導致優秀的人創業機會成本也很高。對普通人而言,打工是工作,工作和生活可以分的很開,一旦創業工作和生活將合二為一。

可能很多失業的人過低估計了創業的難度,才會說失業了去創業的話。其實創業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要面對的不僅僅是招人、用人、管人、開除人,還要面對研發、製造、銷售、代理商、供應商......同時躲不開工商、稅務、融資等等。我見過有一技之長創業失敗了的,他跟我說的是專長和創業是兩碼事。

其實創業是一個需要精力的事情,因此創業要趁早,中年創業已經有點遲了。20歲之前基本上在學習,人到35歲之後基本身體開始衰老,精力大不如前,這個時候創業其實是有點力不從心的。據權威機構統計,硅谷有47%的企業是由年齡不到30歲的創業者成立的,企業的市值越高,其創始人越年輕。美國市值超過5億美元的初創企業中,67%的創始人年紀都小於30歲。

這也從側面說明了創業是一件屬於年輕人乾的活,中年人幹似乎有點遲了。

因為創業是一個體力活,熬夜加班都是家常便飯,尤其是初創時期僱不起人也僱不到合適的人,很多事都需要創始人親力親為,對創業者都是一個巨大的考驗。越早行動,體力精力越好,成功的機率越高。但是這也是家裡沒礦人的尷尬,不是不想創業,而是輸不起。剛畢業就需要供養家庭,沒有資金創立自己的公司。等到在企業工作多年差不多也35歲了,這個時候上有老下有小,更加被動更加輸不起。

當然,也有家裡沒礦選擇創業的,有沒有成功的?肯定會有,我所見過的大都是失敗的案例,而且失敗以後特別的慘。當年也是名校畢業,混到中年最後一無所有,也沒有組建家庭,看著當年的同學一個個有房有車有娃,我想這種失落和痛苦,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體會各中滋味。

我曾經是想過創業的,後面經歷的多了,發現創業真的很苦逼。我以前的老闆還是名校畢業,幾乎每天都很焦慮,真的,那種狀態還不如打工。所以中年想創業的,還是要謹慎一點,別被外面的傳奇浪漫的上市故事給忽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