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家拳之抖大杆

抖大杆是內家拳傳統的練功方法,其目的主要是通過抖大杆來提高練功者的腿部、腰部和上肢的協調勁和培養功力。

一般的大杆長三米左右,直徑約茶杯粗。是在有一定的內家功夫以後才能練習,初學者不可練習,否則不但練不出內家拳的松沉勁反而練一身硬力。

抖大杆必須全身鬆開,先慢慢的體會全身四肢、腰部的整體旋轉勁,待有一定功夫以後,可以練的快一點,最後練彈抖÷擻勁,如果一開始就練抖勁,會傷害身體的。

上述有老師指點,按程序進行不容易出偏差。

練抖大杆練的是知己功夫,不能練出知人的懂勁工夫,因為大杆本身只有向下的沉勁(大杆自身的重量)沒有向上、左右、前後的複合勁,也沒有不丟不頂和沾、連、粘隨勁,所以,相對而言練的還是由己勁。

不練大杆可以嗎?要想把勁發好必須得接觸真人,對真人發勁才能找到感覺,過去,有同門師兄弟之間不傳藝的說法,師兄弟練功各練各的,就是在一起練發勁,也不給真勁,大多數想的是如何勝過別人,更不用說配合了。老師也是不輕易讓徒弟在自己身上試勁,進行體會的。為了提高自己的功力,只好抖大杆,以提高自身的發力整勁。

家傳的內家拳功夫的練成,就是通過父子、兄弟之間長期互相推手、喂勁、發放而得到真功夫的,一般練家是沒有這個條件的。

如果你有條件,象練拳擊那樣有一個或多個人(高大、胖瘦)做陪練和靶子,任你放,你就不會去練抖大杆了。可是要有這樣的條件實在是太不容易了。

抖大杆子的方法關於大杆子的作用人盡皆知,現將四種比較典型的練法貼子集合在一起,以此更方便朋友們練習,吸納百家所長,大長功力。

抖大杆子的方法關於大杆子的作用人盡皆知,現將四種比較典型的練法貼子集合在一起,以此更方便朋友們練習,吸納百家所長,大長功力。


內家拳之抖大杆

一、心意六合拳-----抖大杆

抖大杆是心意六合拳古傳訓練功法,就是用即長又重的大杆子來做發力動作。要想把大杆抖得流暢、輕鬆。必須做到全身協調用力,從腳、腿、腰、肩、臂、腕形成正確的用力次序。抖大杆的最終目的是用大杆子的抖動來帶動身體做出由“根節”到“梢節”的整體貫通力。用力將大杆揮動,在發力停止時,由於大杆本身的彈性,會出現“折反”抖顫,而“折反”抖顫會帶動身體不由自主地做“回彈式”發力。這種發力並不是用思維可以控制的,而是在大杆的帶動下發出的。 

1、劈抖:左式站立,左手在上持杆,將大杆揮至左側上方,腰胯左轉。然後左手發力向下劈擊,右手向後向上用力猛提杆尾,形成上、下爭力。劈至腰部高度時驟然停止,使大杆向右下方抖顫。腰胯右轉,以身帶手。如此反覆練習。

2、挑抖:右式站立,右手在前持杆。右手向上猛然發力將大杆挑起,同時左手下按,形成爭力。腰胯上下互爭,協同發力。反覆練習。

3、攔抖:左式站立,左手持杆逆時針向內、向上、向外提旋,右手持杆尾向外、向下按旋,腰胯帶動身體向左旋。反覆練習。

4、拿抖:左式站立,左手持杆順時針向上、向內、向下按旋,右手順時針向內、向下、向外提旋,腰胯右轉,協同身體發力。反覆練習。 

5、內掃抖:雙手於腹前水平握持大杆,左手在前右手在後,左手向右前方水平發力抖動,右手向左後方平拉,形成爭力,腰胯短促向右發力。反覆練習。

6、外掃抖:左手在前握持大杆,向左前方水平發力抖動,右手向右前方推動杆尾,形成爭力。腰胯左轉,協同發力。反覆練習。

訓練要點:

(1)每個發力動作反覆練習,直到充分體會勁力的變化,而且能協調、流暢地做好每一個發力抖法,再把各個發力動作穿插在一起練習。

(2)前、後手握把姿勢應互換練習。即左手、左腳在前練完,再換成右手、右腳在前姿勢練習。

(3)練習必須在體力充沛時進行,不可過度訓練。一旦體力不支,應馬上停止訓練。訓練前應做一些熱身訓練。

(4)發力抖擊時,應同時配合短促呼氣。以氣助力配合抖動發力

武當大杆

二、太極大杆練法:

