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距头拍人像虚化背景效果怎么样?

山豆儿5


微距镜头的焦段覆盖了,中焦,中长焦,长焦的范围。对焦距离从非常近到无穷远都能合焦(佳能的65F2.8 5:1的例外,那只镜头最远对焦距离也就只有几十厘米,基本上没有什么人像价值)。而且这些镜头光圈都在F2.8左右。大光圈镜头正是很多人拍摄人像的最爱。而且微距无弱旅,每一只微距镜头的成像都很出色,分辨率相当不错,所以从这些角度来说,微距镜头拍摄人像是很好的。但是微距镜头在拍摄人像的时候有什么缺陷呢?如果没有,厂家其实也就不会推出什么人像镜头了。事实上,最开始的时候,厂家只是推出了不同焦段的镜头,满足不同的市场需要。原本没有什么人像镜头和风景镜头之分。但随着文化意识的发展,摄影的流派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厂家开始迎合消费者的需要开始生产了一些镜头,这些镜头光圈更大,最大的例如佳能的EF50MM F1.0 L USM。同时开始引入了圆形光圈的技术,让背景虚化时的光斑更接近美丽的圆形,另外还适当增加了镜头的球面差,使得背景的虚化更柔和。那就是所谓的人像镜头。实际上所谓人像镜头的大发展也就是最近十年左右的事情,各种有利于人像摄影的镜头层出不穷,就连腾龙的60微和佳能的新红圈百微也引入了圆形光圈的技术。而十年前只有少数镜头是为了人像而专门实用一些技术的。最多是做到大光圈,至于圆形光圈,什么的技术运用还不是很广泛。所以实际上,虚化,焦外神马的,在过去的人像摄影中并不是很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人物和环境的融合,以及光线的更好运用。所以理论上说,任何镜头都适合拍摄人像,只是取舍的不同。如果拍摄的时候,需要兼顾背景的虚化效果,那么选择转为人像设计的人像镜头是准确的。但如果对背景虚化的要求不是那么高,那么任何镜头,只要焦距合适,均可以作为人像摄影实用。

微距镜头拍摄人像的缺点在于如下方面:

1、以当今人像摄影的主流审美观来看,微距镜头分辨率太高,成像太锐了,拍摄特写的时候,皮肤上的瑕疵会一览无余,不像人像镜头那样柔和。

2、微距镜头的光圈虽然都很大,但比起动辄F1.8的人像镜头来说,光圈其实还是小了,另外除了之前说过的两只镜头,60微和红圈百微之外,其他微距镜头尚未引入圆形光圈技术,厂家在发售的时候,也没有把“拍摄人像也有出色的效果”作为宣传卖点,所以拍摄人像的时候,微距镜头在背景虚化的柔和度上和人像镜头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

3、微距镜头对焦行程很长,那是为了在拍摄微距的时候,能更精确的对焦,所以在0.5米以下,对焦行程非常长,所有的微距镜头这段行程几乎都有180度。而1米以上的行程非常短,甚至20度都不到。因此在1米以外的时候,微距镜头的对焦精度比较低,除了对焦性能强悍的相机外,经常容易出现跑焦的情况。而人像镜头,哪怕在3米-无穷远的时候行程往往也有20度,这段对焦距离精度就比微距镜头更高。我们都知道,除了少数情况,多数时候我们拍摄人像的时候和拍摄对象的距离一般都有3-5米,在这个拍摄距离上,如果跑焦,将是很让人纠结的事情。

由此可见,虽然微距镜头拍摄人像在使用上没有问题,但实战方面实际上还是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因此我们在经济实力上如果不足的话,一定要用微距镜头拍摄人像也是可以的,扬长避短,或者是用其他方面的能力进行弥补就可以了。

