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財經:風光發展遵循經濟本質嗎?】

光伏與風電中長期發展關係並非“你死我活”;2021年國內光伏項目儲備再次得到擴充;板塊股價在高位存在預期和籌碼波動,但短期基本面、中期景氣度、長期成長邏輯仍然紮實。本週風電企業聯合發佈《風能北京宣言》,提出十四五期間應保證風電年均新增裝機50GW以上,大幅高於此前市場預期的年均25-30GW。從會上代表的主題發言看,與近期風頭正盛的光伏行業較勁的意味濃重。

在未來全球電力系統全面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過渡的大趨勢下,光伏和風電確實存在一定的競爭關係(甚至對於二級市場資金流動也是),但絕不是“有你沒我”般的絕對。相比光伏,風電的優勢很明顯:利用小時數高、可24h發電、可在沿海發達地區的近海部署安裝;但同時,相對光伏的劣勢也是多方面的:作為機械設備成本下降空間較小(物理尺寸、系統效率提升受限)、優質風資源稀缺、部署靈活性較差、電能質量及負荷曲線匹配較差。

風電和光伏在我國均已逐步實現發電側平價,十四五期間都將步入無補貼的全面平價時代。我們認為,儘管在地方、區域等微觀層面,風電和光伏的建設規模仍需根據用電負荷特性、電網及資源條件進行區分規劃,但在國家整體規劃的宏觀層面,由於已經不再需要任何發電補貼,不再分別規劃裝機規模、而讓市場自由選擇,或更符合科學發展觀。能源行業的發展,長期來看除了能源安全因素外,也將遵循第一性原理,而對於電力這一生產要素而言就是綜合成本經濟性,當然這種經濟性並非簡單的度電成本概念,還應綜合考慮環境影響和其技術特性所帶來的外部成本(如高比例波動電源所要求的儲能、電網改造投入等)。我們認為十四五期間我國的新增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中,光伏和風電的建設比例在2:1到3:1之間,是一種合理預期。

風險提示:產業鏈價格競爭激烈程度超預期;全球疫情超預期惡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