又稱太極大槍(大杆加上槍頭即為槍),杆子多采用三米多長、尾部較粗(滿把)的白蠟杆製成。太極大杆分套路練習(名十三杆)和單練兩種方式,套路練習以沾、纏、絞、披、崩、拖、掛、橫、扎、抖、架、挑等杆法配合相應的步法;單練是取其中主要單勢杆法反覆操練、以鍛鍊耐力,增長內勁,加大襠、腰、臂及全身合力和爆發力為目的。

(一)太極大杆子單練法

1、抖杆。

(1)兩手持杆側身而立,左腳略向前,腳尖前順;右腳在後,腳尖外撇45度,重心偏右。右手握緊杆尾端,手心向下,左手握杆中後部,手心斜上,把要松活,杆梢向前,高與胸齊。目視前方。

(2)左腳向前上一大步成左弓步,同時兩手心向上託杆前刺,杆梢高與胸齊,勁貫杆頭。目視前方。

(3)在上動前刺後,身體快速右轉,重心速右移成半馬步。右手緊握杆尾部,隨之將杆旋轉抽回,手心向下。左手先活後緊,使杆產生一種彈抖力。目視杆頭。

要求:扎杆時,立身中正,重心前移時後腳要蹬地,用臂力、腕力託杆前刺,勁力要順達。後抖時呼氣,松胯塌腰,氣沉丹田,襠、腰、臂力周身合力。到力點時,像汽車剎車一樣,整體一致而又有彈力。扎杆、抽杆都基本保持平。

2.披杆。

(1)同抖杆動作。

(2)左腳向前上一大步成左弓步,同時兩手持杆向左上方劃挑。吸氣,勁要鬆柔。目視杆頭。

(3)向左—卜方劃挑後,身體快速右轉,重心速右移,同時兩手持杆合力外纏向右下方劈,力達杆梢。目視杆頭。

要求:向左上方劃杆,勁要鬆柔;向右下劈要快速轉身、呼氣發力,要結合腰襠勁。勁由脊發,合於兩臂,纏於杆梢,松挑抖臂。

3.崩杆。

(1)同抖杆動作。

(2)左腳向前』:一大步成左弓步,重心隨之右移,同時兩手持杆合力右纏下劈,勁要鬆柔。目視杆頭。

(3)接上勢,兩腳不動,身體突然左轉,重心左移,同時兩手持杆合力裡纏向左後上崩;力達杆梢。目視杆頭。

要求:向右纏下劈為蓄勁,左轉身要迅速,結合腰襠勁,呼氣發力,勁由脊發,合於兩臂,纏於杆梢。

4、斜上刺。

(1)同抖杆動作。

(2)左腳向左前方上一步,右腳跟進半步(蹉步),也可以不跟步,重心偏前。同時兩手持杆,左手心向上,右手心向下,先向右後略下劃杆,然後再向上、向左前方內旋順杆發力,有上刺之勁。目視左上方。

要求:兩手持杆向右後劃弧是蓄勁,後腳跟步是助力,進步上刺是在蓄勁基礎上,發力一抖使勁達杆梢,注意要上下協調一致。

5.橫掃杆(橫掃眉)。

(1)同抖杆動作。

(2)左腳向前上一大步成左弓步,同時兩手託杆向前扎中平槍。目視杆扎方向。

(3)接上動,扎杆後身體右轉,重心略右移成半馬步,結合襠腰勁,用纏法將杆突然向回抽,在回抽瞬間剎住勁,右手將杆尾部略向前推,使杆頭有向左後橫打之力。目視杆頭。

要求:此動主要是結合襠腰勁,配合兩臂力,使扎杆、橫掃、擊打一氣呵成,完全是由內氣(丹田)帶動。

(二)注意事項

1.以上練法均為左勢,練習時左右勢輪換為宜,左右勢動作要求相同,換勢時只是變換一下方向角度而已。

2.練習太極大杆,要有一定的拳術基礎。練習時要求內勁飽滿,檔圓步穩,腰旋臂纏,以內勁纏繞杆子,發力要有爆發勁。

3.練習太極大杆前,要先熱身,首先要把周身各關節活動開,然後練習一套內功法,如馬虹先生傳授的百把氣功樁或馬禮堂先生的動靜八法皆可,目的是使周身氣血得以運行暢通。

4.練習太極大杆要循序漸進,切不可一日曝十日寒。初練可一勢從幾次起步,然後逐步加量,次數多少以每次練功後不感到疲勞為佳。大杆子功不見得每日必練,但一定經常練習,過去練武人講:早練拳,晚練功。各家功法雖然很多,但作為太極門的輔助功法,大杆子功可為首選之功。


內家拳之抖大杆

三、形意拳大杆練法:

