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典籍-脉经语译

作者简介


传统典籍-脉经语译


沈炎南(1920-1992),浙江省慈溪县人。1940年毕业于中央国医馆,后悬壶重庆,以其精湛医术名噪一时。1945年至1948年间兼任中央国医馆编审委员,创办《新中华医药月刊》,亲任社长,为捍卫中医事业奔走呼号。1948年秋受聘为香港中国国医学院教授。1956年调至广州中医学院(今广州中医药大学)任教,1978年被广东省政府授予“名老中医”称号,1982年被卫生部聘为高等医药院校中医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

沈炎南从事中医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50多年,主要著述有《肺病临床实验录》、《伤寒论医案选评》,主编《温病名著精华选析》、《脉经校注》,参与编写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内经讲义》、高等中医院校教学参考丛书《内经》、《中医大辞典》等教材和医著。并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沈氏对经典著作研究颇深,尤其对《内经》、《难经》的研究有独特的见解,强调要将经典理论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去;对《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等著作,广泛涉猎,博采众长,灵活运用;崇尚脾胃学说,擅治奇难杂病,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有独到之处;重视中医文献的整理研究工作,为发展中医事业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内容简介

《脉经》为西晋王叔和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脉学专著。全书十卷。前九卷分为97篇,第十卷不分篇,为手检图21部。本书论脉,其内容涉及面相当广泛。举凡脉形脉法部位,三关病候治宜,三部九候脉证,脏腑脉候主病,百病生死脉诀,四时损至脉证,平病怪脉辨疑,脉辨妊娠男女,扁鹊华佗妙诊,《内》、《难》、《伤寒》精论等。本书首列脉形状指下秘诀一篇,将各种脉象归纳为24种,确立了脉象的基本标准,从而肯定了《难经》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指出了男女妇孺脉象之异,突出脉之阴阳虚实,凭脉参证以诊治疾病。《脉经语译》是王叔和《脉经》的第一部语译本。语译的依据是沈炎南主编的《脉经校注》,语译以直译为主,保持了原文主旨。直译中难以表述的字词,均予以注释。书中各篇篇首均设提要,简述其内容大略总之。

流传版本

本书1993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13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再版,收入《中医古籍整理丛书重刊》。


声明:内容源于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编辑:研究会秘书处会员服务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