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黑腐病的發病症狀,條件,傳播途徑和防治方法是什麼?

努力就好


馬鈴薯有黑脛病、軟腐病,沒有黑腐病,題主問的應該是黑脛病吧!馬鈴薯黑脛病又名黑腿病,是以莖基部變黑而得名。此病也可引起塊莖腐爛,也有將此病與其他引起塊莖腐爛的病害統稱為黑脛病。下面我們就聊聊馬鈴薯黑脛病的症狀、發病條件、傳播途徑以及防治方法。

馬鈴薯黑脛病的症狀

馬鈴薯黑脛病的典型症狀是植株莖基部呈黑色腐爛。病害發展由塊莖開始,傳至莖基部,繼而發展到莖上部。匍匐莖和莖部除表皮變色外,維管束也變成淺褐色。病株矮化、僵直,葉片黃化,小葉邊緣向上捲曲。發病後期,莖基部變黑腐爛,整個植株萎蔫,甚至倒伏、死亡。在潮溼多雨天氣,病害發展很快。

塊莖發病是從連接匍匐莖的基部開始。感病初期,塊莖基部略有變色,以後逐步擴大呈黑褐色。嚴重時,塊莖的髓部也變成溼腐,並伴有惡臭味。

馬鈴薯黑脛病的發病條件和傳播途徑

引起馬鈴薯黑脛病的有2種細菌,一是胡蘿蔔軟歐文氏菌亞種,二是菊歐文氏菌。黑腐病的主要侵染源是帶病種薯和土壤,在溼潤的氣候條件下發生嚴重,用病薯播種後,病重者未能出苗就在土中腐爛;輕病薯的病菌隨著幼芽的生長而進入莖部,引起植株發病。黑脛病病菌從病薯或病株釋放到土壤中,可在馬鈴薯根系和其他部分進行再侵染。

感病的塊莖收穫後又成為來年或下一季馬鈴薯的侵染源。此外,病菌可在殘留於土壤中的病薯和其他植株殘體上存活,其不但在馬鈴薯生長期危害植株,收穫期感染塊莖,而且還能在冷涼、潮溼的條件下存活很長時間,甚至可以越冬,成為下一年病害的侵染源。

馬鈴薯黑脛病的防治

播種前,適當晾曬種薯,結合淘汰病爛薯,可加速種薯傷處的木栓化,杜絕黑腐病的侵入。 建立無病種薯生產基地,採用小整薯播種,避免切刀傳染。

選擇排水條件好的地塊種植馬鈴薯,防止土壤積水或溼度過大,避免將馬鈴薯種在過分潮溼的土壤中,以減輕病害危害。

種植抗病或耐病品種。品種間對黑腐病的抗病性有較大的差異,有的品種抗病菌侵入性較強,有的品種抗病菌在植株體內擴展,也有兼具兩種抗性的。

上面我講了馬鈴薯黑脛病的症狀、傳播條件和途徑,馬鈴薯黑脛病的防治。為馬鈴薯種植者提供個參考,水平有限,歡迎大家留言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