形意拳大師李存義先生的抖桿法︰

1)起勢︰取三才步法側身站立,左足前右足後,步幅可以稍大一些,以舒適為宜。右手持桿尾端於右側腰際,左手持桿身置於腹前一尺左右處。兩手心左右相對,兩肘稍彎,目視桿頭前方。

2)纏法︰接起勢,右手自左向下至右劃弧,使右手心翻轉向下,手背向上。左手自右向上至左的劃弧,使左手心翻轉向上,手背向下。同時,桿頭向左劃一圓圈。重心歸於右腿,目視桿頭前方。

用法︰當敵人兵器擊來之際,用桿向左上方撥挑。如敵有備後撤,則趁機順敵之勢向右挑開,運用得當可將敵人兵器挑飛。桿頭運行軌跡為圓形,切忌使用直力橫撥。

3)拿法︰接上式,與纏法剛好相反。右手翻至手心向上,手背向下。左手翻至手心向下,手背向上。桿頭向右劃一圓圈,有向下按的含力,重心分於兩腿之間,兩大腿內側有夾力,如騎馬之式,目視桿頭。

用法︰當敵人兵器擊來之際,用桿子向右撥開並向下按住,阻止敵人後撤(時間相當短促),然後馬上反擊。如敵人擊來力小,則可用爆發力直接震掉敵器。運行軌跡必須走圓形,使桿身從上翻轉砸下。

4)崩法︰即刺或扎槍,乃形意五行槍法中的崩槍。

接上式不停,重心移向前腿,形成前七後三之勢。腰向左轉,上體由斜轉正。右手隨腰身轉運之勢持桿向前刺出,左手可隨身形稍有移動,但幅度不可過大。左手托住桿身,使桿子能順利滑出滑和即可。

用法︰此法槍法中的中平槍法(桿子裝上槍頭就是大槍),可刺敵人喉、胸、肩等部位。

5)崩法之後,重心後移,右手回抽,順勢再使纏法,纏之後再使拿,拿之後再使崩,如此反復循環練習,如欲收勢,可在崩法之後收桿即可。演練時需有螺旋之整力,使桿身擰轉而出,擰轉而入,成靈蛇抖動之狀,日久功深可以感覺到丹田氣隨桿子的走勢一起轉動,所謂抖桿子的“抖”字即因此而得名。

注意︰切忌使用直力,否則只是雙臂之力,桿身無抖動之狀,則流於外家槍法之列,毫無內家抖桿子的作用。尤其是崩法與拿法之間不可有絲毫停頓,必須在拿法似完沒完之際,借其探轉之力向前刺出。刺出時全身之力由腳而腿,由腿而腰,由腰而背,由背而肩,由肩而手,再由手而桿的傳至桿頭。

抖大桿子:以上纏拿崩三法是抖桿子的最基礎練法,看似容易,實則奧妙無窮。學者需日夜揣摩,勤加苦練方可有成。另外,還有雙人對扎桿法,師傳稱作“劃大桿子”,實際上是槍法對練,需在單人練法(即抖大桿子)純熟之後,在專人指導下才能練習。


內家拳之抖大杆

四、意拳(王薌齋)大杆練法:

1、緩動法:緩動法即執械試力法,其方法是執械做勾挫、波浪等試力動作,如果拳術功夫深厚,此法一試即會,無需苦練,只體會執械是雙臂的延長而已,在此只以蛇纏手的試力為例:側式樁站妥,雙手執械,以身帶杆作蛇纏手試力,由於大杆的運動外形是由身體帶出來的,所以外形看不出內在的變化,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有意將外形放大一些。

2、米字法:此法為我國器械獨特訓練法,是馬驥良、趙道新二位先生親授於筆者的。實踐中的攻防動作,任憑對手所謂的千變萬化,總不會離開中線的上、中、下、和左右這幾個方面,所以把住中線就能自如地迎擊對手任何方向的進攻。我們都臨過字貼,為了方便初學者,大方格本都用線畫著米字格,執械練習,只要守中用中,能以這米字格的方法運使發力,基本上就掌握了全部的攻防時的運械軌跡,所以我們練大杆,就應先熟悉米字的方位,然後執械由慢而快,依次發力練習抖杆,但不可機械地以杆劃格,關鍵是內在勁力的爆發,而杆的外形需小,而且熟練後應注意變化杆的出擊方位更需以一點為主進行訓練。

