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博物院藏安徽抗日根據地貨幣及其特徵

在抗日戰爭中後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四軍在安徽境內建立了淮北、淮南、皖江三塊抗日根據地。為了促進根據地經濟發展,保障新四軍供給,粉碎日本帝國主義“以戰養戰”、破壞中國經濟的罪惡行徑,安徽三塊抗日革命根據地均籌備組建了銀行,發行了抗幣。安徽博物院收藏大量安徽地區抗日根據地貨幣,極具地方特色,其中不乏稀有珍品。



一淮南抗日根據地淮南銀行發行的抗幣


淮南抗日根據地的戰略位置非常重要,其位於侵華日軍司令部駐地以及汪偽政權首府南京的背後,日偽控制的津浦鐵路把根據地分割為路東與路西兩大部分。1940 年 4 月,津浦路東各縣聯防辦事處成立,賀希明、鄧子恢、方毅先後任主任。8月,津浦路西各縣聯防委員會辦事處成立,黃岩、童漢 璋先後任主任。隨著路東、路西辦事處的成立,淮南抗日根據地初步形成。1941年, 中共淮南區黨委根據 中央指示決定籌建淮南銀行。1942年2月淮南銀行成立,同時開始準備發行貨幣,5月第一批淮南銀行幣印刷成功。截止到 1945 年淮南印鈔廠淮南銀行五角改值五圓紙幣止生產,期間總共發行了一角、五角、一元、五元、十元、一百元等 6 種面值、18 種版別、 40 種色別的淮南銀行貨幣。



安徽博物院藏淮南銀行貨幣較全,6 種面值均有收藏。其中有2 張抗幣屬於比較珍貴的品種。其一是淮南銀行五角券,長 122, 寬 63mm, 正面是以紅色作為主色調的揚州風景圖案,其中樓臺亭榭一旁的參天古樹清晰可見。空心“伍角”二字分佈於圖案左右。上欄拱型橫框內楷書“淮南銀行”四個字,中間加蓋有“改作伍圓”的藍色戳印。右部蓋有“銅 城”戳(當時天長縣治所在地),右下角有紅色“總經理印”,左下角有紅色“副經理印”, 四角分別有“伍”字字樣。五角券背面以紅色為主色調,四角均有大寫“伍”字,票面中間有116421六位數字。



安徽博物院藏安徽抗日根據地貨幣及其特徵



整個票面顯工整精細,應為銅版印製。為何會有改面值的紙幣出現?首批印製的淮南幣數量不多,面值也不大。而當時法幣和偽幣的面值很大,周邊的經濟形勢變化迅速,通貨膨脹情況十分嚴重,導致法幣和偽幣快速貶值。在這樣的情況下淮南幣五角的面額偏小,數量也少。為了應對當時的情況,所以決定將五角券改為五元券,為此還臨時刻制了“改作伍圓”的仿宋黑體扁字的木製印章蓋在票面上。

其二是淮南銀行在民國31年發行的十元券,上面加蓋有紅色的“路西”字樣(圖 2)。票面長 143 , 寬 83mm,以綠色為主色調,主題圖案是參 天大樹籠罩下的茅草屋。四角有空心“拾” 字。主圖上方有綠色 “淮南銀行”字樣, 左右均有紅色六位數 編 號 311237。右 下 位置可見紅色方形 “總經理印”和“副 經理印”二枚。其背 面以藍色為主色調, 左側大海帆船的圖 案,右側有阿拉伯數 字“10”,四角“10” 呈 45°角。此版十元 淮南幣有四種色別, 其中綠色有2種,一種加蓋有“路西”字 樣,一種未有加蓋, 紅色和黃色各有一種。這四種色別的淮南十元券在安徽博物院均有收藏。



安徽博物院藏安徽抗日根據地貨幣及其特徵


加蓋“路西”十元券也與當時特定歷史環境息息相關。路西根據地所處的地理位置和環境比較複雜,國民黨頑固派不但在軍事上挑起摩擦,在經濟上也開始採取破壞手段。由於淮南幣在根據地有極高的信譽,而且相對應的貨幣物資儲備充足,流通範圍不斷擴大,不僅游擊區及邊緣地區的群眾樂於使用,就連敵佔區商人也願以淮南幣結算。一段時間內,國民黨用法幣大肆收購淮南幣,後在路西根據地套購緊俏物資。針對這種卑劣行徑,淮南區黨委緊急從路東調集了一批緊俏物資援助路西,並在路西發行的淮南幣上進行了加蓋, 此舉粉碎了敵人妄圖破壞根據地建設的舉動,進一步穩固了根據地的經濟形勢。



