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全球疫情,我国燃料电池客车产业该如何应对?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根据中汽协数据,2020年一季度,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83辆和207辆,同比分别下降19.7%和7.2%。其中,1月份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为145辆和171辆;2月份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均为0辆。3月份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8辆和36辆,产量同比增长5.6%,销量与同期持平(见下表)。

疫情在国内虽得到有效控制,但全球疫情形势依然非常严峻。2月份遭受重创的我国燃料电池汽车制造企业,在3月份已逐渐恢复生产经营,车辆产销情况明显好转。业内人士认为,2月燃料电池汽车产销为“0”的情况是受春节假期和疫情影响的特例,和产业的正常发展没有关系。

疫情过后,我国氢燃料汽车产业就会逐渐恢复正常。预计二季度会有较大的复苏,但难以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在仅考虑国内因素影响的情况下,随着各项支持和促进政策的陆续出台,结合燃料电池汽车行业企业的积极努力,下半年燃料电池汽车行业的销售水平有望恢复或超过去年同期,但仍将受到全球疫情防控进展的不确定因素影响。那么,在全球疫情下,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我国氢燃料电池客车(汽车)产业该如何应对?

一、提高对产业链的控制力,构建产业链安全体系

国内疫情持续好转,将促使全球氢能产业链向中国市场转移,产业链集群化将是本次疫情下产业链重构的重要特征。疫情对全球化的冲击,再次提醒我国,要提高对产业链的控制力,构建产业链安全体系。毫无疑问,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影响,氢能产业面临市场需求骤减、资金短缺、供应链停滞等考验,但与此同时,随着国内疫情持续好转,新一轮的产业变革正在到来,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链正在加速重构。因此,作为我国氢能源汽(客)车产业链,要把握住好时机,提高对产业链的控制力,构建产业链安全体系。

二、国内目前疫情尚未完全结束,氢燃料客(汽)车产业应以“现金为王

燃料电池汽车(主要是客车和物流车)是目前氢能应用最重要的领域之一。根据中汽协的监测,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今年以来,燃料电池车产销出现大幅下滑,产业链几乎陷入停滞状态。受疫情全球蔓延影响,来自欧洲、东南亚等国的供应商基本上处于生产停滞,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内供应链。除了供应链,现金流更是压在氢燃料汽车产业链上中所有企业肩头的一座大山。氢能行业大部分是中小型或初创型企业,财力本不是太雄厚,虽然政府出台了相关金融扶持政策,但这些政策能否真正能让这些中小型氢燃料电池产业企业扛过去,也充满一定变数。受此次疫情影响严重的区域,虽然正在有序恢复生产,但项目施工、运营推广仍未完全恢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订单的及时交付。

放眼全国乃至全球,短时间内,氢能供应链都面临断供局面,一些中小型企业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不断增大。在这段疫情特殊时期,氢能市场、资金、供应链面临考验,企业对现金流的控制是重中之重。企业在节流的同时,也要把握开源机遇,比如及时跟进各级政府出台的救困政策,积极利用科创板等融资平台,增强融资能力。总至,目前环境下,国内氢燃料汽车产业链中的企业应以“现金为王“,以降低经营和市场风险。

三、氢燃料客车产业链上下游应更加开放,实现信息共享、增强技术交流,培育我国自主的产业链体系,降低成本,促进关键零部件的性能提升,提高国际竞争力

毋庸置疑,在这场全球的疫情危机之中,既隐藏着风险,也孕育着机遇。尽管我国目前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一直依赖进口,与此同时,国际采购本身就具有成本高企、供应不稳定等劣势,如今,国际供应链的断裂恰能在一定程度上倒逼国产零部件发展,让更多的国内零部件供应商得到提升技术的窗口期以及商业合作机会。

业内专家认为,受制于技术壁垒、产业基础薄弱和整体投入规模小等因素,燃料电池相关前沿技术仍主要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目前,虽然不少企业致力于国产化研发,但由于选择惯性,国内厂商难以获得批量化订单的机会。对此,我国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上下游需更加开放,各类企业实现信息共享、增强技术交流,才更有利于整个产业的高效发展,从而促进国产关键零部件的性能提升、成本降低,培育中国自主的产业链体系。产业链上下游需更加开放,实现信息共享、增强技术交流,培育中国自主的产业链体系,尤其是在燃料电池等核心部件的性能、寿命、成本等方面,是我国燃料电池立足市场的关键,只有性能得到肯定才有机会进入市场,从而实现大规模推广应用。反过来,规模化能进一步降低燃料电池成本,形成正向的良性循环,以提高我国氢燃料客(汽)车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四、积极参与产业链重构,布局长远,力争更多国际企业和外商将更多资本投向我国氢能产业链市场,减少对外依存度

此次全球疫情下,氢燃料客(汽)车产业链重构将为中国氢能市场的繁荣和产业链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通过形成产业链集群吸引全球高端制造产业落户中国,会使更多国际企业和外商看到中国氢能产业链发展前景,并愿意将更多资本投向中国市场。

面对新一轮产业布局与竞争,氢能行业应抓住未来2-3年全球产业链重构的重要窗口期,发展新的产业链集群,同时引入全球龙头企业成为布局产业链核心的牵引元素。同时,努力营造以国内需求为主要拉动力的产业循环,保证产业链集群健康发展。

在产业链重构过程中,机会很多,全球资金涌向中国,国内氢能产业链中的企业要努力获得这些资本力量的扶持。燃料电池产业既是新能源产业,也是高新技术产业,相信各级政府在未来定会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的快速发展。

因此,对于我国氢能产业链而言,当前要思考并且要做的是,如何消除疫情的短期冲击,同时布局长远,减少对外依存度。

五、氢燃料客车产业应调整内部管理策略,向做大做强中国氢燃料电池产业链转型升级

比如调整在疫情影响下的2020年销售考核指标与奖惩标准,由追求绝对销量向提升市占率倾斜,由冲锋战转向阵地战转变。从市场规模上说,空间足够大,疫后还会持续增长,从竞争格局上看,仍处在百花齐放状态,但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可能会加速中国氢燃料电池客(汽)产业的优胜劣汰,间接推动2020~2025年中国氢燃料电池产业链转型升级,由做大做强中国品牌,向做大做强中国氢燃料电池产业链转型升级。

总之,面对全球疫情的影响,汽车行业遭受重创,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不稳定,燃料电池客(汽)车产业目前可能会处于相对低迷态势。好在我国近期从中央到地方已在密集出台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措施,新能源汽车市场有望得到明显回升。虽然有诸多的负因子和不确定性,但我们也看到,2020年4月10日国家能源局首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中确立氢能的法律地位、国务院宣布将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长2年、各地氢能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建设。数据统计层面的下跌或停滞只是阶段性的现象,况且这是由于特殊时期大环境所致。在氢能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难免会有艰难险阻,政府和市场也难免需要探路摸索,寻求更优的路径。相信在全球疫情下,逆风进击的我国氢能人必能在未来的征途中做好各种应对,必将迎来氢燃料客(汽)车产业的春暖花开之日。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