3、搖旗法:開始訓練,有意固定雙手不動,只動身軀(注意不要以晃腿誤為轉身),使大杆的前端出現橫圈、豎圈和斜圈,初步體會軀幹主動的要領,然後以身帶手作搖旗法,此法主要有三種練法。

a、側式樁持杆站妥,意想杆身前部杆身綁著一面旗幟,以身搖旗,使旗面作平圓軌跡捲動,可連續朝一個方向卷,也可左一下,右一下的捲動。

b、以身帶手而動,使意念中的大旗迎風晃動翻卷,可以順時針連續斜搖,也可以逆時針連續斜搖,亦可以順逆互搖。

c、上述兩式是身手反稱的雙臂同向運動,此式也是同向運動,只是有一手先動(左、右均可),另一手再動,形成了似乎是雙手相反運動的外形,此動如果徒手練習即是太極的原傳雲手身法,實作時以此動出擊,動作突然而極利於變化和防護。搖旗訓練能使人體連通雙臂同大杆融為一體,體會出整體運動的動作和勁力,因意念中杆身所繫大旗的作用,會使習者掌握觸械時的整體發力並順勢進擊,搖旗也可作為大刀的訓練法,所以正文先生說:“會搖旗就會耍大刀”。

4、搖鞭法:“此法練法同搖旗法相同,只是將意念中的大旗變為長鞭,山西、東北一帶的車把式多使用雙手執握的長鞭,筆者在東北插隊時,曾親見一車把式用長鞭將一條狼抽的滿地翻滾,其動可謂整、穩、準、透。車毅齋、宋世榮兩位前輩就精通此法。此法訓練的方法和軌跡雖與搖旗法無異,但因整體晃鞭和甩鞭(發力),就將搖旗杆身的力點前移至杆稍,實作中熟諳此力,出手即可將對手抽的連滾帶爬,

搖旗、晃旗和搖鞭、甩鞭的訓練,初練是為了以身帶械,熟練和形成渾元運械的習慣動作和運械軌跡,而速動訓練則要求動作的突發和變化,所以緩動應執杆進行各方向螺旋的順,逆時針的反覆訓練,而速動則為發力,要求冷、脆、沉、猛、狠其搖旋發力也多是驟然的半徑軌跡。

5、速動法:此法是上述各法熟練後的加快,是訓練快速操杆時仍符合要領的過渡功法,無需贅筆。

6、抖杆法:以上訓練都是為此訓練服務,如果能自如掌握,無需苦練,應很快進入此法苦修。

抖杆法是持杆進行發力訓練的功法,開始訓練,雙臂可有意地進行顫動,熟練後則無需手顫,只需執杆爆發勁力即可,由於勁力直達杆端,會形成評書中所謂的“金雞亂點頭”的效果,其顫動的次數,速度皆取決於習者自身的拳術功夫,切勿為追求顫動而使雙手故意作局部的抖動,其動作要領是爆發力的突然減速,或驟停,這也是我國獨特的訓練方法,國外搏擊術的打砂帶訓練都是要求運動中的突然加速,薌齋先生和道新先生等前輩的實踐證明,這種極快的動作突然減速甚至急停的訓練程序是極為科學和頗具實效的。

練習抖杆需以發力的要領進行,並因持杆迫使雙臂不能盲目舞動而從中體認徒手格鬥時爆發勁力的正確運動軌跡和發力要領,需要重申的是必須是以軀幹主動,雙手不要死握杆身,雙臂用力不能過大,趙道新先生早已明示:“如果雙臂用力過大,那麼力量難以進入對手軀體,而是回到自己腿上”。希望大家通過抖大杆的嚴格訓練,達到爆發力動作的協調、準確而連貫。抖杆的動作,開始可發杆力於米字的各方向,熟練後,就應選擇其中的一、兩下進行反覆的單操訓練,在此僅介紹米字方向的幾種抖法,亦希望大家要少而精的練習。

a、劈杆法:軀幹由45度以側橫弧形軌跡變為15度大側面,脊柱彈射壓縮,小腹下沉,前足踩,後足蹬,肩胯互爭,帶動雙臂翻滾,帶動雙手同時前後分爭,快速將杆前劈至與腹齊驟然減速。然後迴歸預備式,再反覆進行訓練,以此動作要領劈杆,如將勁力前刺,稱為滑桿,將劈和滑的動作合而為一為劈刺。

b、崩杆:身體以15度大斜面爭拉蓄勢,然後由15度突然合為45度,頭向前撞,脊柱壓縮向前彈射,軀幹同時劃立圓。下肢同樣前踩後蹬,形成整體發力帶動雙臂將大杆向前突刺,但手臂勿前移,重心前移之慣性主要由15度至45度的“合”而形成,軀幹合至45度時突然減速,此法最易練得合抱整勁。武林中稱道的所抖大杆即以此式為主,其練是將老傳三體式擴大,後手執杆置於身側後,較之常人的練法威力極大。薌齋先生、道新先生和正文先生所傳的抖杆是間架緊湊的渾元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