1、用强大的后期来弥补成像过锐的问题。2、强项不是虚化背景,那么就避免拍摄一些背景要求虚化得一塌糊涂的照片,适当的通过人物和背景的结合来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一定要拍摄很虚背景的东西的时候,人物距离背景尽量远一些。3、尽量使用中级以上的相机,以强大的对焦能力来弥补行程的不足,或者是一张照片多按几次快门,多对焦几次,瞎猫总能碰上死耗子的。4、放开心胸,让虚化什么的见鬼去吧,自己开辟一套适合自己的拍摄风格的人像体系不是很好吗?[打脸]


陪你喝早酒


微距镜头拍人像,背景虚化效果当然好啊,如果只为了虚化背景,使用微距镜头拍人像是没问题的。

背景虚化的两大决定因素:光圈大小和焦距

我们都知道,背景虚化实际上与景深有直接关系,而影响景深的主要素是镜头的光圈大小和焦距,其关系光圈越大,景深越小,焦距越长,景深也越小。

而现在市面上的微距镜头都属于中长焦定焦镜头,最大光圈一般为f2.8,主流焦段通常有60,90,100mm等等,这些都符合人像摄影光圈和焦段的要求,虚化是没问题的。



为什么很少用微距镜头拍人像

既然微距镜头拍花花草草,拍昆虫等效果这么好,焦外效果细腻自然,为什么很少用来拍人像呢?那是因为一是微距镜头价格昂贵,二是镜头锐度太高,无形中放大了脸上皮肤的缺陷,后期处理很费事。

总的来说,微距镜头不管拍什么,虚化背景表示非常给力的


安顺影像


在相机中,微距镜头焦距在70-200毫米

要表现虚化背景效果,长焦镜头加大光圈是实现这一效果的主要条件。

但是在拍人像上,并不是背景越虚化越好的,太过虚化的背景在整体上看来人物会有种脱离环境的感觉,就似乎在人物周围的一圈只是一片杂乱的颜色,太过梦幻。这种效果的应用并不多。

所以拍摄人像比较适合40-60mm的焦距镜头,在这种镜头下人像清晰,在人像焦点处的细节质感最丰富,真实。焦外虚化明显又不失层次,形成一个以人物为中心,氛围感十足的人像照片

当然如果你是要追求十足的虚化效果,用尽量长的焦距去拍人像也是可以的。但是我的建议是人物与背景的距离不要太远要不然人物会严重脱离环境

拓展内容,在手机摄影中,拍摄人像模式主要有两种解决方案

  1. 广角镜头虚化,长焦镜头对焦人像

这种方式是广角镜头以最近对焦距离进行对焦拍摄,焦外会全部虚化掉。现在手机配置的超广角镜头,其最近的对焦距离甚至可以达到2cm,也就是2cm之外的物体就会被虚化,距离越远虚化程度越大。而长焦镜头来对焦人像,其对焦具体要在1.5m到2m。这也就是为什么手机开启人像模式需要人离手机镜头2 m左右的原因。两个镜头同时拍摄后通过手机处理在一张照片上,用长焦的人像,广角的背景,“叠放”在一起。然后还可以利用手机内部算法,单独对广角拍摄的部分进行模糊处理,这一点被手机表现为“调整光圈”,而实际上这只是一种模拟光圈

2.长焦镜头虚化,广角镜头对人像

原理同1,区别是这两个镜头都会对焦人像,然后取长焦的背景部分,广角的人像部分。

这两种方案都有手机使用,但是目前趋势越来越倾向于第一种方案。因为长焦在拍摄人像时焦点处的人像细节更清晰质感更强(长焦远摄比广角远摄的镜头分辨率更高),而且长焦在对焦人像后才会有在人物焦点外真实的前景和远景皆虚化的“镜头感”,能不能保留这种镜头感就要看算法了,目前手机做的都是不错的。分辨手机是用的哪一种方案很简单,只要拍人像时在人像前放一个前景,出来的效果如果这个前景是清晰的,那么它使用的就是第二种方案,是比较自然的虚化的就是第一种。

然而,还是有某些情况下这两种方案出来的效果都不真实,毕竟这都是靠AI和算法模拟出的“镜头感”,和单反相机比较还是差了太多

关于微距镜头拍人像效果回答就是这些,本人纯手打,希望能帮到你。

下面是个人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