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關停、上市公司大額預虧,短期復工無望的電影業還熬得住嗎?

影院關停、上市公司大額預虧,短期復工無望的電影業還熬得住嗎?


文 |指月

4月14日,萬達電影、金逸影視兩家電影院線公司發佈了2020年Q1業績預告,不出預料均宣告鉅額虧損。其中萬達電影Q1預虧5.5億—6.5億元,金逸影視Q1預虧1.45億元-1.6億元。

萬達電影公告提到:“自2020年1月23日至今,公司下屬影院受疫情影響全部停業,同時萬達影視計劃春節檔上映的影片未能如期上映。預告期內公司電影放映收入大幅下降,而固定成本費用支出卻較為剛性,導致公司經營業績出現大幅度下滑。”

近日,一則短視頻被許多電影業內人士轉發。視頻中一頁頁翻過影院的發展歷程,橙天嘉禾銀河影城從2012年9月26日試營業放映《碟中諜4》到2020年1月23日最後一場電影《誤殺》,2752天營業天數,共計164847場電影。

影院關停、上市公司大額預虧,短期復工無望的電影業還熬得住嗎?

因為身處下游產業鏈,院線公司業績情況一貫與電影市場總量有很高的同步性,院線上市公司的虧損業績預告和逐漸出現的影院倒閉潮傳遞出的悲涼情緒,是整個電影行業2020年受疫情影響慘淡現狀的縮影。


短暫的復工,未知的未來

近日一項統計也能看到電影業生存空間的嚴峻程度。據經濟日報報道,2020年初至今,有5328家影視公司註銷或吊銷,是2019年全年註銷或吊銷數量的1.78倍;今年前兩個月,影院類企業新增不到8000家,與2019年同期相比,新增數量下滑25%。

電影業自疫情擴大宣告停業以來成為受影響最大的行業之一,其中尤以產業鏈下端的院線行業受損最嚴重。更讓從業者焦心如焚的是,在國內疫情逐漸好轉、其他各行業都已正常復工的情況下,影院仍因為自身密閉空間聚集的特性遲遲難以恢復營業。

原本在3月中下旬,電影業的復工預熱已逐步開展,中影發佈《中國合夥人》《狼圖騰》《戰狼2》《流浪地球》《何以為家》五部電影片單並調整分賬至影院方100%,此後光線、博納也在3月底發佈了片單,網上流傳《指環王》《哈利波特》等經典進口電影也有望復映。

雖然老片復映很難取得實質性的盈利,期間全國單日也不過數萬元票房,但作為前期的積極信號,老片復映自有其價值。然而3月底,一則“所有影院暫不復業”的通知消息迅速結束了這次短暫的營業恢復。

影院關停、上市公司大額預虧,短期復工無望的電影業還熬得住嗎?

而後續何時可以開工沒有任何確切的消息。就在4月15日,中國疾控中心發言中仍然強調了“影劇院、遊戲廳等娛樂性休閒型場所暫不開業”。短期內,影院等線下娛樂場所仍然看不到恢復營業的希望。

影院關停、上市公司大額預虧,短期復工無望的電影業還熬得住嗎?

據西部證券研究,近五年,春節檔票房佔全年票房比例從5%升至9%,一季度票房佔全年票房比例約在30%左右。如果說春節檔的缺失讓電影公司損失慘重,後續的繼續停業很可能會讓大量影院、小型電影公司走向倒閉。


阿里影業虧損擴大,華誼面臨退市,上市公司們熬得住嗎?

除了文章開頭提到的萬達、金逸兩家院線公司,其他電影產業鏈相關公司同樣不好過。

4月9日晚,阿里影業發佈盈利警告,預計在截至2020年3月31日止的財年內,歸屬於公司所有者的淨虧損約為11億-12億元。較上一財年虧損額同比擴大近4倍;華誼兄弟預計今年一季度將虧損1.38億-1.43億元,同比擴大47%-52%;光線傳媒預計Q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000萬-4000萬元,同比下降56%-78%;貓眼娛樂雖未有最新業績披露,但貓眼娛樂CEO鄭志昊曾表示,貓眼春節檔退票金額超過2億元,摩根士丹利的最新研報也將貓眼目標價下調了31.82至15港元。

要知道,Q1業績中還包含了疫情之前元旦檔期的不少收入,考慮收入確認的時間窗口,復工無望的影視公司在Q2很可能交出一份更加慘淡的業績。

從上市公司股價情況來看,對電影行業的悲觀情緒也已經到達了一個高峰。原本經歷了2018、2019年的市場調整,電影公司的整體估值本就處於較低水平,而2020年元旦至今,電影上市公司進一步股價下探——

