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为什么有人认为是曹操的魏国最强大?

吉他小白旷宝宝


各位爱好历史喜欢历史的朋友们,今天又轮到小编跟大家讲述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时候了。

我们都知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夏朝到清朝一共经历了大大小小上百个朝代。

今天小编要跟大家讲述的是关于三国时期的历史,大家是否有新的期待呢?

我们都知道三国时期是处于一个三足鼎立的局面,这种局面的行成是从赤壁之战结束后到东吴灭亡。可是在这期间,虽说是三国鼎立,可是实力最为强劲的还是属于魏国,魏国独自占据了北方,统领了古代最为重要的中原之地。那么为何在三国时期魏国的实力如此强劲是三国时期,实力最为强大的一个国家呢?

小编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让魏国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中脱颖而出,成为当中实力最为强大的一个国家。下面就跟随小编的脚步,一同去看看究竟是哪几点原因,让魏国能够成为三个国家当中实力最为强大的一个国家。

第一个原因,魏国地处北方,古代以北方为主要地区。魏国占据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我们都知道炎黄子孙是由黄河流域发源而来的,尤其在古代科技落后的时代。政治经济文化全都是围绕着黄河流域。魏国处于大北方,黄河流域的区域全都属于魏国。所以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北方都要优越于南方。在此基础上北方的人口和粮食作物也要多于南方,所以在军事实力方面魏国要明显的强于吴国和蜀国,这也是为何曹操在赤壁之战大败之后还能迅速的恢复元气,成为三国当中实力最为强大的一个国家。

第二,魏国人才济济,无论是谋士还是将军都是人才辈出。

当然魏国能够成为实力最为强大的一个国家,光靠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还是完全不够的,还需要一大批人才。曹操作为魏国前期的领导者,不仅自己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身边还汇聚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比如荀彧,陈宫等等。所以对于魏国而言,有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加上优秀主公的带领和一大批人才的管理想不强大也难。这也是为何在后来司马懿能够带领魏国军队歼灭蜀国和吴国的重要原因。

第三,曹操携天子以令诸侯,为魏国的强大奠定了基础。

在第二点当中,之所以说曹操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是因为曹操非常有政治远见。从前期曹操的携天子以令诸侯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曹操的政治手段。曹操也通过自己的这般行为,为后来魏国的壮大奠定了基础,使得魏国能够一统北方,占据北方长达几十年,甚至在后来三国一统。


月夜luck


严格说,不能说是“曹操的魏国”

魏国成立于公元220年,由曹丕创立,此时曹操已经去世9个月。自古以来,世人对曹操的谩骂可以说是铺天盖地,但曹操在世时称自己是汉臣,一生并未篡汉。可见他做人还是有底线的。

魏国的强大主要归功于曹操生前打下的良好基础。

魏国的实力分两块。一块是有形的硬实力;一种是无形的软实力。

硬实力。大家查下数据就可以知道,魏国的土地面积、人口数量、经济规模、军队质量优势明显,完全可以碾压蜀国和吴国。这些硬实力是有形的,可衡量的。

软实力。相比于东汉末年的各路英雄,曹操可以说是独树一帜。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的评价很还是比较客观的。无论是志向、心胸、气度,还是眼光、用人、能力,曹操都胜人一筹。

魏、蜀、吴的竞争说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曹操雄才大略,用人不拘一格,知人善任,打造了曹魏政权的核心团队,谋臣如云,上将千员,形成了经济、政治、制度、军事领域的强大核心竞争力。

曹操把基础打牢了,他的继任者只要不胡来,基本可以躺赢了。正如曹魏名臣华歆在《谏伐蜀疏》所言,“使中国无饥寒之患,百姓无离土之心”,消灭蜀汉“可坐而待也”。

再看一下蜀吴,吴国国君日见昏聩自不用说,像斗志尚存的蜀国,诸葛亮虽然兢兢业业,鞠躬尽瘁,然而魏国实在太强大,北伐多年,六出祁山,未能进咫尺之地,而且还伤了自己,导致“益州疲弊”。

曹操父子打造的这台国家机器确实太强大了!


