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宏观李超点评3月进出口数据:短期出现衰退式顺差或小幅逆差的概率较高

文 |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李超 执业证书编号:S1230520030002

内容摘要

>> 核心观点

3月出口超预期修复,进口回升至0以上,呈“改善型”顺差特征,带动一季度实现逆差转正。出口超预期源于,国内供给能力修复的利好大于海外需求回落的利空;内需提振辅以贸易商抢进口带动进口数据转正。二季度,全球疫情继续发酵,我们认为,外需下降或拖累出口,海外供给受限可能压制国内需求对进口的提振,预计呈现衰退式顺差和小幅逆差的概率较高,国际收支处于紧平衡状态。

>> 出口:海外冲击扰动小,供给释放助回升

出口超预期回升,3月人民币计价货物出口同比增速-3.5%,前值-15.9%, 去年同期21.0%,市场一致预期-12.8%。2月出口数据低迷时,我们提示疫情导致国内供给能力受限,出口数据承压,这一逻辑的变化成为3月出口回升的关键。3月以来国内进入“内防反弹+外防输入”的防疫后期,疫情扰动下降,企业复工复产有序进行,供给能力的回升成为出口数据走高的主要原因,彼时疫情全球扩散范围有限,海外冲击对外需的扰动较小。二季度,欧美经济受疫情冲击愈加严重,纵然G20在内的众多经济体已经出台一系列货币与财政刺激,但难以改变短期全球经济下行方向,预计二季度将是全球GDP的全年最低点,海外需求下行可能拖累未来出口增速,外贸订单的减少已经逐步开始显现,预计3月出口数据环比大幅回升较难持续。

>> 进口:内需回升是主因,预防疫情抢进口

进口回升超预期,3月人民币计价货物进口当月同比增速2.4%,前值-2.4%,去年同期-1.4%,市场一致预期-7.0%,我们预期+5%。为何我们“旗帜鲜明”判断进口增速转正?我们认为,当下影响我国进口增速的两个关键变量是国内需求和海外供给。国内需求方面,1、2月疫情冲击导致经济放量下跌,3月疫情进入防疫后期,国内经济动能恢复,内需回升是进口数据回升主因,基建、消费、地产等方面均有高频数据和微观事实得以印证。海外供给方面,3月起全球主要经济体疫情恶化,随着新增确诊增多,各国防疫措施愈加升级,海外供给体系面临挑战,基于预防性进口、海外供给中断、国内需求回升等预期,国内进口商的抢进口行为也带动了进口数据回升,铁矿砂、原油、煤、大豆、进口猪肉等部分原材料与农产品进口已有显现。展望后市,我们认为,国内需求回升确定性较强,有助于进口修复,但预计海外供给受挫将成为限制因素,可能压制进口数据。

>> 贸易逆差转顺差,顺差是否能持续?

2020年开年逆差背景下,3月贸易逆差转顺差,带动一季度实现贸易顺差983.3亿元。一季度,我国进出口总额6.57万亿元,同比-6.4%,其中,出口3.33万亿元,同比-11.4%;进口3.24万亿元,同比-0.7%。结构方面,东盟超过欧盟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比达到6成,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仍为主要出口商品。我们认为,3月贸易逆差转正的关键在于出口增速超预期,进口不弱的情况下,国内供给能力改善的利好大于海外需求下行的利空,成为出口超预期回升的关键。二季度,我们认为,进出口贸易总额仍将承压,短期出现衰退式顺差或小幅逆差的概率较高。一方面,确定性较强的内需回升有助于进口,但疫情冲击海外供给体系,海外供给不足可能压制进口数据,同时抢进口行为也较难持续。另一方面,全球疫情扩散,3月美欧开始逐步成为全球疫情“震中”,经济与金融市场均遭受冲击,失业率、消费等宏观数据已有表现,美欧经济二季度下探幅度可能超市场预期,预计将对外需产生拖累,冲击后续我国出口。综合来看,3月“改善型”超预期顺差可能较难持续,后续外需下降拖累出口,海外供给受限也会压制国内需求对进口的提振,后续衰退式顺差和小幅逆差是大概率事件,国际收支处于紧平衡状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