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的著力點跟它的名字一樣,重在寄生蟲們的生活境遇與邏輯,富人們只是一個背景板,只要符合常理,需要的時候拿來用即可,這樣對於一個電影來說才是合理自洽的。這部片還有個不合理之處在於,過於強化了這一家騙子的能力,與他們的初始人設其實不符,不該住地下室。
對於男主人,在家庭成員生命受到威脅時,其道德覆蓋極度縮小,正是這種近於冷酷的人之常情要了他的命,但這種“冷酷”幾乎人人都有,這麼優秀的中產人士都如此,更何況普通人。看完這部電影,我認為主角一家,才是真正的寄生蟲吧。一塊石頭抱在懷裡,慾望無限竄升。為了全家獲利享福,不擇手段趕走司機管家,巧舌如簧欺騙社長一家,人的良心何在?
甚至在後者外出露營時跑到其家裡盡情開嗨,對自己的職業有一絲的敬畏嗎?若說社長一家窮兇極惡也罷,可問題是這一家善良到嫌棄傭人有體味,都能成為後者舉刀刺死他的理由。電影名就直接給主角一家定性了,整部電影就是在批判主角一家包括前保姆一家的寄生行為。電影裡面窮人的惡展現的淋漓盡致,那是不是就會引導觀眾認為窮等於惡?沒有正能量導向,全都是陰謀!
把主角家庭所代表的窮人說的忘恩負義,奸詐狡猾,然後這電影就獲獎了。我覺得主人公一家估計部分底層不會代入,因為他們根本毫無道德下限,為了生存不擇手段,而且一家人都是能力和智商爆表的人,這樣的人做正當職業很容易賺錢,然而偏不,頭腦都用在坑蒙拐騙上去了。整部電影其實就是在說窮爸爸和富爸爸的故事,也即貧富差距的猛烈碰撞而引發的一系列反轉。
突然就想起了李滄東的《燃燒》,同樣講的是貧富差距,但是兩人的敘事風格迥異。李滄東的《燃燒》是有錢人鑽進了底層人的世界,底層人不瞭解他們的世界、看法而產生的信息誤差,就好像一個漂浮在上空的謎團,下面的人是看不見上面人世界的巨大謎團。奉俊昊的《寄生蟲》更像是一個深不見底的黑井,上面的人朝下望是一片漆黑的未知恐懼。
這部電影的本質是一個寓言故事,奉俊昊也很擅長拍這種寓言故事,電影中很多橋段不符合現實邏輯但是充滿戲劇張力,所以指責這部電影橋段不和邏輯沒必要,因為導演壓根就不注重這個。我看好多人說這部電影處處是暗喻,但是我覺得奉俊昊導演壓根就沒想暗喻,很多橋段幾乎淺白到明示了,他就是在明明白白告訴觀眾自己的思想,好多人卻故作聰明的解讀。不過說實話這部電影能得戛納全場大獎我並不覺得很驚訝,相反我覺得它本身的水準有這麼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