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三臺縣城,探祕:潼川古城的前世今生

走進三臺縣城,探秘:潼川古城的前世今生

古城南門城樓 (侯曉斌 攝)

寫春聯、貼福字、畫糖餅、捏麵人兒……1月17日,農曆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三臺潼川古城第二屆新春文化節開幕,記者走進潼川古城,漫步石板路鋪就的街巷,穿行在掛滿紅燈籠的穿鬥式民居之間,古城牆、古城門、古街、廊橋……如一幅徐徐展開的畫卷呈現眼前,循著古梓州的脈絡,踏著今三臺的節拍,潼川古城宛如從古代穿越而來的翩翩少年,講述著他的前世今生……

走進三臺縣城,探秘:潼川古城的前世今生

書法家寫春聯送遊客

潼川古城身世之謎

潼川這一名字與三臺這方水土到底有著什麼樣的淵源呢?《華陽國志》記載郪縣之名源於郪江,梓州、潼川均以梓潼水命名。梓州、潼川命名時分別取“梓潼水”的其中一個字,梓潼水即今天三臺人熟知的梓江。

三臺這座城最值得追憶的,無疑是900年前北宋年間以潼川命名的那一片繁華與恢弘。北宋重和元年(1118年),梓州改名潼川府,自此“潼川”這一厚重的名詞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名噪一方。

史書記載,三臺縣起源於遙遠的古郪國,由郪縣、北伍城縣、始平縣演變而來,三臺縣城治地潼川,“左帶涪水,右挾中江,居水陸之要衝”,歷來為縣、州、郡、府、路治所,縣城雖經歷朝歷代官員培修、改建、擴建,城隍設施、城市規模等有所變化,但城池基址至今未變。

走進三臺縣城,探秘:潼川古城的前世今生

古法拓印福字

北宋時期先後有盧知原、李埴等修城,但城垣多系土築,極易損毀。南宋嘉泰元年(1201年)潼川府提刑王勳於城東築防洪堤3601尺(約1000米),南宋嘉定八年(1215年),許奕任潼川知府時新建城牆,但仍為土築。

明朝天順年間,當地官民在原州城舊址上築起石頭城,“髙一丈六尺,周九里,計一千六百二十丈”。其後潼川州知州蔣容和錢輪在此基礎上又對州城進行了完善和擴建。明朝嘉靖年間,潼川州知州趙德宏對州城進行加固、擴建,完善州城功能並修築四道城門和護城河。趙德宏修築的潼川城為今三臺縣城奠定了基礎。

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三臺縣縣令徐世楹再次對城牆和城門進行修繕,資料顯示城牆高約5.3米,厚2米,周長4.5千米,有炮臺九個,仍為四門,城門上有譙樓,東南西北四門分別叫鳳山、印臺、龍頂、涪江。後改建西門(今老西門),而舊西門則廢棄了。清咸豐年間(1851年),楊玉唐重修舊西門,取名來儀門,至此三臺縣城有五道城門,現在的新西街口就是原舊西門所在地。

1927年,軍閥田頌堯把29軍的軍部設在三臺,又對縣城進行改建和維修,擴建了街道,修建了中山公園和圍城馬路,修路直上琴泉寺。此時城東萬年堤已湮廢,城南凱江河堤建成。

近百年來,隨著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這座千年古城的面貌日新月異,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城區面積擴大到20多平方公里,城區人口增加到20餘萬,街道數量不斷增加,沿街高樓矗立,綠樹成蔭,高速公路出入口改造工程、綠化亮化工程、引水入城工程,濱江公園等工程全面竣工,生態宜居之城完美呈現。

明清遺存的潼川古城牆原長5000米,現存約2500米,東城門、南城門保存完好,2013年古城牆和東、南城門被公佈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南外街、方家街、下南街等古街道和建於清及民國初期的古院落保存較好,潼川古城舊時風貌,依稀可見。

走進三臺縣城,探秘:潼川古城的前世今生

古城一角

潼川古城旅遊綜合體

位於南城門內外的城南片區古建築群,多數是穿鬥式木結構房屋,最早的房屋建於清朝初年,至今已有近400歷史,最晚的建於民國時期,也經歷了百餘年光陰。南門外片區的街道,在清朝和民國時期包含南外街、江西街、廣東巷、蕭公巷、河街等街巷,有多處四合院,南外街、江西街與水上碼頭南濟渡相連,南濟渡建於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在1980年後才逐步退出歷史舞臺。

歲月滄桑,歷史上多次遭遇水患,古城的部分古建築牆體傾斜,立柱腐朽,橫樑斷裂,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為了搶救、保護和開發利用歷史文化遺產,延續古建築生命,傳承千年文脈。三臺縣委、縣政府斥巨資實施潼川古城旅遊綜合開發項目,將文物保護和開發利用相結合,對部分歷史古建築實行掛牌保護,修繕歷史文化街區內的傳統民居和商鋪,新建主題酒店及歷史街區配套景觀和建築。

目前,潼川古城旅遊綜合體已建成了梓州渡(原南濟渡)牌坊及廣場、遊客中心、南外街、江西街、廣東巷、伍城巷等區域,完成總工程量的40%,別緻的石板路,懸掛著大紅燈籠雕樑畫棟的青磚瓦房,再現了千年古城流韻。原南濟渡的位置矗立著高大的梓州渡牌坊,似一位時間老人凝望著涪江凱江向東流去,注視著城南片區的變遷,訴說著古城的恢弘與厚重。

走進三臺縣城,探秘:潼川古城的前世今生

古城年味濃

潼川古城成為三臺文旅名片

2018年以來,隨著潼川古城旅遊綜合體日臻完善,在南外街按規劃設置了特色美食年貨節及非遺展區、名優產品展區、歷史文化展廳、民俗文化展廳、建設成果展廳、地方特產展廳、教育發展成果展廳等,對三臺縣的教育、傳統文化、非遺物質、著名企業、特色農產品、特色美食等進行展示。

無論是春賞百花還是秋望明月,潼川古城作為三臺傾力打造的一張文旅名片,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前來遊玩。遊客可以逛古街、品美食、觀花燈、領略古城風情。

久居浮世繁華地,難覓一處度清幽,漫步老街巷,聳立的城牆城門和蜿蜒的南外街、江西街、廣東巷、蕭公巷散發出濃郁的歷史文化氣息。像這樣被烙上歷史印記的三臺,令人心神嚮往的最是那悠遠的古樸風韻:舟船往復,紅霞滿江,酒樓茶坊,瓦舍勾欄,行人客商,腳伕車馬……這些場景栩栩如生,恍若夢迴千古,一切如昨。殊不知,如今這裡依然還能觸摸到曾經的餘溫:車水馬龍,廊橋臥江,青磚黛瓦,木門軒窗,商店鋪貨,琳琅滿目……(冉進財 劉玉明 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李春梅 文/圖)

編輯:郭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