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南木特”藏戲數字化保護享“活態傳承”

中新社蘭州4月26日電 題:甘肅“南木特”藏戲數字化保護享“活態傳承”

中新社記者 徐雪

作為藏曆新年裡草原上的“硬核”文化大餐,擁有數百年曆史的“南木特”藏戲今年因疫情取消了各地展演。“意外”閒暇的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文化館館長旦正加和其團隊,利用這段時間對近年陸續完成“數字化”保護的藏戲進行研究和整理。

“南木特”藏戲也稱安多藏戲,18世紀始發於“世界藏學府”拉卜楞寺,是以歷史人物傳記,或民間故事中的傳奇人物、民族英雄為素材,具有生動情節、完整結構的一種戲曲藝術表演形式。2011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旦正加說,目前,南木特藏戲根據各地的唱腔、舞蹈特色等進行“數字化”保護,實現了區別記錄和分析。此外,為了“活態傳承”南木特藏戲,當地還推出了“藏戲進校園”等活動,鼓勵學生利用課餘時間編排藏戲。

55歲的昂傑是甘南州合作市佐蓋多瑪鄉的南木特藏戲傳承人,從小在馬背上長大的他身材魁梧,能歌善舞。“一有時間就會琢磨藏戲!”30多年來,昂傑在當地一個民間藏戲團“挑大樑”,並於近年成為團長。

昂傑26日向中新社記者回憶說,該民間藏戲團成立於1979年,當時沒有電視廣播,牧民的生活比較單調,他們自發籌集了6000元人民幣購置了簡單的布料和道具,並邀請了藏戲老師傳授理論知識和演藝技能。經過緊張排練,在1980年春節迎來了該鄉第一部民間藏戲《松贊干布》。

“那時周邊的牧民都來觀看,在歷時5天的演出中,共排演出3場《松贊干布》,場場爆滿。”昂傑對那一天記憶猶新,那也是他第一次登臺演出,在劇中扮演一名獵人。隨後,藏戲團開始到甘南大草原進行巡演,逐漸“走紅”後解決了資金短缺的困境,開始進入快速發展時期。

這些年,在昂傑的帶領下,藏戲團走出草原參加了多次展演活動,並在交流中不斷進行改進。藏戲如何傳承下去?昂傑近些年也在尋找下一代的傳承人,他從藏戲團扮演獵人的藏族小夥完代克身上看見了當年自己的“影子”。(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