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中取栗的人:文森特•梵高

火中取栗的人:文森特•梵高

文/騷客vlog

“一切我所向著的自然創作的,是栗子,從火中取出來的。啊,那不信仰太陽的人是背棄了神的人。”

(摘自梵高致其弟泰奧書信。)

看陳丹青【局部】,聊到梵高,先生對這位天才的評價大意是:梵高屬於那種內秀型的畫家,表面愚魯實則內在機巧,用中國老話說是大巧若拙。

火中取栗的人:文森特•梵高

我十分同意。

早年梵高像一切培訓生一樣也畫過很多習作,最感人的是吃土豆一家人,這幅畫的母體預示了後來梵高最鐘意的題材之一,農民。梵高喜歡畫農民,喜歡用繪畫表現農民的生活,一方面是因為梵高樸素的性格使得他經常關注三農,另一方面是受到偉大的巴比松畫派大師讓·弗朗索瓦·米勒的影響,他甚至經常臨摹並“抄襲”米勒的主題與構圖。

火中取栗的人:文森特•梵高
火中取栗的人:文森特•梵高

在法國南部,梵高在此創作了七八十幅畫,這是他的黃金創作時期,也正是在這個時期梵高與高更這兩個“瘋子”發展出了短暫的友情。他逃離巴黎來到了普羅旺斯,作為一個荷蘭人,他愛死了法國南部的太陽。他興高采烈的寫信給高更,熱情洋溢的邀請高更來到他的南方畫室。梵高還給高更畫了一幅自畫像(下圖),高更後來也興致勃勃的畫了梵高作畫的半身像。(下圖)

火中取栗的人:文森特•梵高
火中取栗的人:文森特•梵高

受到邀請的高更欣然前往。

高更是誰?他本質上和梵高一樣是個絕對孤獨的人,他甚至可以把老婆扔了去南太平洋的蠻荒小島去過他的原始生活。

短暫的蜜月期一過,他們的親密關係就在對藝術的理解上發生分歧後大吵特吵,最後梵高一氣之下剪掉了自己的一隻耳朵。高更被嚇得趕緊逃離了梵高精心為他們佈置的“家”。高更是瘋子不錯,但面對瘋狂的瘋子的梵高同樣招架不住。

後印象派藝術史上鼎鼎大名的兩位後印象派大師就這樣尷尬的結束了美好了友誼。很多時候天才與天才的友情不會長久,自古如此!梵高與高更藝術上的分歧其實不見得非要鬧到動刀動槍的地步,梵高更偏向於寫生,不喜歡靠想象去畫畫,而高更是偏向於表達象徵性的風格。他們的不和更多的是因為藝術理想上的衝突。也許高更一開始就認為梵高很“膚淺”,客觀講他的確是比梵高更有藝術野心的,他的冷靜與哲思與梵高的狂熱與想象形成鮮明的對比。

火中取栗的人:文森特•梵高火中取栗的人:文森特•梵高

1890年7月29日,在巴黎近郊奧維爾小鎮的拉烏客棧附近鴉群亂飛的麥田中,文森特因腹部中槍,捱了十幾個小時後痛苦孤獨的離去。享年37歲。

火中取栗的人:文森特•梵高

對於梵高的死亡以及死因充滿種種猜測與臆想,我認為死亡比如何死亡更為重要和值得去深味。

火中取栗的人:文森特•梵高

梵高的藝術就是“火中取栗”,需要極大的生猛的生之慾望的驅動。

火中取栗的人:文森特•梵高

死亡是梵高努力完成的最後一幅傑作,幾乎讓後世對它充滿無限的想象。梵高就是麥田,烏鴉,就是那些流動的筆觸,是屬於太陽一般耀耀生輝的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