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我希望能让孩子读一本活的“百科全书”!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

阅读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不仅是考试的需要,也是未来成长的需要。

那么,在这样的日子,最该给孩子读什么样的书呢?

我希望不是某一套“书”,而是一本“活”的书。

“世界读书日”,我希望能让孩子读一本活的“百科全书”!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实,这主要从父母对孩子性格养成、习惯养成方面说的。但我们知道,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是一位老师教出来的,成长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更多人和事的影响。

不过,这个漫长的成长经历中,总有个别人对你的成长是影响最大的。或许是你的家人,或许是你的老师,又或许是你的朋友。

当我们反思这些经历时,其实从这些人身上,收获最多的往往不是知识,而是人格、行为、观念等方面的影响

“世界读书日”,我希望能让孩子读一本活的“百科全书”!

比如,梁启超的子女,号称“一门三院士,九子皆俊才”。梁启超自身的学问自不必说,但是他一生漂泊,并没有太多的时间来亲自教育子女,他给子女更多地是树立了榜样,做出了终身致学、孜孜以求的表率。

而且,梁启超的九个子女,并非在他所擅长的领域做出了突出成就,而是分别在诗词研究、建筑学、考古学、经济学、火箭控制系统学等诸多领域成为佼佼者。

“世界读书日”,我希望能让孩子读一本活的“百科全书”!

那么,梁启超是如何做到的呢?

书信是他教育子女的主要方式。由于长期过着流亡生活,无法当面与子女沟通,他便时常通过书信,表达对子女成长的关爱,表达对子女的期望。这一封封书信就像微信、微博一样,架起了他与子女们沟通的桥梁。

梁启超没有授业,但却一直在传道解惑。而这正是子女成长过程中,最为需要的。梁启超作为父亲、作为长者,就是靠这一点一滴,靠细心耐心,培养出了最出色的子女。

所以,作为父母,教孩子学业或安排孩子的学业,并非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应是与孩子心的交流

“世界读书日”,我希望能让孩子读一本活的“百科全书”!

再比如,被称为“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的苏门三父子,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同列唐宋八大家,但苏轼的艺术成就最高,而苏辙的官做得最大

如果单纯从成就上看,虽然苏洵在历史上值得称道,但却“输”给了自己的两个儿子。不过,这也正是父母所期望的,否则,历史上的伟人都必须有强于己的父母,那么,教育也就失去了意义。

“世界读书日”,我希望能让孩子读一本活的“百科全书”!

其实,苏洵教育两个儿子时,起初并不顺利。尤其是苏轼,小时候十分贪玩,不爱学习。于是,苏洵想了一个办法,经常拿着一本书在看,但就是不让苏轼看自己在学什么。

久而久之,苏轼勾起了好奇心,也开始专心阅读。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看的书越来越多,学识也越来越大,因而才能取得如此成就。

由此可见,苏洵作为父亲是十分出色的。他没有采取强迫的方式,而是抓住孩子成长期的特点,通过诱导的方式,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可谓是古代一位深谙儿童教育之道的专家了。

“世界读书日”,我希望能让孩子读一本活的“百科全书”!

与梁启超一样,苏洵关注的不是孩子学了多少知识,而是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因为只有自己想去学,才能有所成就。否则,单纯靠父母教,孩子是很难超越父母的成就的。

“世界读书日”,我希望能让孩子读一本活的“百科全书”!

今天的社会发展更快,知识更新更快。但教育孩子的基本道理没变,基本规律没变,只是形式发生了变化。我们获取知识的方式更便捷,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多样。

相信即使是现在最著名的专家,也不敢与梁启超、苏洵及其子女们相提并论。我们无法达到他们所达到的成就,但是他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却是可以学会的。

“世界读书日”,我希望能让孩子读一本活的“百科全书”!

我觉得,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与孩子共同成长和进步。因为只要父母树立了榜样,孩子才会更有前进的动力;只有父母用心陪伴,孩子才会感受到爱和关怀。而这一切,完全可以转化到陪伴孩子的学习过程中。

我期望,未来自己能够成为孩子“活”的“百科全书”。每天与她一起阅读、一起学习,既要了解她学习的进展,又要为她的成长而学。

既要学她所学的,以便能更好地解决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又要学对她成长有益的,她所不了解的知识和道理,变成她手中“活”的书籍,可以随时供她取用。

相信,在这样的陪伴下,即使孩子没有取得多大的成就,我们共同成长的经历也是最难忘的、最值得纪念的,这样的人生应该是有意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