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新經濟常態,你的工作還好嗎?

全說財經通識系列


有一句俗話:不變是相對的,變化是永恆的主題

這句話所蘊含的道理,特別契合當前疫情下的新經濟常態。

那當前的新經濟常態是什麼?有一個關鍵特徵:疫情防控常態化和長期化

中央明確表示,要”堅持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進生產生活秩序全面恢復,抓緊解決復工復產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力爭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確保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這意味著什麼?那就是在短期內很難回到過去的生活方式和經濟活動,一切生活和經濟活動,都需要在疫情防控的大前提下進行。

那這個大前提,對於普通大眾,意味著什麼?你的職業生涯安全嗎?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先分析幾個問題:

-疫情新常態對經濟結構的衝擊有哪些-蝴蝶效應

-疫情防控為什麼會長期化?

-我的工作是安全的嗎?

-未進入職場的大學生怎麼辦?


疫情下新經濟常態,你的工作還好嗎?

一、疫情新常態對經濟結構的衝擊有哪些-蝴蝶效應

“蝴蝶效應”最初的寓意,源自於”地球某個角落不起眼的一隻蝴蝶翅膀偶爾振動,引發地球另一端的巨大龍捲風“。對於此次疫情,是由一個看不見的小小病毒,結果引發全球性疫情危機,就是蝴蝶效應的典型表現。


疫情下新經濟常態,你的工作還好嗎?


疫情衝擊下,全面擾亂了現有的經濟秩序,主要表現為:

1、服務業遭受致命衝擊

疫情下,受到最大沖擊的是哪個行業?答案是明確的:服務業。典型的代表是餐飲業、娛樂業、教育、航空業等。剛剛公佈的我國一季度經濟數據,受疫情影響,我國一季度餐飲業收入下降44%,由此可見一斑。

2、製造業面臨雙重衝擊:內部停工停產,境外訂單斷崖式下跌

今年的製造業是非常的困難。停工停產是直接影響,幸運的是我們很快就控制住了疫情,逐步復工復產在進行中。但對經濟的短期影響已經體現出來,一季度我國製造業GDP下降10%(春節長假,抵消了部分影響)。但外部訂單斷崖式下跌,帶來的影響會是比較長期的,完全取決於國外疫情控制的情況,取決於歐美各國何時能夠恢復正常經濟活動。

3、信息科技產業和金融業逆向增長

信息科技產業受疫情的衝擊很小,一個最關鍵的點,就是可以遠程辦公,只要有網絡和電腦,基本不受影響。而疫情導致普通大眾禁足在家,大家能做的只能是上網打發時間了,網絡方面的各種應用,如遊戲、媒體、視頻,使用量劇增。

金融業收入上升,也是類似的原因,除了營業網點受影響外,其他方面影響不大。反而,大家禁足在家,對金融服務的需求更是上升不少。當然,作為一國經濟最關鍵的領域,再亂也不能亂了銀行業,這個你懂的。

疫情下新經濟常態,你的工作還好嗎?

4、全球產業鏈的斷裂

目前全球存在三大產業鏈:

-北美產業鏈:以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為核心

-歐盟產業鏈:以德國、法國、意大利等為核心

-東亞產業鏈:以中、日、韓為核心

疫情全球擴散,直接制約全球產業鏈的人員和物資流動。受疫情影響,航班斷航、港口封港,我國出口企業出口業務拓展,出口訂單出現斷崖式下降。而我國製造業在某些關鍵原材料和配件,是依賴於他國,國外疫情遲遲未能控制住,導致國內相關廠商面臨原材料漲價和斷供風險。如近期由於日韓疫情,已經出現電子產業面臨存儲芯片告急局面。

全行業產業鏈若無法形成有效閉環,生產中斷持續時間將比預期更長。


疫情下新經濟常態,你的工作還好嗎?

二、疫情防控為什麼會長期化?

為什麼疫情防控要常態化(長期化),其中的邏輯是什麼?基本的邏輯就是:無藥可治。

作為一種新出現的病毒,目前市場上還沒有出現一種可以有效預防和治療新冠病毒的疫苗和藥物,對於新冠病毒,只能被動防禦,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最有效防範病毒的辦法是自身免疫能力,要不是自己產生,要不是注射疫苗,人工培育免疫能力。由於疫苗研發週期長,短期無法上市,於是西方國家才出現“群體免疫”的提法,通過犧牲少部分人,讓大多數人感染,自身產生免疫能力。

那為什麼疫苗研發要這麼長時間?

