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未初夏30度以上的晴天好釣魚嗎?

用戶8681145895088


你好,我是漁雲歌,非常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春末初夏晴天30度氣溫,這無疑是中午的時間段,那我可以確切的告訴你,魚都睡午覺了,魚口會非常的稀,不適合出釣。我就以我的功力造詣,做如下幾個方面的闡述:

  • 這個季節晴天會有水域的位置溫差,指得是同一個時間段,不同水域位置溫度差的改變,如春秋季節,白天和夜裡,水錶的溫度會改變明顯,但是中下層水溫改變緩慢,溫差較小,所以中下層更易聚魚。還有向夏季的背陰處、水草下、回灣等水域,收到氣溫影響,其水溫的溫差值較小,魚會更青睞聚集在此處,所以作釣應該選擇在這裡。如果水域沒有這些條件,那麼魚就會停留在溫差較小的中下層午睡,也就是離底的現象。

那麼,為了避免位置溫差造成的魚口稀少的問題,我們就得選擇時間段出釣。

  • 釣魚最適宜的溫度是氣溫在25度的時候活動最為頻繁,也是魚覓食最猛的時候,一般氣溫在18至25度之間魚的活動就會很頻繁,覓食量與次數會增加;一天當中一般覓食為四個階段:第一個是上午9:00到11:00,第二個階段是:下午15:00到19:00,第三個階段是21:00到23:30,第四個階段是:凌晨02:00到05:00。這種氣溫選擇夜釣的效果會比較好。

在餌料的選擇方面使用活餌和素餌,相當於綠豆湯和冰棒,刺激魚的覓食慾望

  • 30度的中午時間段,魚和人一樣,對綠豆湯會非常渴望!高溫會讓魚感覺到不適,吃餌慾望降低,對葷腥的食物拒絕,更喜歡一些清淡、爽口、水生活物等食物,這就是高溫給魚兒帶來的影響。在高溫天氣釣魚,一方面要尋找更加涼爽的釣點,如深潭、背陰處、樹蔭下、橋洞等,這是為什麼夏釣蔭的解釋,同時也要考慮高溫天是否影響了魚口,以活餌和素餌為主,素餌可選水果玉米,是高溫天釣魚用餌的方式。

這是溫度對釣魚的影響闡述,可以看出不僅僅是氣溫水溫影響釣魚,我個人在這種季節會選變天或者按按時間段,避開水域溫差出釣,擇很多釣友會將水層溫差這一個重要的因素忽略,在外出作釣,選擇一個人感覺舒適的溫度,其實也是魚感覺舒適的時候,這時候釣魚,魚獲不會差的!記住,人舒服,魚就舒服!


漁雲歌


初夏時節,氣溫進一步上升,冷熱適宜,無論是對垂釣的人們,還是魚兒來講,都是個好時節,初夏應該如何垂釣?小編就給大家講講初夏野釣釣位及餌料方面的技巧!

釣位的選擇

初夏的氣溫基本在15到27度之間,魚兒主要在中淺層活動,水深在1到2米之間。這個時候還不要釣深,一般還應在淺灘水淺處垂釣!這是因為初夏時節,陽光充足,水溫升高,魚兒具有趨溫性,再者淺灘處多水草,天然餌料豐富,許多微生物在這水域大量繁衍生長,這裡是是魚兒聚集產卵的好地方。

釣餌的選擇

釣餌一般分為三種類型。

1.香甜餌。

玉米粉加紅糖蒸熟後碾碎加蜂蜜、少許麴酒混合製成,簡單實用!

2.腥香餌。

魚飼料用開水燙後,加上糧食味的商品餌製成。

3.活葷餌。

活葷餌指紅蚯蚓、紅蟲等。掛餌時,關鍵要保證活,能動!

