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年间私塾:老师地位不高,薪俸微薄,而且没得休息日!

解放前,私塾是进行教育的主要形式。即使在提倡新学的民国年间,私塾仍普遍存在。那么,私塾究竟是怎样一种存在?

民国年间私塾:老师地位不高,薪俸微薄,而且没得休息日!

类型:“散馆”与“专馆”

民国年间,私塾大体可分为“散馆”与“专馆”两种。

所谓“散馆”,一般是指生源为不特定对象的学馆。一般两种情况,一是设在塾师家中,招收学生上学;一是由地方人士借庙宇或祠堂设塾,延请老师执教,招收附近的学生就读,学生自带桌凳。

民国时期,“散馆”在地方各县城相当普遍。一般散馆很少女子就读,因为在旧社会里女子受旧礼教的束缚,不能与男子同等享受学文化的权制。

民国年间私塾:老师地位不高,薪俸微薄,而且没得休息日!

有的散馆由各就读学生的家长推举本地有声望的人作学董,以总其成。一般大约在开学一个多月后(多在农历二月),由老师或学董准备烟茶(也有准备简单酒食的),约请学生家长议学,共同商议各个学生应担的学费。

民国初年,每个学生全年平均约交学费铜钱一千至三千文,也有少交至五百文的(每千文铜钱约折银币一元),后因物价上涨,年有增加。

当时议学有一个自然形成的规矩,那就是:贫穷学生少交,富家子弟多交;初发蒙的可少交,程度高的多交。学费的多少全由塾师和学董及家长民主商议决定。塾师的总收入则视学生多少及贫富为转移,没有固定的数额。

议定的学费每年端午和中秋节日两次交清。也有在议学后一次交清的。并在以上两个节日给老师送节礼(如糕点、面、肉等)、也有折送现全的。

发蒙学生初上学时,除向孔子牌位和老师磕头表示尊孔尊师外,同时还需给老师送上简单的酒食和红包礼:用红纸封铜钱四十至五十文,这是塾师的外快。

总的来说,塾师的薪俸是微薄的。当时的塾师大部是寒士,因迫于生活,才谋求教私塾的职业。所以前人有“穷不习武,富不教学”的说法。

民国年间私塾:老师地位不高,薪俸微薄,而且没得休息日!

“专馆”,是比较富裕之家,为了儿子前途,延聘老师在家中设塾,教授其子女及侄辈读书。

专馆的学生人数比散馆人数少些,有的五六人,有的十五六人。事先由东家(即家长)同老师双方商定,然后由东家向老师送聘书,每年脩金约四十至五十千文。也有较多或较少的,视老师的学识为转移。老师的食宿由东家供给,开学和散学的日期及假日与散馆同。

端阳和中秋两个节日,则由东家备办酒席招待老师,不另送节礼。如东家亲戚的儿子搭学,大都不交学费。其他搭学生的学费则归老师所得。以上情况在立聘时即先行商订。

专馆老师,一般任期一年,如续立聘书,则继续教下去。如果到了农历的冬月老师没有得到聘书,则另谋他就。

一般来说,专馆的老师住在立聘人家中。䦅食由在校学生按人头轮番供给。各个东家希望老师细心教自己儿子读书,必讨老师的欢欣,凡老师转到自己家用,每天都是三酒三荤,务使老师满意。

内容:传播孔孟学说

私塾一般都是教古书,以传播孔孟学说为主,无统一教材,教学内容由塾师的好恶和学生的文化基础而定。

通常开头发蒙就读《三字经》,因为此书是三字韵句,包罗万象,开头就是“人之初,性本善”,读起来比较顺口,在封建社会里把《三字经》誉为“小型中国通史”或“小型百科全书”。接着就读《幼仪》,即《天生物》,也是三字韵句。这两本书是当时儿童的礼教典范,读熟以后,再读一些杂书,即开始上四书。

民国年间私塾:老师地位不高,薪俸微薄,而且没得休息日!

“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论语》共二十篇,是孔门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语录体文本;《孟子》共七篇,内容是讲道德、说仁义;《中庸》乃子思所作,阐述“中不偏、庸不易之说;”《大学》,曾子所作,内容讲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在当时的习惯,先读《大学》、《中庸》、继读《论语》、《孟子》。

四书读完以后,就读“五经”,即《诗经》、《书经》(又名《尚书》)、《易经》、《礼记》、《春秋》。《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内容有“风”、“雅”、“颂”三个部分;《书经》,即《尚书》,是记载上古的史书,有“尧典”、“皋陶谟”、“伊训”、“酒诰”、“大诰”和“文侯之命”等篇;《易经》即《周·易》,内容是记载占ト、推断吉凶祸福的书籍,因文义晦涩难懂,读者甚少;《礼记》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春秋》也是一部古典史书,用笔有褒贬,记事分善恶。传述《春秋》有《三传》,除《左传》外,还有《公羊传》《谷梁传》;当时私塾学生一般读经孔子删改过的左丘明写的《左传》。

民国年间私塾:老师地位不高,薪俸微薄,而且没得休息日!

在读完“五经”以后,还要深造,再读诸子百家及各代的史籍。有的学生在读“四书”、“五经”的同时,还读“唐、宋诗词”、《幼学琼林》、《声律启蒙》、《五字纲鉴》等书。

一所私塾的学生程度各异,有初入学的蒙童,有读书数十卷能文能诗的年长学生。

塾师:全年休息不超过五天

一个塾师必须以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去教全塾不同程度的学生,其工作十分辛苦。

每天早上,塾师要主持学生背生书、熟书各一次,上午背生书二至三次,下午背生书一至二次;生书读熟后,还需检测学生背包本(即把所读生书从头至尾一次背诵完毕),如无一点错误,随即另上新书。

民国年间私塾:老师地位不高,薪俸微薄,而且没得休息日!

每天正午,要教学生写毛笔字,并逐一进行“圈评”。有的老师还要给程度高的学生出对子、改对子、讲书,教学生缀句、习作,并进行奖评。

古书无标点,要由塾师断句后教给学生,正如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所谓“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逗)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集全部教学程序于一身,成天忙碌不堪。

私塾老师基本上无休息日。因为私塾大都在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至二十日间开学,腊月十六日至二十日间散学,全年教书十一个月,无例假和暑假。塾师仅能在端阳和中秋或者重阳(农历九月初九日)三个节日各休息一天,孔子诞辰(农历八月二十七日)休息二至三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