微山秋水


三国时期,为什么有人认为是曹操的魏国最强大?

这么说吧,可能有些主观的成分了,这些认为魏国强大的人,基本上应该都是三国通,纵算通的还不多,也是看书能看到书背面的人。

读十遍乃至二十遍《三国演义》,对书中的人物,名字字什么,有什么特长,随口可来;对谁谁能打,谁谁最猛,如数家珍。这,真的不算是三国通,是演义通。真正三国通,是起先因为读《三国演义》触发了对三国风云的兴趣,然后,去不自觉的读史料,读《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查任何相关的三国轶事野志。然后形成自己一个对那段历史云烟的认知。并且这认知没有脱离三国客观脉络发生的背景。

现在人们依然热衷侃聊、评品三国,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堪居首功,无可否认。名著、经典,绝对是实打实的。因为它的白话行文,因为它的谈忠说义,一经问世以来,便在民间受到了极大的赞誉。建国后,上海美术出版社又据此推出了一套系列三国连环画,让这部名著更加走向坊间街里。几多世人,每读,都把它当做了正史一般。这传播的力量之大,可以说其他作品无出其右。

然而这传播力量的本质是什么呢?是文学艺术的传染力,是读来脍炙人口的传染力,并非真正历史原核的传染力。

现代人知识量倍增,思维力强劲。对《三国演义》本身是文学小说的认识,越来越清晰。罗贯中是站在扬刘抑曹的基调上,完成演义的。假设,以曹操为正角,刘备为流寇成书呢?可能你就会发现,历史上,蜀汉真小国也。

天下大乱,诸雄争锋,人们常用一个词来形容:逐鹿中原。来比喻打拼天下。为什么不是逐鹿塞北逐鹿南疆呢?!因为中原黄河流域,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现代说起“华夏”一词来,泛指中国。古时候可是特指河南一带。百姓大都活动于西起陇山、东至泰山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三国时曹操的地盘在哪里?刘备的地盘又在哪里?

曹操经略的北方,即黄河流域区域,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多地广,物产丰富。东汉末年,天下有十三州和一司{洛阳附近。称为司隶}。曹操独占九州半,半为荆州的一半。孙权占有两州半。刘备仅占有益州一个州加荆州的一点点。

仅用地理数据说话,曹操已是最强。人才方面,因是政治文化中心,从来不缺。文学有建安七子、竹林七贤。军事方面,曹真、司马懿、郭淮、郝昭、邓艾,令蜀汉数次北伐无果。反倒是魏朝反击蜀汉,一击既得。蜀汉方后期主力大将姜维、王平,之前都是在曹魏阵营中的不显名的人物,投了蜀汉方才扬名。由此可见,人才方面,碾压蜀汉。

人们读演义,常常为蜀汉未能一统,扼腕叹息。那只能说罗贯中妙笔生花,在扬刘贬曹的角度上,生生的把蜀汉力量拉到了甚至强于曹魏的一个平台上。实际曹魏方的很多人才,罗贯中都轻描淡写弄成了群演。比如田豫、袁涣、崔琰、臧霸、李通、郝昭、毌丘俭等,反倒是蜀汉之人,能彩笔涂抹的都加了美肤。

文学艺术的感染力是强大的,只单单读演义,心中肯定感觉曹操与刘备双方势力不相上下。实际曹操有固定舞台演出的时候,刘备还是草台班子,四处走穴。当然刘备的执著向上的精神是值得人们作为楷范的。《三国演义》弘善贬奸、表述忠义的立场,是永远值得肯定及赞扬的,它深深带动了百姓的善恶是非价值观。而这,也是《三国演义》在民众中广为传诵的最主力原因。

明白了这些,就算知道真实历史上曹魏是三国中最强大,也不会影响我们对名著的欣赏性,对忠义仁善的敬慕心,才是对演义最正确的读法。

我是爱看古书爱侃古事的散发弄舟,欢迎同好关注交流赐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