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券“上網”,“買買買”提速

2020-04-20 13:15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4月20日電(左宇坤) 4月19日12:00,“武漢消費券”首次搶券活動正式開始,總計23億元的消費券中,5億為政府出資,剩餘18億由相關合作平臺匹配。

這個曾經處在疫情中心的城市,也按下了活躍消費市場、支持復工復產的“快進鍵”。19日,武漢市副市長李強在發佈會上表示,要加快組織發放消費券,發揮消費券的引導作用,鼓勵消費、擴大消費。

為進一步提振消費信心、助力復工復產,梳理顯示,今年3月以來,全國已有超過40個地方陸續發佈了消費券相關政策。

資料圖:武漢市民在超市買菜 郭曉瑩 攝

投一元拉動十幾元,“紅包雨”促經濟效果顯著

4月17日,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毛盛勇表示,從浙江、江蘇的一些地方來看,推出消費券政策以後,對於擴大當地的居民消費、擴張市場起到了比較好的作用。

支付寶方面發佈的信息也顯示,南京、杭州、鄭州等首批通過支付寶發放的地區已經顯現出明顯的“乘數效應”。

作為較早推出消費券的城市,浙江省杭州市商務局的數據顯示,杭州消費券兌付政府補貼3.03億元,已帶動杭州消費32.50億元。

手機上申領杭州消費券頁面。中新社記者 黃慧 攝

河南鄭州發放的消費券也讓民眾“賺到了”。河南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支安宇17日表示,鄭州市發放的首批5000萬元普惠性消費券,截至4月7日,核銷1427萬元,拉動消費1.87億元,拉動效應達13倍。

據微信支付公佈的信息,3月底,湖南省總工會通過微信小程序發放消費券後,至4月7日,湖南線下微信支付消費增長270億元;深圳市羅湖區4月1日首次發券,僅6天帶動消費超30倍;山東青島市城陽區消費券上線後,帶動消費14倍。

“消費券或可讓消費增速超過8%。”據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測算。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8580億元,同比下降19.0%。其中,3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450億元,下降15.8%,降幅比1-2月份收窄4.7個百分點。

消費已經連續六年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第一拉動力,在2019年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57.8%,消費券對經濟強大的促進作用也將不言而喻。

紙質券變電子消費券,新技術助力“老模式”

“消費券是通過補貼的方式來刺激消費、釋放消費需求的一種手段。”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連平介紹,“在消費受到抑制的時候,運用消費券的方式能夠比較好地帶動被抑制的消費需求反彈,或者推動它出現恢復性的增長。”

其實,消費券並不是個新鮮事物。

中國首次“觸電”消費券可追溯到2009年年初全球金融危機之時,杭州、成都等地就曾通過向居民發放食品券、健康券、文化券等來刺激消費,均以紙質形式發放。

和11年前相比,此次發放的消費券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紙質券搖身一變升級為“電子消費券”。大部分地區的消費券只能在線下實體店使用,但獲取的方式是由政府APP或支付APP提供申請入口,消費時支付APP提供消費券核銷。

廣東佛山市南海區“促銷費、惠民生”活動月新聞發佈會。 麥熾輝 攝

作為商業的入口,支付APP在消費券發放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包括支付寶、微信支付、銀聯雲閃付、美團、翼支付在內的多家支付機構均以不同形式參與了各地消費券的發放。

據瞭解,目前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用戶均超過10億人,銀聯雲閃付用戶超過2.5億人,龐大的用戶量是各地政府選擇與支付機構合作發放消費券的基礎,支付機構的平臺技術運營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必備保障。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數字經濟與法律創新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許可認為,電子消費券是“升級版的消費券”:“通過互聯網平臺發放消費券的優勢首先在於避免所謂的‘灰色市場’問題,紙質消費券在發放過程中容易出現轉賣等現象,影響最終的效果。”

同時,互聯網平臺的數據有助於政府評估消費券的使用效率,“有了互聯網平臺的介入,也能保證政府的資金流入到真實的場景中去。”許可表示。

電子消費券帶動實體店賺錢、轉型兩不誤

電子消費券技術看似將消費券搬到了線上,但其實最終收益的除了開心“買買買”的消費者,仍然是廣大實體商戶。

新一輪消費券因為選擇了大型生活購物消費平臺合作,具備直接打通線上線下的能力,使用更方便,對消費的拉動作用更明顯。

“你家能不能用消費券?”成了眾多服務業商家每天被問最多的一句話。對於商家來說,最低門檻只要開通收錢碼,就能分享到疫後最大的經濟紅利。

鄭州一家飯店老闆表示,在政府發放消費券後,10天營收增長了20%,桌均客單價從150元提升到180元。

杭州龍門古鎮內的實體店正常營業。範宇斌 攝

據支付寶初步統計,全國已有超千萬實體店商家受益於消費券,帶動了日常營業額,其中9成以上為中小微商家。

微信數據也顯示,湖南省、嘉興市通過微信發放消費券後,受益的小微商戶佔到八成,交易金額增幅明顯,對比2月同期,平均增幅翻了53倍。

除了帶來直接的經濟收益,電子消費券還起到了加速服務業數字化轉型的作用。電子消費券不僅帶來了新用戶,更重要的是覆蓋更多線下商家。

梳理顯示,各地的消費券大多都如同武漢的“5+18”一樣,一部分由政府出資,其他則由平臺匹配,和商家進行聯動補貼。在這一過程中,消費者被引導至線下,但大量商家隨之轉移到線上,起到了定向鼓勵消費者消費和扶持商家的雙重作用。

“4月以來,全國每週平均有近100萬商家開通收錢碼,開始數字化經營第一步。”支付寶稱,在每週新增的百萬“碼商”中,有35%商家來自四線以下城市,餐飲、服飾、傢俱、生鮮、超市等5大行業的實體店是投身數字轉型最多的。

多位經濟學家認為,“隨著消費券發放範圍的進一步擴大,服務業數字化轉型的趨勢也將進一步提速。”(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