二 淮北抗日根據地淮北地方銀號發行的抗幣


淮北抗日民主政權建立於 1940 年3月,其最初是沿用安徽第六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的名義。1941 年10 月正式成立淮北蘇皖邊區行政公署,以劉瑞龍為主任,劉玉柱為副主任。1942年5月淮北地方銀號正式成立。淮北地方銀號發行的紙幣,共印有8種面額,34種版別, 具體為:一角券 2 種,二角券 2 種,伍角券 3 種,一元券 6 種,二元券 3 種,伍元券 9 種, 拾元券 4 種,二十元券 5 種。其中有“淮北地方銀號”發行的一元券比較特殊。紙幣整體以藍色作為主色調, 主體圖案是農耕和伐木的場面,輔以阡陌小道,正在覓食的雞群以及遠處依稀可見的山巒, 儼然是一幅百姓日常生活的畫卷。整體票面長130, 寬 65mm。上方有 紅色的“淮北地方 銀號”加蓋字樣, 在票面的左側和右側分別有“改作拾圓”紅色加蓋。票 面底部兩側各有六位數紅色打印號碼 “126006”。背面以紅色為主色調, 上端有用“威妥碼”拼音表達的淮北地方銀號字樣。頂部左右兩側有 6 位數黑色打印碼。這張紙幣從紙張版式以及票面的精美程度來看與其他的“淮北地方銀號”發行的貨幣有著較大的差別。從“淮 北地方銀號”字樣為加蓋的情況來判斷,該抗幣的票面應為其它機構印製。實際上,這批一元券是由淮北地方銀號委託皖東北日報,在江淮印鈔廠印刷的一元券江淮幣上加蓋“淮北地方銀號”名稱及“改作拾圓”字樣後,作為淮北幣流通使用的。



安徽博物院藏安徽抗日根據地貨幣及其特徵


江淮銀行於 1941 年 4 月 1日在當時新四軍軍部所在地鹽城成立。這是華中抗日根據地第一所銀行,屬新四軍軍部建制。印製江淮銀行紙幣所用的模版,均是上海地下黨組織秘密刻制並運至根據地的。江淮印鈔廠的工人和技師也是從上海等大印刷廠秘密招聘的。他們採用凹凸印刷工藝,印出的鈔票版紋深、墨層厚、立體感強。對比同時期江淮幣一元券與淮北地方銀號一元券票面圖案完全相同可推斷出,“淮北券”票面是實力比較雄厚的江淮銀行為幫助其他尚在發展初期的根據地銀行提供並加蓋使用的。



三皖江革命根據地大江銀行發行的抗幣


在 1942 年春天,新四軍第七師相繼開闢銅陵、繁昌地區,含山、和縣地區,桐城、懷寧、 潛山地區,望江、太湖、 宿松等地區,創建了皖 中、皖南遊擊根據地, 打通了與第六師、第二師的戰略聯繫。1942 年 4月27日,為統一領導皖中地區的鬥爭,中共皖鄂贛邊區委員會在無為縣恍城成立,何偉、 曾希聖先後任書記,皖 江地區有了統一的新政機構。抗戰期間,金融秩序非常混亂,日偽為 掠奪根據地的物資,用大量的偽幣向根據地套購各種物資,破壞根據 地的經濟。為了維護人 民群眾的利益,保護根據地的經濟不受損失。1943 年 6 月,皖中地區的金融機構大江銀行正式成立,併發行大江幣,其幣值為五元、一元、五角、二角、一角等,總共 26 個版別, 36 種色別,第一次發行總數為 100 萬元。由於大江幣的良好信譽,到 1943 年底,大江銀行基本上佔領了根據地中心區的金融陣地。安徽博物院收藏大量大江銀行發行的貨幣,其中兩種較具代表性。

其一是民國 33 年發行的五角券。整體票面以藍為主色調。長100,寬 63mm, 左上、右上、左下各有各空心“五”字樣,左上、右上二個“五”字字形和角度相對應, 並在四角有呈三角形排列的圓形白點。票面右下角有網格型長方框,內有空心“五角”二字,這應是大江幣一個簡單的防偽措施。主題圖案是五個並排行走的青年,從其衣著和手持的鐵錘、鋤頭、步槍、書籍、算盤來看,應是代表了工、農、兵、學、商這幾個行業。紅色五字機制打印冠字號位於圖案左右兩側。背面色調為深藍色,上端有大江銀行“威妥碼” 拼音字樣,主題圖案也是由代表這五個行業的鐵錘、鋤頭、步槍、書籍、算盤組成。這張抗幣從整體票面來看明顯具有了當代版畫的風格。當時大江廠印鈔工人大多是上海中共秘密組織動員來的抗日愛國青年,具有比較高的文化藝術素養。大江銀行成立之初,由於條件艱苦,紙幣模版只能用堅硬的楮樹和黃楊樹根雕刻印鈔木版,因而大江幣大多都帶有版畫風格。



