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分餐之施行:獨立的路要一條道走到黑啊

新冠肺炎疫情盛行的當下,又把分餐制推到了風口浪尖。

中國古來就有分桌而食,分盤而食的傳統,但後來又被人情社會的圓桌文化所取代,大家圍桌合食,彷彿顯得更加親熱些,也便於一些人情交際的開展。

兒童分餐之施行:獨立的路要一條道走到黑啊

但呼籲分餐制的聲音一直不絕於耳。拋開對於西方文明和獨立文化的過分解讀和崇拜,推廣公筷公勺的使用,隔絕食物、餐具之間的交叉,的確能更好阻斷疾病傳播的大型傳播途徑——唾液傳播,減少細菌感染的機會。

同時,分餐制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食量和能量攝入,避免過食和肥胖。再者,根據自己食量分餐取食,也能有效減少浪費。

說起來有點類似於吃自助餐。各取食物,分盤而食,大家不再用自己的私人餐具往同一盤菜裡搗啊搗的。

兒童分餐之施行:獨立的路要一條道走到黑啊

在我看來,這種制度的背後,其實還是蘊藏了一種保持私人界限、尊重彼此的獨立性以及各負其責的文化心理。

偏偏這麼好的制度就難以普及推行,除了分餐制一定程度上增添了程序上的麻煩之外,還有網友提到分餐制容易遭至長輩的反感,他們認為自己在集體中遭到了嫌棄和不公待遇。但其實,分餐面前,人人平等。

兒童分餐之施行:獨立的路要一條道走到黑啊

想想在孩子很小、剛剛學吃飯的時候,他們接受的不就是這樣一種分餐制度嗎?

大概因為那是他們從嬰兒成長為幼兒,從單一的奶食性動物轉變為雜食性動物,從具有依賴性的飲食特徵轉變為獨立進食習慣的重要一步,如同從只能坐臥的海綿體發育成一個具備獨立行動能力的可移動物體般,這個重要的人生階段,獨立,就是它的主題詞。

他們坐在專為他們精心準備的配套餐椅或餐凳上,面前是隻屬於他們的精緻的帶吸盤的卡通盤子或小碗,裡面盛著適合他們年齡特徵的不同形狀、不同軟硬度並且方便抓握的食物。他們歡欣鼓舞,伸出肉乎乎的小手,感受著這獨一份的新世界的快樂,怡然自得地享受著這種獨立探索的快樂。


兒童分餐之施行:獨立的路要一條道走到黑啊

但好景不長。進食這件事,一定是每個家庭對孩子干預最多的環節。大人們一方面覺得孩子需要早早獨立走向新世界,另一方面總是不相信他們能夠獨立照顧好自己,包括能不能吃飽飯這件事,想想我們上大學了是不是還接受著老母親這樣的叮嚀?幼兒們獨自進食的方式很快就被合桌而食自然取代,兒童餐椅只陪伴了孩子漫長成長中一個小小的階段,然後成為了積滿塵灰的二手物品。

融入集體的進餐開始呈現出它熱鬧卻擾攘的特質。大人餵食、誘騙(吃完飯給你買玩具)、威脅(不吃完飯別想看電視)、妥協(寶寶乖,就再吃這一口)、甚至破口大罵(吃不吃,再不吃看我怎麼收拾你)甚至爆粗等等,諸如此類,不一而足。原本應該其樂融融的進餐時光變得雞飛狗跳。因為孩子吃飯問題鬧得矛盾重重、不得安寧的家庭數不勝數,一舉成為隔代教育的首要矛盾。

兒童分餐之施行:獨立的路要一條道走到黑啊

兒童分餐之施行:獨立的路要一條道走到黑啊

很大程度上,能影響幼童性格形成的重要時點就是在就餐時間,只有這個時間我們能真正和孩子在一塊做著共同的事情,是幼童早起性格培養中的關鍵場景。這個過程本可以鍛鍊幼童的手腦協調和專注力,同時讓孩子開始學習人生中的首個技能。可事實上呢,由於大人的各種干預和情感影響,我們幼童的進食變得非常複雜和不確定性,誘騙,提高分貝,對抗,家長制,爆粗,甚至體罰,

最終導致孩子大哭大鬧,然後又是妥協,放棄。週而復始,讓幼童性格中早早的丟失了自主和樂觀,恰恰大量增加了悲觀和負能量因子,長大後容易表現出暴躁或懦弱。

分餐制對於兒童來說,更有必要,因為它背後所代表著的獨立自主和各負其責的文化基因和人生態度,比單純吃飽吃好帶來的身體健康要來得更加深刻和珍貴。餐桌是孩子家庭教育的第一課堂,自己選擇自己喜愛的食物種類和分量,並且認真而有時效地吃掉它們,是他們自己的權利與義務所在,這個過程,不接受奉勸、指責甚至代勞。

兒童分餐之施行:獨立的路要一條道走到黑啊

在餐桌上,每一位家長,請充分克制你們的母性。

在家裡實行分餐制已經快一個禮拜了。這種形式在本質上更進一步地提醒著我們,她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是和我們一樣的一個人,不要去幹預孩子的進食,就像我們不會去逼迫我們的朋友吃下我們指定他們吃下的食物一樣,這是一份最起碼的尊重。

不再把我們認為好吃的菜一個勁塞進孩子碗裡遭至孩子的牴觸了,不再怕孩子吃得慢特意留菜給她最後造成浪費了,不再一提到吃飯就引發孩子負面情緒鬧得雞飛狗跳了。定時定點,半個小時,用公筷選擇自己喜歡的夾到碗裡,各吃各的,但氛圍友好,到點收碗筷,沒吃完就算了,接下來半天沒有零食,直至下一個飯點。經此一役,孩子坦言她開始嚐到餓的滋味了,知道不好好吃飯就會捱餓的。

這幾日來,相安無事,吃飯再也不是個事兒了。

育兒之路就是如此,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不斷成長的教育,是“不管教”的勇氣。

其實很早之前就相信這份理念,只是母性和本能容易讓人迷失。我們總是被表面的皮相所迷惑,很難看到事物的本質和內在。明白一個道理總是容易,堅持一份行動的確很難。但既然早就明瞭,那就不要再糊塗著過了吧。

作者:阿幸,自由撰稿人。公眾號:阿幸生活家(axshj160716),全網同名,專注全職媽媽的個人成長&生活美學。歡迎關注我,每個全職媽媽都是天生的生活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