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山″一詞的由來

"靠山″這一俗語,是指人們依靠的對象,即比喻依恃的人或勢力。


"靠山″裡的山字,並非指高山,而是指一個人。追根溯源,"靠山一詞,出自唐代,來自安祿山篡唐的故事。


據說,唐玄宗時,唐朝將領胡人安祿山,生性機靈聰慧,在皇帝面前裝得頗恭順,還請求當上了楊貴妃的養子,騙取了李隆基、楊貴妃的好感和寵信。


後來,唐玄宗就產生了提升安祿山為宰相的念頭。並讓時任兵部侍郎.大常卿的張洎擬寫提升安祿山的草詔。

右相楊國忠聽說後,便向皇上進諫,不要重用野心勃勃的安祿山。


於是皇上就不讓張洎擬寫提升安祿山為宰相的詔書了。

張洎和安祿山是好朋友,關係非常密切,很快就把這件事告訴了安祿山。


一次,張洎與在京任職的大詩人李白談起了同安祿山交往的事。李白直言不諱地說:"我看胡兒(指安祿山),有謀反的心,他的野心很大,到時會連累你的。你千萬不可靠山(指安祿山)!還是靠近皇上吧!″張洎連連點頭稱是,並不再與安祿山來往。


過了一段時間,於唐朝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被升至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的安祿山,果然在范陽起兵造反,和胡人史思明統領15萬大軍,發動了"安史之亂″。


這時,張洎因聽了李白的話,卻仍然得到唐玄宗的重用,沒有受到任何牽連。

後來,張洎又見到李白時,深有感觸地說:"幸虧我沒有靠山啊!"

從此,"靠山″一詞,流傳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