立夏季節,是我們釣魚人垂釣的好時候,只要選好釣位,釣餌,耐心守候就一定會收穫滿滿。


長河野釣記


影響魚情的因素眾多,比如水溫、氣壓、食物、水深、水質等等,均可影響魚的活性、攝食慾望。但在自然水域,有的因素作用更突出,有的因素效果更明顯,而有的則要弱許多,其中水溫因素扮演著關鍵、重要角色。回到釣友的問題“春末初夏氣溫30℃以上的晴天好釣魚嗎”為更好、更全面回答這個問題,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分別展開描述具體如下。

1、春末初夏氣溫30℃以上晴天,釣魚有一定的難度

2、滿足一定條件下,也會用好魚情

春末初夏氣溫30℃以上晴天,釣魚有一定的難度

春末夏初氣溫在30℃以上,對釣魚而言,的確有一定的難度,至於為何,如下。

首先是高水溫導致魚活性低、攝食不積極。魚屬於變溫冷血動物,體溫隨周圍水體環境的溫度變化而改變。但每個魚都有最適宜的水體環境,比如鯽魚在16-25℃範圍內攝食最積極,而鯉魚20-30℃範圍內活性最高,所以當水溫甚至30℃以上時,魚通過兩個方面調節體溫變化:一是當遍佈體表的側線感知水溫升高後,在趨溫性的驅使下,會向水溫較低,相對適宜的水層遊動。氣溫30℃以上的環境下,深水區明顯水溫較低,魚多向深水區聚集,而這恰提高了揚竿,包括垂釣的難度。二是通過體液(血液、組織液、水等)遍佈全身的循環,以實現體溫的調整。通過整個體溫的調節,魚的體溫最大程度地接近水溫,最小有0.5-1℃的溫差,但如果水溫過高,魚的體溫依然過高,同樣會抑制它的活性。筆者也曾在氣溫超過30度以上的天氣垂釣,如果是釣鯽魚、鯉魚等淡水魚,偶爾有魚口出現,絕大時間處於停口狀態。

其次水體溶氧量減少,抑制魚的活性。氣壓與氣溫成反比,氣溫越高,氣體膨脹,氣壓減小,河流、湖泊等水域水體溶氧量也減少。另外水溫高,氣體分子越活躍,水錶的溶氧向外溢出的動力提高,進一步造成水體溶氧量減少。春末夏初氣溫達到30℃以上時,氣溫越高,氣壓越低,水體溶氧量越低,越不利於魚的覓食,垂釣難度越高。

綜上所述,春末夏初氣溫超過30℃時,氣溫越高,水溫、溶氧量越不利於魚的活性,對魚的攝食慾望抑制越強烈,魚群在遊向深水區的動力越大,垂釣難度也越大。

滿足一定條件下,也會用好魚情

氣溫高於30℃就一定釣不到魚嗎?顯然不是,估計不少資深老釣友都有類似的經歷:炎炎烈日,水溫較高,鉤餌入水後,卻與預想的不同,浮漂忽然動作,或頂漂、或黑漂,先扽竿後提竿,一條大體型魚上鉤了,接著又有連續上了幾條。那麼這樣的魚情通常在高溫天氣什麼情況下出現呢?

高溫天氣下,河流、湖泊的入水口容易出現魚情較好的情況。入水口處,因流水與水面碰撞、交匯,水體中匯入大量空氣,周圍水域的溶氧量大幅度提升。另外流水流動,與水面碰撞的過程中,也會向外釋放出部分熱量,相比其他位置的水域,水溫也來越低一些。所以春末夏初氣溫超過30℃時,河流入水口處溶氧量豐富、水溫低,周圍水域裡的魚在趨溫、趨氧的驅使下,會向入水口處聚集。活躍在這裡的魚群活性高,攝食也相對積極,垂釣難度自然低一些。如果入水口處恰好有水草、樹蔭等,將會降低水體溫度,垂釣難度進一步下降。

聊城徒駭河與西新河交匯處,夏季經常發生西新河向徒駭河走水的情況。與其他釣點相比,交匯處位置魚情明顯好一些。大部分釣點魚口頻率低,長時間偶爾一口的情況下,交匯處的魚口頻率高,吃餌迅猛,大幅度頓口後,常有大鯉魚、大草魚上鉤。筆者的一位朋友,就在這個位置,在中午氣溫較高時流水的情況下,一次收穫4/5條3斤左右的鯉魚,讓周圍釣友直呼意外。

寫在後面

通過上文對高水溫情況下,對魚習性的描述,不難看出當氣溫超過30℃時,垂釣的確有一定的難度。但並非就一定釣不到魚,在滿足一定條件的情況下,也會遇到較好的魚情。另外有些魚種,比如草魚、黑魚耐高溫相對強些,有部分釣友專門在中午時分垂釣它們。所以釣魚人遇到這種情形時,需要結合具體環境,全面分析,這樣才不至於錯過好魚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