截至4月16日,今年以來院線方面萬達電影股價下跌了14.41%,橫店影視下跌25.36%,金逸影視下跌19.95%;偏向中上游產業鏈的電影公司同樣慘淡,光線傳媒下跌20.17%,華誼兄弟下跌26.13%市值已不足百億;票務平臺背後公司貓眼娛樂今年以來下跌36.82%,阿里影業下跌32.85%。

阿里影業在公告中還提到,除了疫情對2020Q1的業績影響外,公司還針對部分應收款項及投資項目計提了約8億元的減值撥備,因為疫情影響下,有相當部分的合作伙伴面臨運營困難和資金鍊斷裂的風險,公司賬面的應收款項和投資項目存在回收風險。

疫情雖然直接影響的是影院等下游產業鏈,但牽一髮而動全身,電影製作、宣發、票務等等也同樣慘淡,整體市場的縮減是不可避免的。

值得一提的是,上市公司中華誼兄弟、唐德影視、長城影視已經在2018年、2019年連續兩年虧損,如果今年無法盈利則有暫停上市、退市的風險;疫情的影響雪上加霜,這幾家上市公司扭虧為盈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命運一片灰暗。


扶持自救難改困境,院線“硬扛”式洗牌或成現實

4月3日,也就是影院暫不復業的通知過後不久,國家電影局在官網發佈文章提到:“國家電影局協調財政部、發改委、稅務總局等部門,研究推出免徵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以及其他財稅優惠政策。同時,加大對重點影片的創作和宣發支持力度,指導各地出臺幫扶電影企業紓困發展的政策措施。國家電影局還積極組織優質片源,豐富電影網絡供給,滿足人民群眾當前居家觀影需求。”

影院關停、上市公司大額預虧,短期復工無望的電影業還熬得住嗎?

這裡有三個要點——財稅優惠政策;重點影片創作宣發支持並指導各地出臺政策;豐富網絡供給。但不難分析得出,短期內對電影業來說並無實質改善: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是票房5%的專項資金徵收,零票房的情況下本就沒有專項資金產生,而滿足網絡供給則是為滿足觀影需求,同樣與院線損失無關。

許多影院只好選擇銷售爆米花、可樂、薯條、飲料、零食等食品存貨,推出優惠券囤票活動等形式來減少損失和提前收取現金流,但這些自救措施顯然很難改變現狀。

讀娛君認為,處境最危險的仍是院線公司。因為影院的重資產特性,固定成本費用支出更為龐大且基本無法縮減,基本形成了“硬扛”的狀態;位於上游的影視製作公司和宣發公司雖然同樣受損嚴重,未上映的電影項目也可能在未來檔期擠壓,但相比之下仍有一定的止損空間,但同樣考驗公司的現金儲備能力。

既然是“硬扛”,大院線和小影投誰扛得住顯而易見。頭部公司如萬達電影2019年Q3賬面顯示貨幣資金科目餘額為23.55億元,而據投中網報道,國海證券傳媒分析師提到:“小影投公司真正的至暗時刻還沒有來臨,等到真正復工之後,如果影院的進項依然覆蓋不了之支出,現金流又不能支撐2-3個月,才是這個行業真正的出清時刻。”

類似2018年星美院線“關店潮”的情況大概率會重現。影院、銀幕數在2019年上半年已經出現下滑,2020年恐怕會進一步下降,隨著2020年疫情讓更多影院倒下,整個行業的調整洗牌在所難免。

但無論如何,院線本身的價值仍然真實存在。停工期間,僅有《囧媽》《肥龍過江》等少數院線電影採取了網播形式,並未形成大規模潮流和影響力。此外,影院的價值還在於帶動其他商業的“場景化”能力上,這一點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改變。

影院關停、上市公司大額預虧,短期復工無望的電影業還熬得住嗎?

觀影意願方面也有積極消息,據燈塔研究院《2020年中國電影市場復甦策略報告》顯示,8成觀眾對影院觀影意願強烈,近半數用戶表示疫情結束後觀影頻率會有提升;貓眼研究院第二期觀影意願跟蹤調查顯示,超過七成觀眾“非常期待”或“比較期待”去影院觀影,六成以上“非常關注”或“比較關注”影院復工和影片上映相關資訊,衛生防控措施、票價優惠與新片上映是三大核心影響因素。

影院關停、上市公司大額預虧,短期復工無望的電影業還熬得住嗎?

但一切的源頭還是疫情的威脅無法消除。像橙天嘉禾銀河影城這樣的傷感告別和電影從業者的焦慮困局也只能等看到“復工時間表”那一刻,才會有希望和曙光了。

*原創文章,轉載需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