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北大清华比古代中状元还难?到底难在哪?

用户6077157459575


在古代科举是人唯一晋升的道路,祖孙三代一起考试都屡见不鲜。如果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话,那科举就是沙滩上去几粒沙。

宋真宗赵恒写过一首《劝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车马多如簇。想住大房子吗?想要美女吗?出门想前呼后拥吗?那么,好好读书就行了。

科举共分为童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童试

童试又称县试、府试,就是县府基本考试,一个人能通过童试就证明他是具备基本文化知识和写作能力,也被称为“童生。”

院试

院试是由各省主持的考试,一般由皇帝钦点的翰林来主持。院试分为“岁试”和“科试”,岁试是只能有童生参加的入学考试,录取之后,称为“生员”也称“秀才”。而科试则是对秀才们的考试,成绩好的方可参加举人考试,成绩不好者,甚至罢免秀才身份。

一个人能考中“生员”,一只脚已经步入士大夫阶级了,不用向朝廷纳粮,不用服徭役。见县官不用下跪,生员犯事也不得对其用刑。

乡试

乡试每三年一次,因其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乡试三场,分别在八月初九、十二日、十五日。三场所试项目,四书文、五言八韵诗、五经文以及策问。考中即具备做官资格。称“举人”。像有名的《范进中举》就是范进通过乡试。范进中举人之后身边的人对他态度的变化可见中举人之后身份的显赫。因为中举人之后就有做官资格,乡试可以说是竞争最激烈的每次录取大概为四百人左右。

会试

会试考试为乡试的第二年春天,因为被称为“秋闱”。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会试也是一共三场,所试题目和乡试如出一撤。明朝设置录取定额,每次会试为三百名,清朝未设置定额,最多的一年为四百名,最少一年仅九十名。像清朝有名的左宗棠三次参加会试结果都是铩羽而归。

殿试

殿试为科举最后一级考试,会试一个月后如期举行,殿试内容试时务策一道,试题由内阁大臣预拟数种,临时呈皇帝圈定。殿试一共分为三甲。第一甲为状元、榜眼、探花。第二甲若干人,算是进士出身。第三甲又是若干名,因为是殿试,皇帝会赐第三甲进士之名,称为同进士出身。不过读书人一般引以为耻。像清朝有名的曾国藩就是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在殿试中,能被选为一甲长相也要占很大一部分,因为这些人可能要常常在皇帝身边,皇帝也希望选一些长的赏心悦目的人。


史争朝夕


回答或了解此问题,首先须廓清两个问题。第一、北大清华是大学,而大学是在中国历史存续了几千年的私学和塾学消亡后出现的教育机构和学生学习组织形式,其目的是教育和培养适应社会的科技人才。第二、状元,是最高一级科举考试——殿试成绩第一名的雅称,由皇帝钦点,被称为天子门生,学校教育是人才培养之所,科举考试是封建社会官僚选拔之法。

因此,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尽管清北的学生和以状元为代表的科举人才都是精英,但由于他们培养渠道不同,选拔目的不同,出路不同,故严格意义上讲他们根本无法比较。另外从其社会评价度以及巨大的荣誉光环来看,不仅清北的学生比不了,就是清北的教授、博导也逊色的多得多。一是三年一次会试和殿试,全国只有一名状元,清北一年招生多少?按稀为贵原则,可知谁更尊贵。二是中状元时游街可走御道并有礼部官员牵马。紫金城御道除皇帝本人外,只有大婚时的皇后和游街时的状元可以走,无比尊贵的贵妃和王爷也不得涉足,足见其尊崇,而清北学生至多有县以下地方政府领导见见或给一些奖励罢了,其荣誉和实际利益根本无法与及第的进士比,更遑论状元。三是状元前途眼见的一片坦途。中状元等于获得了翰林院的入场券,赢得了入阁拜相的资格,同时也有可能成为东宫太子的老师,最不济的也能混个中高级干部,清北的学生因为基数太大的原因,确实也有个别出息比状元大的人,但整体看比状元差的太多了,甚至某种程度上讲连举人、秀才都不如。





徐大乎


我是一般冶行,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之前总是看到有人说“古代科举比现在高考难”……

真的是滑天下之大稽。

理性思考一下就能明白,为什么这种论断十分荒谬。

考核知识的范围

科举考试的考试范围,唐朝主要有墨义、口试、贴经、策问、诗赋等,宋朝主要是经义、策问、诗赋等,到明代只有经义一门了。

而这些知识,如果凭借现代人的记忆力,再加上日常的努力,默写方面肯定不会有太多的问题。如果你穿越回古代参加科举,只要再好好练习书法,基本上凭借默写的能力中秀才不是难事。

为什么呢?因为能够让你默写的内容,总量其实也不那么多。

现在的高考内容涉及的知识范围……古人一辈子可能都学不来那么多知识。

那么哪个考核的难度更高呢?

竞争激烈程度

在中国古代,即便是科举鼎盛的时期,受教育人口的比例都不算太高。

会写字,已然能够算作是一种谋生的能力。

但是当今中国,九年义务教育,受过基础教育的人数怕不是过去千万倍。

古代科举考试,同一科全国考生相加,可能比不过现在一个二三线城市参加高考的考生人数。

2019年全国高考报名总人数已经达到了1031万人,北大录取人数2972人,清华录取人数3400人,这是数次扩招之后,才会录取这么多人。

比例大约0.06%

而中状元,大多是3年一次考试的结果,应该从会试算起。光绪九年,三年累加起来的会试参与人数为16000余人,中进士(中状元不够客观,有许多主观因素在,特别是皇帝好恶很重要,但进士含金量可比清北毕业高好多,妥妥特权阶级)人数308人,比例约为1.9%

所以,高考考上清华北大有多难,可想而知。

另外,我更想表明的态度是,喜欢历史不是问题,但是总是说“今人不如古人"那绝对是极为错误的想法。


~欢迎点赞、转发、评论,一般冶行期待与大家的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