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贛江蛟龍華美變身,探祕國內最大的水下立交


南昌紅谷隧道

是目前全國最大的水下立交

江西第一座越江公路隧道

國內內河最大的沉管隧道

也是世界上首次在江河中游修建沉管隧道

防水可達100年


見證贛江蛟龍華美變身,探秘國內最大的水下立交

紅谷隧道效果圖


2017年7月7日,由南昌市政公用集團融資代建、中國中鐵隧道集團施工的國內江河中游首座、異地乾塢、規模最大、最長的城市雙向六車道過江沉管隧道工程——南昌紅谷隧道實現正式通車。該工程於2014年1月開工,歷時42個月安全順利建成。


“紅谷隧道的建成花了三年半的時間,很不容易,這是智慧集中的產物”,據中鐵隧道集團南昌紅谷隧道分部總工程師陳旺介紹,紅谷隧道的設計使用年限為100年,採用沉管法施工,具有埋深淺、引線短的特點,有效解決了贛江兩岸城市路網的銜接問題,在實現機動車3分鐘快速穿江的同時,有效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干擾,避免對贛江兩岸旅遊觀光帶的破壞性影響。


現在,小編就帶你去了解一下紅谷隧道施工現場那些不為人知的“秘密”吧~


管段拼接的“秘密”

見證贛江蛟龍華美變身,探秘國內最大的水下立交

管段出塢


見證贛江蛟龍華美變身,探秘國內最大的水下立交

管段下沉靠攏


見證贛江蛟龍華美變身,探秘國內最大的水下立交

管段對接


見證贛江蛟龍華美變身,探秘國內最大的水下立交

施作砂墊層


見證贛江蛟龍華美變身,探秘國內最大的水下立交

恢復河床


據小編了解,紅谷隧道建設具有工程量大、施工挑戰大、工程建設的安全和環保要求高等特點。過江段12節沉管共計“吞噬”了12萬立方米混凝土和3.6萬噸鋼筋,這相當於20公里長的雙向六車道城市道路混凝土用量和5座埃菲爾鐵塔的鋼筋用量。


對面如此巨大的工程,施工安全不容忽視,飛尚科技自動化監測技術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在隧道施工過程中需要在隧道結構內埋設高精度監測傳感器,監測管段接頭PC拉索應力、沉管接頭剪切件應力、沉管接頭位移、混凝土應力和溫度、鋼筋應力,並進行集成。可以實時掌握隧道健康狀況,根據監測數據進行隧道結構保養,保證隧道運營安全。


看到這,或許你會問,這麼重大複雜的施工項目,自動化監測的難點在哪裡呢?


01

存在問題:所有設備均為預埋件

解決方案:針對每一個斷面的設備進行核查、檢測


02

存在問題:設備種類較多,斷面也較多,集成相對複雜

解決方案:合理安排採集設備


03

存在問題:傳感器設備類型較多,多類型傳感器的信號集成複雜

解決方案:合理設計布點和組網,並最大程度的利用既有橋架和預留光纖,減少佈線工作量,科學集成


04

存在問題:系統運行時間較長,可能發生非人為故障

解決方案:為保證系統的穩定性並滿足使用要求,針對項目制定合理的維護方案,安排專業人員對系統進行相關維護,同時為業主培訓相關人員,能進行基本的維護


截至至今,紅谷隧道自動化監測系統已運行5年有餘,在隧道施工過程中有效進行施工監測。通車後,飛尚隧道自動化監測系統將持續穩定進行服務及運維,增強了隧道運營期間的安全性。


見證贛江蛟龍華美變身,探秘國內最大的水下立交

紅谷隧道系統圖


見證贛江蛟龍華美變身,探秘國內最大的水下立交

傾斜監測趨勢圖


見證贛江蛟龍華美變身,探秘國內最大的水下立交

位移監測趨勢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