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祕“教育”之源

歷史是我們中學就開始學習的課程,為什麼要學習歷史?因為

只有以史為鑑,才能知得失

人的一生本來就很短暫,我們每個人都不想走太多的彎路,前人的教訓、總結出來的道理鐫刻在甲骨、巖壁、竹簡上得以傳遞,是後人前進的燈塔。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言傳身教,教育的歷史作為人類歷史的一部分,在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教育的內容和方式,總會打上時代的烙印。古有私塾先生教授之乎者也,今有老師教授基礎知識。以前的人們線下教學,現在可以線上視頻教學。一個時代的進步推動了教育的進步,而又是革新的教育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

印戊戌變法的痕跡幾乎都銷聲匿跡了,只有京師大學堂(現在的北京大學)依然保存至今,一同保留下來的,還有那一時期先進的知識分子種下的“啟蒙”國人的種子。

在戰火紛飛的抗日戰爭期間,西遷建立的西南聯合大學仍然培養出了諸多學科領頭人,工程技術人員,為國家的發展建設做出巨大貢獻。

瞭解教育的起源,就像瞭解人類的歷史一樣,從根源上去看看人類教育史的發展,何嘗不是對教育的一種敬畏呢?

“教育”來自多個學說

神話起源中,所有的宗教都支持,教育是神創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體現神或者天的意志,使人皈依於神。

探秘“教育”之源

達爾文提出進化論之後,法國的利托爾諾和英國的沛西能提出了庸俗進化論。他們認為教育由生物進化而來,教育的基礎就是生存競爭的本能。可以說,這是教育史上第一個被正式提出來的學說。

之後中國古代教育家朱熹提出,原始教育的主要形式和方法是日常生活中兒童對成人的無意識模仿。

他其實就是在說,教育其實就是父母對孩子的言傳身教。

探秘“教育”之源

這個概念一直到現在都經久不衰,很多父母也是圍繞這個概念進行教育。為什麼現在很多父母都努力提升自己,學習各種育兒知識,就是因為父母的一言一行無時無刻不在細微處影響著孩子。

一次家長會上,一位學霸的母親,受邀分享自己的教育方法。她說自己的家裡沒有電視,她每天就是看書,時間久了,她的孩子也喜歡看書了。她喜歡在生日的時候送孩子一本書,把書藏在家裡讓孩子去找,無形中培養了孩子渴望找到書,渴望知識的意識形態。

所以她的孩子非常喜歡讀書。要知道,求知慾是最大的學習動力,這位母親讓孩子有了最寶貴的學習品質。

隨著時代的發展,後人對前人的教育學說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結合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理論,興起了勞動起源說

教育起源於勞動或勞動過程中所產生的需要,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社會活動,產生於勞動是以人類語言和意識的發展為條件。

教育的多樣形態

教育可以分為 制度化的教育與非制度化的教育。

這兩個概念看起來很難理解,其實制度化的教育就是有體系的有機構的教育,比如學校教育。

非制度化的教育,比如你的父母教給你如何拿筷子,如何自己穿衣服等生活技能。

教育也可以按照時間先後,分為農業社會的教育、工業社會的教育、信息社會的教育。

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我們見證著教育的發展,也身在教育的鉅變當中。

現如今,人工智能、大數據支撐起了線上教育平臺,加上受疫情的影響,線上教育成為了新的教育方式,這是時代的產物,也是科技進步給人類帶來的的福音。

教育行業風生水起,教育機構紛紛獲得融資,準備上市,吸納就業。國家政策也放開了對教育機構的很多限制。互聯網給了老師更多傳遞知識的機會,讓更多的人足不出戶就可以學到知識。

探秘“教育”之源

未來,相信還會有更多的教育形式出現,讓更多的人接受教育。這需要我們不斷創新,不斷迭代,讓教育不再受制於地域,形式更加多樣,內容更加豐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