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從來都是“用腳”投票。全球持續疫情防控進入艱難期,美、日有關方面相繼透露信息,政府將實施發搬家費動員在華的本國企業捲鋪蓋組團回老家計劃。全球供需鏈各中心兩端集體相繼停擺,艱難復工,復產艱難,穩住產業鏈、控制供應鏈、握住價值鏈等成為全球熱搜,世界人民認識到類似口罩、呼吸機、防疫物資並不高深的產品,好像只有中國一家能生產。發達國家猛然意識到製造業“歸化”好像是長治久安的最好選擇。
企業戰略決策都要算大賬。市場經濟,市場具有內生配置資源的決定性功能,穩定盈利和盈利預期是全球製造業向某個國家和地區轉移優先法則,成本、利潤、效率和安全等因子是企業全球配置資源函數的一級變量綜合評價指標。特殊時期跨國企業雖然有國別情節和臨時政治性,若不能保持可持續賺錢,股東就會用腳投票。類似美、日推出的只給安家費,不給取暖費做法,把赤道附近的人拉到地球北極過冬,聽起來就不靠譜。
生物進化都是基因選擇的結果。候鳥遷徙路線在地球上就五條南北通道,這也是生物進化過程中適者生存的最優目的地選擇。候鳥遷徙過程中要考慮的因素包括:時間、路徑、食物、棲息地、繁育、天敵等因素。候鳥會牢牢記住,南北季節氣溫週期來臨時還要原路返回,候鳥遷徙千辛萬苦就是為了自我生存種群進化。辦企業選在哪需要考慮的因素非常多,如:人才、資源、技術、資金、市場、競爭、法制、文化等等。
任何一家跨國企業都知道,股東利益至上是企業種群生存進化的不二法則,離開這個基石企業就沒有存在的基本邏輯,只要不能保證利益最大化和可持續發展,僅僅靠任何短期的利益誘餌都不會起作用。風雨過後的彩虹必將在東方首先開始。幾十年形成的國際間高依存度的產業鏈慣性,強行脫鉤沒有贏家。當前歐美疫情形勢還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全球經濟大蕭條的呼聲此起彼伏,以美國、德國為中心的高端製造業產業鏈供應鏈已經停擺,三年之內能不能走出泥潭都不好估測,想把設在中國的中低端製造業拉回國內企業也是有心無力。另外,中國是歐美高端製造業零部件產業鏈和價值鏈最大需求中心,假設如願掏空中國製造業全產業鏈心臟,最終也就丟掉了中國強大消費市場。
全球產業鏈因疫情加速離開中國缺乏邏輯。近年來中低端製造業產業鏈向東南亞及中國周邊轉移趨勢確實明顯。本次疫情對這些國家的影響還有待觀察,這些相對產業落後的國家一旦經濟社會停擺,復工復產和產業鏈安全穩定面臨的挑戰將更深刻和長遠。中國政府疫情控制措施及時得當,全產業鏈復工復產率先推進,這些國家和地區若疫情不能得到及時有效控制,也許原本從中國轉移出去的企業將面臨去留再次選擇的問題。
制度優勢亟待轉化為市場經濟優勢。面對疫情蔓延引發的全球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強烈撕扯局面,用事實詮釋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深刻內涵,疫情的影響倒逼中國改革的決心更加堅定不移。構建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建立現代化市場體系,發揮市場再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做大做強國內市場,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釋放國內有效需求,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自己不犯錯誤是別人沒機會的理由。隨著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的進一步加快,全球企業家比較之後一定會承認,中國還是世界資本最安全的去處,是高科技成果產業化最好的去處,是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服務鏈全要素最齊備的去處,也是全球產業佈局綜合性價比最高的去處。中國取代日本、韓國等國家成為亞洲製造業產業鏈、供應鏈和需求鏈中心是經歷四十年改革開放取得今天的中心地位,歐美和日本等國家策劃全部撤出或全部轉移出中國的設想,三五年內,其實很難找到資源、要素市場和承接能力完全符合預期的國家和地區。總之,只要自己不走“閉關鎖國”的回頭老路,自己不故意犯“左腳踩右腳”的低級錯誤,有關國家的所謂一廂情願的“脫鉤或脫鏈”計劃是不會實現的。 美、日提出組團“脫鏈中國”的說法,提醒中國更加堅定改革開放的決心,進一步強大國內消費市場,邁向高質量發展步伐更加堅實。
可以設想,如果有一條前提假設能成立,他們的計劃短期就能實現。即:企業不為了賺錢,完全是在做政治。但試問,當今世界有多少這樣的政治性的企業存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