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C+最後關頭墨西哥退出,未來兩三年油價再難破60美元?

當地時間4月9日,美股收盤上漲,從一週走勢來看,三大股指漲幅均超過10%。But,大盤的喜訊與能源股無關:美國能源股盤中隨油價上漲衝高,之後回落轉跌,全線走低。

這源於OPEC+談判結果:經過長達7小時的馬拉松式談判,OPEC+終於達成了有效期兩年的減產協議草案,首階段於今年5、6月份減產1000萬桶/天,後續減產規模有所降低。但這一史上最大規模的減產協議不及市場預期。

“確切來說,初步協議達成的1000萬桶/天的減產規模基本是符合此前市場預估的,但是現在由於疫情的影響,這個規模的減產仍然無法改變原油供需失衡的局面。”南華期貨原油分析師袁銘告訴財視中國記者。

不過,雖然達成了初步減產意向,但部分產油國之間仍然存在分歧(墨西哥最後關頭拒絕減產並離開會議),OPEC代表宣佈將在週五重啟談判,同日將舉行的G20能源部長會議亦是焦點。作為金融資管行業媒體,財視中國對此次會議密切關注,並就幾個投資者關注的問題進行了專家連線採訪。

減產2000萬桶/天更符合市場期待

雲南國際信託副總裁毛劍輝告訴財視中國,石油市場是一個供需相對平衡的市場:“原先每天的石油產量大致在均衡線的上下300萬桶浮動,但疫情發生後,全球對原油的需求下降,偏偏之前沙特由於與俄羅斯談判破裂宣佈增產,這就導致了油價大幅下降。個人認為現在減產1000萬桶/天只不過是抹去了沙特增產的部分,所以肯定是不夠的,在此基礎上再減產1000萬桶/天,基本能達成現階段的供需平衡。”

多位業內人士持有相似觀點,如國信期貨研究諮詢部原油分析師範春華就表示,減產數量超過2000萬桶/天且儘快執行,才能有效改變當前供需失衡的狀況。

昨日盤中,由於傳出OPEC會減產2000萬桶/天的消息,油價隨即暴漲10%,由此也印證了業內人的看法,不過申銀萬國期貨能化研究員董超在接受財視中國記者採訪時表示,“2000萬桶/天”是最樂觀的情況:“由此推算,減產1500萬桶/天市場比較容易接受,雖然這不能完全解決供需差。”

但並非所有人都對1000萬桶/天的減產規模如此悲觀。“由於疫情影響,許多機構預估二季度原油需求下降約2000萬桶/天,從絕對量來看,1000萬桶/天並不能完全扭轉當下供需失衡的局面。但也要考慮到因低油價而被動減產的數量,所以我們認為在主動和被動減產的推動下,市場會逐漸恢復。”袁銘談到。

未來兩三年油價難突破60美元

受OPEC+談判的影響,美、布兩油隔夜大起大落,經歷了暴漲10%到暴跌10%的轉換。今天OPEC+繼續談判,還有G20能源部長會議,美國、加拿大等主要產油國是否表態加入減產,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油價走勢。

3月末,美油盤中一度跌破20美元,但這一極端情況未來出現的概率很低。範春華對財視中記者表示:“未來原油價格走勢,短期供應端看產油國之間聯合減產的力度和執行情況,如果聯合減產失敗或者執行不到位,那就要看低油價倒逼虧損油企被迫減產的數量,若疊加全球疫情反覆惡化,WTI油價有可能再次跌破20美元,但由於絕對價格已經非常低,很多油企已處於虧損狀態,庫存飽和導致原油開採出來後無處安放,所以20美元以下預計不會維持太久,今年2-4季度預計WTI原油價格主要在20-40美元區間運行。長期主要看疫情對經濟的負面影響何時完全消退、全球能否快速復工復產。”他還補充,除了基本面供需,原油價格還受中東地區地緣局勢變化以及美元購買力等因素影響,不確定因素較多。

“從物價看,20美元/桶已經比80年代10美元/桶還要低了,沙特的產油成本都在8美元/桶,因此即便出現,也不會長期維持在20美元以下。”毛劍輝對財視中國記者說道:“今天的兩場會談只能達成部分一致,不可能消除所有分歧,個人認為美國不會實質性加入減產,但油價降低會影響到其頁岩油供給,市場可能會適當自行調整。而部分一致和分歧最終會反映到油價上,所以我認為未來兩三年油價很難突破60美元,大概率會在30-50美元之間徘徊。”

類似地,董超也認為油價再度跌破20美元的可能性不大,但“未來一年內油價難有明顯起色,將在30-40美元之間震盪,之後才會緩慢上升,可能回到50美元以上。”

不過,袁銘要更樂觀一些:“這個協議表明供給端再次祭出約束機制,同時影響需求的疫情也沒有發展到超市場預期的不可控,所以我們認為短期油價仍會繼續磨底,而隨著疫情過去、需求逐漸恢復,油價也將逐步恢復到比較正常的水平。”

OPEC+、G20難達成理想協議

石油價格戰僅僅開打一個月,主要產油國就願意坐下來共商挽市之策,說明各方都意識到了談判的必要性和緊迫性,誠意毋庸置疑。但正如毛劍輝所說,想要完全消除分歧、達成一致,可能性較低。

董超直言,儘管OPEC希望G20做出日減產500萬桶的承諾,但由於美國,“G20不太可能談出理想結果。不過從OPEC的表述看,無論G20會議結果如何,他們都會減產。如果G20能達成協議,對油價或將起到利好,但若其沒有推出減產500萬桶/天,可能造成後期油價3-4美元的跌幅,甚至更多。”

“過低的油價對產油國各方都不利,即使不主動減產,低油價持續一段時間後,產油國也會被迫減產,所以產油國達成一致減產的可能性還是非常大的,即使美國不加入。”範春華告訴財視中國記者:“但最終減產總量和減產持續時間可能存在分歧,若減產數量不及預期,對短期供需可能影響不大,但仍有利於改善遠期的供需平衡。若最糟糕的局面出現——沒有達成減產協議,國際油價只能通過市場手段,低油價倒逼虧損企業減產甚至破產倒閉,從而形成新的供需平衡,而此期間的低油價持續可能會加速美國頁岩油企業的兼併重組。”

在毛劍輝看來,只要不爆發地緣政治衝突,低油價對中國而言是好事:“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石油進口國,當石油價格降低,在全球寬鬆或中國國內放水的時候,有助於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物價、對抗通脹。通脹一旦發生,對中國經濟影響嚴重;若不發生,中國就有較大的寬鬆空間,可以通過投資來對沖疫情對經濟下滑的影響,對我國整體經濟是較大的利好。”

財視中國創立於2014年,是國內前沿的金融財經媒體。為社會菁英人士帶來實時深度的金融財經行業解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