安徽博物院藏安徽抗日根據地貨幣及其特徵


其二是民國 33 年發行的五元券。整體票面的主色調為綠色,主題圖案是無為縣陳家閘,也是皖江抗日革命根據地在無為修建的三閘之一,另二閘為 季家閘和黃樹閘。票面右下側有紅色 “開”字印記,這是皖江抗日根據地為了穩定幣值,加 強管理,在大江幣上加蓋的一種特殊符號。票面左側有 “行長之印”與“副 行長印”兩個紅色方形戳印。票面中間底部還有“江淮 印刷所印”六個紅色小字。背面與正 面同為綠色,左側 有農民頭戴草帽手握鐮刀收割糧食的場面,遠處可見持槍的士兵。這張五元大江銀行幣與五角紙幣均具有版畫風格,但從票面版式對比有著明顯的不同。由於印製初期採用木刻印刷,費時費力效率低下,滿足不了市場需求。後來銀行設法從上海運來汪偽印刷廠印製鈔票的花邊、花角和底紋模版,並重新拼制了圖案,將大江銀行的“角”“圓”等用照相製版技術翻印到鋅板上, 這樣新版大江銀行幣的原版就製作完成了。採用了膠印技術後,印製數量也大大超過了木刻版本,可以滿足根據地的需求。


安徽博物院藏安徽抗日根據地貨幣及其特徵


通過對這些安徽抗日根據地貨幣的分析,我們可以總結出如下的特徵:

一、所用紙張質量參差不齊。究其原因就是當時抗戰環境中 , 敵人對各根據地實行嚴密封鎖,別說是印鈔紙,就是一般的書寫用紙也被嚴密封鎖。印鈔用紙的質量要求很高,需要既結實又光潔。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安徽各大抗日根據地因地制宜,各顯神通,淮南抗日根據地請商人從敵佔區上海購買了道林紙;皖江根據地的大江銀行開始用楮樹皮土法炮製製成印鈔用紙, 後期也去上海購買過紙張;淮北地方銀號前期也從上海採購印鈔紙張,後期因為用量太大 和敵人的嚴密封鎖,也開始製造土紙加入使用。這樣下來,就造成了安徽各抗日根據地年分、 批次不同的抗幣,紙張的質量也就各不相同。

二、版式不盡相同,形成獨特風格。安徽境內抗日革命根據地的銀行印鈔所用的模板各不相同。淮南銀行採用了從上海採購的銅版以及後期自力更生用棗木製作木版;淮北地方銀號最初採用石印印製;大江銀行用堅硬的楮樹和黃楊樹根雕刻印鈔木版,形成了獨特版畫的風格。

三、獨特的防偽技術。抗戰時期的金融鬥爭異常複雜和尖銳,敵偽頻繁製造假幣,擾亂根據地金融市場。針對這種情況根據地也各出奇招應對。淮南幣在印刷過程中印上精美的底紋,同時在背面的團花紋中暗刻淮南銀行的小字,散藏在圖案之中,肉眼極難分辨。並且在 1942 年就開始採用正反二套色, 到 1944 年發展到了正反四套色。大江幣也自行設計了一些防偽暗記,比如在銅版十元券陳家閘圖案中就隱有“C.K”二個字母,(代表中共的意思);淮北抗日根據地在淮北幣的防偽上做到群策群力,除了提高紙張質量,製造暗記,還廣泛發動根據地群眾,“發現偽造邊幣時,不要聲張,追究逮捕之”,為淮北幣的防偽築起了安全的高牆。安徽博物院收藏的每一張小小的根據地貨幣都凝結著當時設計製版以及印刷人員的智慧和汗水。通過這一張張抗日根據地鈔票,可以體會到抗戰期間安徽根據地銀行是如何在一個艱辛的環境下去克服困難,創造條件,堅持抗戰,用自己的方式為抗戰的勝利作出的特殊貢獻。


參考書目:

章書範編著:《淮南抗日根據地貨幣史》,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4年。

趙丙乾主編:《淮北革命根據地貨幣史》,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0年。

作者:徐海濤 中國錢幣博物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