一種新藥的研發,包括三個階段:一期、二期和三期

一期:藥物安全性試驗,驗證藥物是對動物和人體是安全的

二期:試驗新藥的效果,驗證是否對病毒有效,是否有用藥風險

三期:驗證二期發現的藥效,是否穩定和具備廣泛應用的療效,需要在更多病人身上做試驗,進行驗證。

整個研發過程需要數年,每個階段能成功通過的概率不到1/3,一種新藥能夠通過全部三個階段的可能性10%不到,尤其是在二期,失敗的可能性很大。

目前我國正在做的新冠疫苗的研發,才剛剛有數名自願者參加測試,之後的二期和三期,需要在更多的病人身上做試驗對比,這個時間需要至少數年,除非效果顯著,藥監局能夠批准走快速審批通道。所以說短期內疫苗是出不來的。

疫情下新經濟常態,你的工作還好嗎?

三、我的職業生涯安全嗎?

對於普通大眾來講,除了不能大規模聚集外,最重大的衝擊是對職業的影響。服務業和製造業的從業人員,已經直接受到了衝擊。剛剛公佈的經濟數據,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9%,按照7億就業人口計算,意味著全國失業人口達4000萬。

對於暫時還沒有受到失業衝擊的人來講,需要時刻提醒自己:你的工作是安全的嗎?

新冠疫情對經濟砸下的大坑,在慢慢地被填上,但還能回到原來高度嗎?大概率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經濟恢復的過程中,是一個變化的過程,這個調整過程是長期的,受眾多國內和國外因素的影響,如果不關注自身的職業方向,也許等到經濟已經回來了,而你卻依然還在坑底。

疫情下的新經濟常態,需要關注有上升空間的行業

1、信息科技產業: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信息科技產業一枝紅杏出牆來,傲視群雄,已現端倪。

程序員、系統工程師、算法工程師等,將繼續霸佔未來職場的高收入階層。

2、金融行業:金融體系作為一國經濟的核心產業,其穩定性是最受國家關注的。但金融行業已經在迅速的轉型中,實體銀行網點將逐步被信息化技術來取代,傳統的金融業崗位,如銀行網點櫃檯崗位、需要過度依賴手工的運營崗位,將很快被新的技術來取代

3、製造業:我國的人口紅利期已經過去了,粗放的低端製造業已經逐步被技術驅動的高端製造取代。製造業的產業工人,已經不是光靠力氣就能掙工資的了,對知識結構和職業技術技能的要求越來越高,不掌握新的技術,估計只能回家種田去了。


疫情下新經濟常態,你的工作還好嗎?

四、未進入職場的大學生怎麼辦?

筆者在前文中曾經分析過,2020年國內畢業大學生數量870萬,這麼龐大的就業人群,在當前受疫情影響的國內經濟而言,是一個難解的難題。據智聯招聘數據,2019年秋招共執行了8000多場線下招聘會,往年春招也有2000多場,2020年這一數字縮水為零。由此可見,新增的就業機會,已經因疫情的影響,出現大幅縮水。未進入職場的大學生怎麼辦?

跟很多大學生和學生家長們聊過,他們普遍考慮以下方向:

-考公務員:公務員的考試,在過去數年中一直是競爭相當激烈,在當前形勢下,將呈現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情況。

-國內考研繼續深造:更多的畢業生會選擇考研,在學校的象牙塔裡給自己一個緩衝的時間。近幾年近半數的大學生選擇考研,經濟形勢不佳時,這一比例將會更高。

-出國留學:2019年出國留學的人數已經超過70萬,今年這種情況下,出國留學的人數將繼續上升。

以上的考慮,基本上是“躲”字訣。

但現實是殘酷的,想躲往往是躲不過的。更好的方式,是轉而面對就業困境,利用疫情下經濟停擺期間的充裕時間,迅速提升自身的職業能力,包括專業技術、溝通能力、職業技能。

1、職業定位:根據自身學習工作背景、個人興趣、市場需求,制定職業規劃,確定職業發展目標

2、技能儲備:針對職業定位(金融領域),瞭解對職業技能的核心要求,進行相應的學習和準備

3、職業渠道:通過多種渠道(招聘網站、校友圈、專業協會、金融獵頭等),獲取相關的職位信息

4、技能提升:初入職場,需要在較短的時間內,縮短知識和技能差距,迅速進入狀態


疫情下新經濟常態,你的工作還好嗎?

希望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賬號”全說通識“。在頭條號中,筆者開設“全說財經通識”“全說職場通識”兩個專欄系列,分享我的分析和觀點:

1、全說財經通識:深度研究財經時事,分享專業分析觀點

2、全說職場通識:分析金融職場發展趨勢,專注於金融職場核心硬核技能的提升

作者:全說通識,現任國內頂級資管機構董事總經理(MD),註冊金融分析師(CFA), 國際風險管理師(FRM),金融工程和統計學雙碩士,北美10+年金融投資實踐經驗,在世界500強跨國銀行、投資機構、美元基金擔任過執行董事、高級副總裁等職務。現代金融風險管理雜誌編委會成員,特邀專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